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复习笔记

绝世美人儿
886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7: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韩国大使馆网址-药学专业排名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绪论
概说
可分为三个阶段:
 自清入关到雍正末年(1644-1735为前期,大致是顺
治、康熙、雍正年间;
 自乾隆初年到道光十九年(1736-1839)为中
期,大致指乾隆、嘉庆、道光二十年以前;
 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
(1840-1911)为后期,或叫晚期(近代)。
文学理论和古籍整理盛况空前(诗话、词话、文论、曲
论、小说点评)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与词学的复兴
第一节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其他遗
民文人
顾炎武(1613-1682)
1、生平及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
主性情,不贵奇巧”。
2、诗文创作:
《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 亡天下奚辨?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
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廉耻》《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
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治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
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 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黄宗羲(1610-1695)
1、生平思想:
《明夷待访录》 《原君》《原臣》 “天下之治乱,不
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散文创作:
《万里寻兄记》 《柳敬亭传》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
而莫或 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 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
千万于天下之 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 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
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 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
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
亦犹夫人之情也。
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
以天 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 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
大公。始而惭焉 ,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与文学
一、文化专制(思想专制)
* 独尊程朱理学
* 编书与禁书:《明史》《康熙字典》《渊鉴类函》《佩
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唐诗》《四库全书》
* 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二、乾嘉汉学
三、文学:桐城派古文
乾嘉学派
* 在文字狱的影响下,乾隆、嘉庆年间很多文人不敢关
心政治,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古代文献的 整理和 考
证。这些汉学家对古文献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
地理等学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国学术史上
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其治学方法与顾炎武一脉相承,却
丢掉了他经世致用的精神 。乾嘉学派是清王朝文化专制
的结果。
第二节 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一、人文思潮:
由李卓吾的个性解放,到清代延伸到社会的解放,明代
由思想领域的 反传统到清代拓展为对社会制度方面的批
判、探讨。
二、清代文学:
清初,文学 创作趋于雅正,文学家关心社会政治大于关
心自己的幸福得失。清代中叶,文学领域呈现出类似晚
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 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
是诗坛上的代表人物,吴敬梓和曹雪芹是小说中的代表
人物。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 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各类文体都有一大批作者(诗词文赋骈体戏曲小说)
创作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之子孙,受享无穷;汉 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 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
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 营者,为天下也。
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 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
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 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 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
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 害者,君而已矣。
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
设君 之道固如是乎?
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
为过 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
独夫,固其 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
地间,至桀、纣 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
夷、叔齐无稽之事,使 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
