李杜诗歌专题
拾荒梦-陕西招生信息网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中国文学星空中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专题总论: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
中国文学星空中的双子星座,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
“诗圣”. 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共同经
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
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
人性格。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
中心,咏唱对自由人
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
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却是在
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
此,流响于刚刚过去
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
而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
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
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
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
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
派更是把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
力巨大. 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
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
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
民生疾苦、
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
br>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李白与杜甫在诗
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
李白和杜甫:
a.思想
: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
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
在出仕与高蹈之间。可以说李白
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而杜甫就简单的多。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
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
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b.
风格: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
还仗剑任
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
李白自由奔放的
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
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
人所不能及的。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
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 杜甫出身于
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
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
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
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
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
主义。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
br>偏向于写实。
c.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
好,而杜甫的
律诗写得最好。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
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
昨日
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
陈排比。因此律诗
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
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
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
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
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
甫的一个原因。
1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
现实
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
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
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
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
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
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
李白的诗对
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
br>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
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
杜甫诗知识点指津:语言类题型:
(1)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
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
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①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②品评诗中语言的锤炼(炼字);
(2)概括诗词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
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
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
造成的不同的创作
特色。如李白之清新飘逸,杜甫之沉郁顿挫,陶渊明之冲淡平和,王维之诗中有画,韩
愈之
深奥险怪,白居易之通俗鲜明,苏轼、辛弃疾之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婉约含蓄。体会
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一.预习《兵车行》
1、诵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2、从形象、技巧和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整理质疑内容,课堂互动.
二.诵读诗歌,演习文本,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精讲点拨。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那几幅画面?共同形成了什么样的氛围?-B
示例:诗人主要描绘
了凄惨送别图、苦战戍边图、荒芜家园图和青海白骨图,共同营造了
苍凉悲怆的氛围。
(2).作者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描绘这些画面的?请举例分析-C
示例:作者运用大氛围的粗
略勾勒(白描)和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比如诗
歌开头,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由远及
近,以雄浑笔法勾勒出灰尘弥漫,车马人流,哭
声遍野,直冲云天的凄惨送别图。其中“牵衣顿足拦道哭
”,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
眷恋、悲怆、愤
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
(3).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B
示例:“点行频”是频繁征兵的
意思,它一针见血地点出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
全国田园荒芜的根源,揭露和控诉了唐朝统
治者的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的罪恶,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的抒情技巧是什么?试分析-C
示例:叙事抒情。这篇叙事诗,
前一部分绘亲眼所见,写悲惨的送别;后一部分代人叙言,
写戍边苦战、驱如鸡犬,家园荒芜、索租太急
、埋骨青海;诗人深沉浓郁、激切奔越的怨愤
之情,都随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
(5).诗中多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B
示例:诗中通过“生男恶”与“生女好
”的对比,“生女犹得嫁比邻”和“生男埋没随
百草”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们思想观念的极大反差,从而
表达了对社会不合理的一种强烈的
批判。但归咎其根本原因则是由战争造成的,从而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
谴责与批判。
2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6).全诗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结合诗歌进行分析。-C
示例:全诗在起承转合处表现出章法严密、跌宕有致、抑扬顿挫的特色。具体表现为:
①形式
上:采用“一头两脚体”结构。全诗共三层:第一层即“头”共6句,一韵到底;第
二、三层即“两脚”
各14句,并四次换韵。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
②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比如开头写生离死别,结尾写“行人”此去决难生还,两相照应。
二是过渡自然,“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由前文的凄惨
送别场面过
度到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
三是层层递进,比如代人叙言,其中“点行频”一语为叙事总纲。
以下分五层:首言超期服
役情况严重,死于边庭者极众;次说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凋敝;再用“况复”
二句转而单
叙“关西卒”之苦;更由此说到社会心理的变化;最后用青海战场惨象作结。经过如此层层<
br>蓄势,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四.总结:1、如何鉴赏语言风格:(1)知人论世:了解
作者的思想、流派及创作风格(2)看
意象、析形象、品意境(3)分析诗歌的情感(4)看语言中运用
的创作手法(5)掌握常见
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豪放飘逸、沉郁顿挫、雄浑豪放、慷慨悲
凉、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2、答题模式: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杜甫诗知识点指津:语言类题型:品评诗歌语言的锤炼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
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
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
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
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
的词语来描摹景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
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
一.预习《旅夜抒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二.研习文本,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精讲点拨。《旅夜抒怀》
(1).诗歌前两联分别选用哪些意象?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B
示例:首联选用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等意象,描绘了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
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对抗漫漫的长夜的画面,营造了凄冷的意境。
颔联选用星 、平野、月、 江流等意象,描绘了星空低
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
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景象,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2).颔联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景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示
例: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
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
写哀情的手法。
(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示例:比喻,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自比,表现了一种自伤漂泊之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首联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
,这样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
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示例:首联写三峡雄奇壮丽的山水。不同意,一是只有钟灵之地,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
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二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
3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
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2).诗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示
例: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
离开了不该离开的
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
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作者对王昭君寄予了
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
、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3).前人评价此诗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示例:同意,应为昭君的身世正暗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昭君虽有国色却因小人作梗而不受
宠幸,
远嫁塞外;诗人虽为囯士却因遭到排挤不被重用,漂泊在外;两人处境何其相似,诗
人自比昭君,悲叹自
己仕途不得已。
不同意,一与诗人晚年思想不合,经过安史之乱和长期的颠沛流离,诗人对自己的出处
进退
早已十分淡漠;二此诗背景显示,当时唐王朝无能采取和亲政策,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同时
外族仍不断侵扰两京一带,致使诗人有家难回。可见诗人借咏昭君感叹时事,抒发忧国之思,
同时融入了
自己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三.炼字类典型例题精讲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呢?