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 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
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 人之言也。
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
便于
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
无怪 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
如我?摄缄 縢,固局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
者之众,远者数世 ,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
矣。
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日:“若
何 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
心,有不 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
虞之世,人人能 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
之职分,则市井之间, 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
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 ,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
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王夫之(1619-1692)
1、学术成就:
著书甚多,凡百余种。于《易》《诗》《书》《礼》《春
秋》诸史, 皆有说解,评述。又自定诗集多种,今有《船
山遗书》《船山诗文集》。
2、诗论:
“情”是诗歌艺术美的本质所在,诗歌必须以情动人,
“往复百歧,总为情止;舒卷独立,情依而生” 。同时,
对“兴、观、群、怨”的古典诗歌理论加以继承,并把
此四者作为“四情”,纳入他“ 以情为主”的体系中 。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古文三大家,桐城派。
二、侯方域(1618-1654)《马伶传》。
三、魏禧(1624-1680)
论文以有用于世为目的 。为文凌厉雄杰,富刚
劲慷慨之气。《大铁椎传》
四、汪琬(1624-1690)
散文力主纯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侯、魏
均有批评,认为侯“体兼华藻,稍涉于浮华”,
魏“才杂纵横,未归于纯粹”,独于汪琬只有赞
颂之词,认为他“学术既深,轨辙复正。其言大
抵原本六经,与二家迥别。”

第三节 钱谦益与吴伟业
一、 钱谦益(1582-1644)
“虞山诗派”
是清初最早的诗人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
笔集 》
是一个罕见的开明之士 。
诗论采众家之所长并有突破。
诗歌成就斐然,开有清一代诗风 。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
述事》 《后秋兴》《西湖杂感》
二、吴伟业(1609-1672)“梅村体”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陈文述说:“千
古哀怨托骚人,一代兴亡入诗史”。
艺术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才华艳发,吐纳
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
其最主要的成就的歌行体。“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
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 《圆圆曲》
第四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一、词的中兴:
王昶《国朝词综》和 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今人陈
乃乾编有《清名家词》初编,已经刊印著名词人专集100
种 ;叶恭焯编选的《全清词抄》,入选词人共3196人,
是两宋词人的两倍以上,入选词作8260首。 清词在整个
词史上是光辉的总结。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号
称“清初三大家”。
二、陈维崧和阳羡词派
1、陈维崧(1625-1682)
词题材广泛,无所不入,继承了苏、辛以诗为词的传统。
《贺新郎·纤夫词》
2、阳羡派:
在陈维崧周围还聚集一些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任绳
隗、曹亮武、蒋 景祁、陈维岳等,他们互相唱和,并编
有《今词苑》(陈维崧主编)、《瑶华集》(蒋景祁主
第 二节 古文三大家
一、清代散文概述: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编)等词选,一时也颇有声势,以宜兴古名称为“阳羡派”。但他们对于建立宗派并不十分积极,其风格在正
宗词人看来也只是一种“别调”,故影响不大 ,很快趋
于式微
三、朱彝尊和浙西词派
1、 朱彝尊(1629-1709)
博学工词,曾选辑唐宋金元诸家词为《词综》36卷,共
660家,2250多首。他论词标榜 南宋,以姜夔、张炎为
宗,认为词的最高标准是张炎在《词源》中所说的“清
空”境界,他要求 避免滑俗,用力淘洗,使词具有古雅
峭拔的格调和疏淡清远的意境。
2、浙西词派: 朱彝尊首创浙西词派,成为一代词宗,他的词论和词作
在当时影响极大,浙西各地词人如龚翔麟、李 良年、李
符、沈皋日、沈岸登等都和他唱和,一时成风,被称为
浙西六家。浙西词派成了清乾隆 以前词坛的主要流派,
影响百年。
四、纳兰性德
* 况周颐《惠风词话》称纳兰性德“天分绝高”,而作
词又“纯任自然”,称他为“国初第一词人”。
* 王国维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
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 人风气,故能真
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
* 赵执信:诗歌注重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
殿》《桃花扇》
一、清代戏曲的概况:清初相对兴盛,中期以后衰落。
二、清初戏曲作家
1、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①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 (杂
剧)这些作品都是“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
牢骚”。
《秣陵春》徐适与展娘
展示了吴伟业深沉的寄托,是他身处易代之际的难堪处
境 :
一方面,写徐适受后主蒙恩,当然可看出吴伟业眷恋明
末亡国皇帝的情节,抒发了亡国之悲;另 一方面,作品
又写徐适受到宋朝皇帝的赏识,虽然力辞不受官,但还
是表示“谢当今圣主宽洪量 ,把一个不服气的书生降”。
联系吴伟业曾被迫出仕清朝事,不难悟出其中又隐喻着
他徘徊于旧 恩与新遇、名节与功名之间的矛盾心理。
②尤侗 :著有《均天乐》传奇,《读离骚》、《吊琵琶》、
《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传奇。
《均天乐》表现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也揭露了社会的黑
白颠倒,表现了才子的抑郁不平之气。
尤侗的作品仅在于抒写作者的怨愤,情绪偏于感伤,缺
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2、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
①李玉(1610-1671?)
号一笠庵主人,江苏吴县人。 “一笠庵四种曲” (《一
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②《清忠谱》: 剧本反映了明末尖锐 的反阉党斗争,刻
画了周顺昌刚直耿介、坚强不屈的性格,歌颂了颜佩韦
等正义纯朴的市民群众 以及他们英勇斗争和从容就义
的高贵品质,对罪恶滔天的阉党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从
而写出了广 大人民对清正廉明政治的强烈追求。
3、李渔的戏剧理论和他的创作
①李渔1611-1680
生平: “唯我填词不愁卖,一夫不笑是我忧”。
*戏剧理论:《闲情偶寄》把结构(全剧的构思布局)放
在首位 ;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原则是“重主
脑” ;在戏剧语言方面 ,顺口而动听。
* 李渔的创作:作品共有10种。总题《笠翁十种曲》(《奈
何天》《比目鱼》《 蜃中楼》《怜相伴》《 风筝误》《慎
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 总体倾向:题材大 抵是才子佳人容易投人所好的故
事,而且多写成喜剧、闹剧、有的甚至以荒唐的情节来
第五节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王士禛、朱彝尊、施闰章、宋琬、赵执信、査慎行
一、王士禛:1634-1711,山东新城人。
*论诗以神韵为宗,大抵出于严羽“妙悟” “兴趣”之说,
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王士禛
诗,主要倾向于王孟韦柳 一派,他的诗歌正是按照自己
的主张来进行创作的。
* 王士禛的诗对于纠正专学盛唐的肤廓 、晚唐的縟丽和
宋人以议论、学问为诗的偏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
强调神韵,容易流为空泛 ;过分典雅,反而淹没了性灵。
因此,他所提倡的艺术风格,事实上成为脱离现实、掩
饰空虚的 借口,招致了当时和后来不少的批评和反对。
从顾炎武到王士禛,我们看到清初诗风从现实主义到形式主义的转变。
二、朱彝尊等诗人
* 朱彝尊的主要成就在词,诗也卓然成家,被尊为浙派
开山祖。
* 施闰章:比较关心现实生活和民间苦难。
* 宋琬:诗多有伤时叹世之感。
* 査慎行:受 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轼、陆游,得宋人
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
最高。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达到吸引人之目的。《慎鸾交》开场曲云:“年少填词填
到老,好看词多,耐看词偏少”。
* 有价值处:李渔喜剧大多表现了满足人生快乐、满足
情与欲的要求和愿望。由于李渔偏向肯 定人欲的合理
性,所以写人物比较有生气;格调虽不高雅,性情却有
着世俗化的活跃性。这些不 应一概否定。
* 艺术技巧:剧情的新奇。他很少利用鬼神出场起转接
作用,而是发挥想象 ,编造巧合情节,虽出乎意外,却
又针线细密,不显得怪诞粗鄙。
* 《风筝误》
* 詹烈侯——梅氏(女爱娟 貌丑无德)
——柳氏(女淑娟 貌美贤淑)
戚补臣——子戚友先(貌丑无才)
——养子韩生(英俊多才)
第二节《长生殿》
* 洪昇生平
*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把杨 贵妃看成是倾
国的“祸水”,着重暴露二人在宫廷中的荒淫生活,带
有谴责的目的;二是在李杨 身上寄托着爱情理想,着重
表现他们生死不渝的“钗盒情缘”,带有浓厚的悲剧气
氛。
1.《长生殿》的意蕴及艺术风格
①借李、杨的爱情传“至情”之意
古今情场,问 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
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情
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
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 ,情而
已。
②以天宝遗事的历史来“垂戒来世”。
* 李隆基“驰了朝纲,占了情 场”,沉迷于爱情
的欢乐中,终于“乐极生悲”,引来“祸败”,不
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他的爱情也陷入巨大
的悲剧。这正是《长生殿》寄寓“垂戒来世”的
积极意义。
2、艺术风格
①内容丰富,体制庞杂,两条线索交叉发展,情节错综,
但脉络却十 分清晰。“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顾
曲麈谈》)
②人物形象的刻画实现了充分的性格化。
③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清丽流畅
的风格。
二、《桃花扇》的内容及悲剧意蕴
1、剧情内容
2、悲剧意蕴
①“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品总结了南明覆亡的历史教训
在揭露上层统治集团的同时,热情地歌颂了李香君、柳
敬亭、苏昆生等下层爱国志士