示例:垂、涌,“垂”即垂挂,将静景写成了动景,星光好象从天上垂挂下来,唯有原野的
广阔才方可感
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涌”即涌动,写出了大江流
的气势,同时带有强烈的
动感,分不清是水动还是月动,唯有江水的流动方能感到“月涌”,
唯其“月涌”才能看出江水的流动;
二字极为形象逼真地描绘了平野星空和江流朗月的景象,
营造了雄奇阔大的意境。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那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示例:岂、应。岂即难道
,应即本应,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说明其志向不在文章之上,
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虽在年老多病时退休
,却并非真的因为“老” “病”,含蓄深沉地表达
了自己因受排挤而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3.请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语言艺术。
示例:“一去”对“独留”
,“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
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
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
“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
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
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
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一句话写尽了昭君的
悲剧:她生前的不幸
与孤苦,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四.总结归纳
1、品评语言锤炼的角度:
(1)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2)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
(3)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4)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
(5)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2、答题模式:
(1)结合语境具体解释该字词。
(2)把该字放入原句进行分析如何描摹景物或表情达意。
关注特殊语法现象、修辞手法及
表达技巧。
4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3)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描绘了形象什么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
感情。
五.补充资料:杜甫生平及其思想 :自称“杜陵布衣”,分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历时十
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三载
(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
,两人分手,李白置酒赋诗,
饯行赠别.代表作品:《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风比较豪迈
浪漫.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
处投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识.天宝
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
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
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
刻的认识.代表作品:《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从此杜甫走
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这是安史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
爆发.次
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
宗朝,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
》﹑《三别》,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抑郁悲
愤的情感也更加深沉.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760年春,杜甫在朋友
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
草堂,生活相对安定.其间又因地方节度使叛乱,杜甫不得已离开四川
,辗转流浪了几个地
方.764年,又回到成都,被荐举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大历五年(770)病卒
于潭州往岳
阳的小舟上.代表作品:《秋兴》八首﹑《蜀相》
﹑《登高》﹑《旅夜书怀》,诗风也更加
苍老沉郁.
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杜甫像轴[2]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
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
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
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
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
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
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
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
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
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
还写了不少排
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
新题
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
揄扬。杜诗对元
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
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
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
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
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李白诗知识点指津:
A.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
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5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B.预习李白和杜甫的诗歌。
1.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理解诗意。-A
2.再读诗歌,鉴赏诗歌。尝试从形象
、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鉴赏诗歌(可以尝试
出题)。-A
例如: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提示:找出实景和虚景,并说出其特点。
C.问题探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类题目突破。
考点解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主旨,如爱国忠君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出世
隐居之
念,以及谪臣忧国、义士忧民、羁旅孤怀、征夫思乡、怨妇悲秋、少女伤春、相聚之
欢、离别之苦、反对
战争、向往和平、斥责暴政、歌颂仁政、追求自由、控诉压迫,等等。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要指明其意义和
影响,并评价其积极性和消极性。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
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
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
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
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思想情感常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考查对作品
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二是要求考生对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作出评价。
解题步骤: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是:(1)确定论点,即明确自己的看法;(2)确定论据,
即明确支持
自己观点的材料;(3)进行论证,即对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此外,
答此类题一般要用总分
总的结构安排答题层次。
“这句诗这首诗运用了„„艺术手法,„„
表达了„„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B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按什么顺序展开梦境?描绘了怎样的图画?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
感情?
明确:诗人因情设梦,以时间,地点为序,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
“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
水荡漾清
猿啼。”这里展示的是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
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
幽美画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
已暝。”这一段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
到光
明而仍在暧昧之境。这是梦中展现的第二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但随着夜晚的降
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
深林、峰峦都在发抖。
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
感到身居
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
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
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
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
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
是令人惊憟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便写到山崩
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
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
芒万丈。古人说
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
且
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这首
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
怪陆离,变化莫测,充
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
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情。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
对神仙世界的
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
6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
部分
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月下独酌四首之一》诗人和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衬托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从侧面表现了诗
人对现实社会的愤
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四.<送友人>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试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本诗借“飞旋
的孤蓬”、“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萧萧的斑马”等意象,相互映
衬,色彩璀璨,斑马长鸣
,形象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的有声有色,气韵生
动。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
而诗中的“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色彩明丽给人以
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五.找出《将进酒》的情感线索,试分析。
明确: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
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六.资料补充:李白的生平及其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对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作了表达,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
貌。
A. 开元天宝年间,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
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表现。《古风》第四十六首:“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王侯象
星月,宾客
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反映了繁荣与奢侈。《古风》第三首:“秦
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则以咏史的形式,通过秦皇的经历对唐王朝极盛渐衰的征象
深表忧虑。(而《蜀道难》则通过蜀
道的天险,指出了在唐王朝繁荣的表面下所存在的封建
割据的可能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可
谓精准的政治预言。)
B.国家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
(1)
他借历史人物表达其政治抱负:以姜尚(《梁甫吟》)、诸葛亮(《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等自比——报国
立功名;以鲁仲连(《古风》之十)、严子陵(《古风》之十二)自比——功
成身退。
(2)
抒发高远的政治理想,对现实人事不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
邕》)。
(3)借歌颂游侠的诗歌表达了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功成不受”的高尚品德。(《侠客行》) C.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以诗歌抒其愤懑: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
见狸高
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对以斗鸡媚上的
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嘲笑。(《梦游天姥吟游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更以爆发的激情,抒发其愤懑。)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
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
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
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
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
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
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
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
(《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
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
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
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
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
自由和解
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
7
李杜诗歌专题
海龙-布莱恩李
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
黄山
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
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
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
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
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
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
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
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
因此升华,
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
br>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
理想和自由,
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
露出
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
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