②“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三、艺术魅力
1、恰当地处理好“剧”与“史”的关系
2、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①李香君:社会地位是卑贱的妓女,但思想品格却极为
高尚。
②杨龙友:是个亦好亦坏的人物。 《媚座》总批说:“香
君一生,谁合之?谁离之?谁害之?谁救之?作好作恶
者龙友也。”
③“同而不同”的人物典型:柳敬亭(豪放洒脱)和苏昆生
(沉着厚道 )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一、概况
* 清初白话小说保持着旺盛的编创势头。
1、书坊争先刊印以获利
2、作者众多 (遗民文人 科举失意的落拓文人 )
3、清初白话小说的类型
①明代小说的续书;
②摹写世态人情的小说;
③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事小说;
④才子佳人小说。
二、清初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1、清初小说续书
①仿造 :天花才子评的《后西游记》、清莲室主人的《后
水浒传》。
②假借:丁耀亢的《续金瓶梅》、陈忱的《水浒后传》。
2、《水浒后传》:借水浒之人物,来抒写作者愤懑的内
心世界。
三、《醒世姻缘传》(西周生)
1、内容:小说原名《恶姻缘》。共100回。晁源、计氏 、
珍哥,狄希陈、薛素姐、童寄姐、珍珠。
2、小说在荒诞的因果报应的框架内,真实地描绘出鲜活
的世态人情。
①黑暗肮脏的社会
②封建婚姻的弊端
四、李渔的短篇小说
1、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第三节《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孔子第六十四代孙。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 ,圣水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
酌玄亭主人的《照世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
楼》。
2、李渔的小说的内容
①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
《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 曲终死节》小说突破了传统
的价值观,士子对功名的追求远没有对美满婚姻的追求
炙热,小说热 情歌颂了这对青年男女为追求恋爱自由而
勇敢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可贵精神。
②描写市民的生活。
《连城壁》第六《遭风遇盗致奇赢,让本还财成
巨富》小商人秦 世良。表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
③描写社会的黑暗。
《连城壁》第二回 “蒋晦气”。揭 示出官场的内幕:“要
进衙门,先要吃一副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要烧一分告
天纸,把天理告辞 。然后吃得这碗饭。”
④反映李渔自己生活经历和思想情趣。
《鹤归楼》人要惜福安贫,守 己知足;对生活不抱奢望,
方不致失望;厄运降临,要能坦然受之。
评价:总体上看,李渔 所营造的小说世界,与生活本质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触及社会深层的矛盾,完全
以愉悦世 人为目的。
2、李渔小说的艺术
①以戏曲的笔法创作小说。
②语言明白如话,活泼流利,而且诙谐生动,情趣横溢,
充满喜剧色彩。
③形式上的贡献 ,开创了中篇的范式。
④在叙事手法上,李渔表现出一种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李渔是最早勇敢地在小
说中投入自己,表现自己的作家。
五、才子佳人小说
1、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从晚明话本小说发展而
来的。篇幅增长了 ,一般在15至20回之间,成
为章回式的中篇。书名也仿照《金瓶梅》,由主
要人物为书命名 ,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文
字比较规范,中间夹有很多诗词。在内容上,明
代的才子与佳 人相恋的小说,多写文人的风流艳
事,重在表现情欲的爱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
从本质上说,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落魄文人徒自
憧憬的富贵风流梦。
2、才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富有诗 才,苏友白“年
少才高,人物俊秀”;又必定“父母早亡,又无
兄弟”;理想“五伦中先失了两 伦;君臣、朋友
间遇合有时;若不娶一个绝色佳人为妇,则是我
苏友白为人在世一场,空读了许 多诗书,就做一
个才子,也是枉然。叫我一腔情思,向何处去发
泄?便死也不甘心!”把婚姻美 满当成人生第一
要务,与传统的士子功成身退大相径庭。
3、佳人:出身显贵,富有诗才,容 貌娇美,性
格贤淑,四者缺一不可。她们是男子才子成功的
助力,是才子幸福的保障。
4、婚恋模式:整个社会都重视才学,闺阁名门
以诗才择婿,这一点受到上自帝王、下到大臣的
认可,成为一时风气。才子虽然没有特别的身世,
但由于诗才富丽,往往会成为上流社会名媛争取的对象。
5、评价:才子佳人小说是作者“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
发其黄粱事业”,是落 魄文人的白日梦,以一个共有的
模式(曹雪芹“千部共出一套”),给挣扎在社会穷困
线上的文 人过了一把干瘾。这些小说,对现实的揭示和
反映是有限的,对人生的描述和反映也是有限的,这一点,受到历来评论家的指责。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环
节,对后世小 说还是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康熙之
后出现了《好逑传》等作品,其实一直到张恨水,
都可见才子 佳人小说影响的痕迹。在内容上,对
佳人的塑造,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
规范,把女 子的诗才也作为淑女的一个条件加以
赞美,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第四章《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的丰碑
一、蒲松龄(1640-1715)
1、出生于书香门第,热衷科举,但终无缘。
2、中年生活贫寒,读书、教书、著书,终其一生是贫苦
的穷书生。
分家后“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狼嚎鼠鸣,
境况萧然”
做馆生活:“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
不作孩子王。” 《学究自嘲》
3、雅俗兼有的文化结构
长期沉郁下僚,又有机会和上层人士往来,形成他特有
的文 化结构。表现在创作上,既有诗词文,也有戏曲小
说;表现在审美韵味方面,既有高雅的韵致,也有通俗
甚至庸俗的内容。
4、《聊斋志异》的版本:上海中华书局 张友鹤辑校的
“三会本”(会校、会注、会评)
二、思想意蕴
* 从总体上看 ,《聊斋志异》是寄托“孤愤”之作,其
《自志》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1、控诉科举制度的弊端,希冀整肃文场。
蒙朋 赐贺》诗:“落拓名场五十年,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司文郎》《素
秋》《神女》《僧术》《考弊司》揭示了“黜佳士而进
凡庸”。
2、暴露社会的黑暗污浊、对民众生存状况寄予同情。
《促织》《席方平》《窦氏》当时的社会,实在是一个
“原无皂白”的“强梁世界”。
3、讴歌男女情事,寄托人生理想。
* 肯定青年男女的真诚相爱,自由结合。
《青凤》《小谢》《婴宁》《莲香》《王桂庵》《绿衣
女》《阿纤》《红玉》《青娥》
* 强调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恋爱原则,体现了一种
进步的爱情观。
《瑞云》《乔女》
* 揭露封建势力对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赞颂他们的反
抗斗争 。《鸦头》《连城》《青蛙神》《寄生》《封三
娘》《连锁》
* 冯镇峦评(《连城》)曰:“《牡丹亭》丽娘复生,
柳生未死也,此固胜之。”
* 《青蛙神》公然说:男女婚姻“此自百年事,父母只
主其半。”
* 追求理想的家庭婚姻生活。《宦娘》《香玉》 《翩翩》
仙女翩翩与丈夫“不慕贵官”,“不羡绮纨”, 只愿有
“佳儿”“佳妇”,过着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 。《细侯》
妓女细侯,深爱穷书生满生 ,愿意与之过安贫乐道的生
活,反映了中下层文士的婚姻理想。
4、对世风人情和人生的独特思索。
* 《娇娜》
* 《黄英》
* 《婴宁》
三、艺术成就
可以说是文言短篇小说的珠穆朗玛峰。“嬉笑怒
骂,皆成妙文。”
1、“一书而兼二体”(纪昀)
2、作者有意将幻异世界和现实生活联合在一起,
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追求。
①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人入天界、冥间、仙境、
梦、奇邦异国。《席方平》
②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
3、提供了多种小说模式,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
质。
①情节曲折起伏,故事感强。《王桂庵》
②有单纯性格小说、散文小说的特征的模式。
③增加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活动的描
写。
④小说诗化的倾向。
* 情节过程运用诗句,起到点睛作用。
* 诗意的化用,代表了作家的思想。
* 许多篇章不同程度低带有诗的品格特征。
* 叙事方面也吸取了诗含蓄蕴藉的特点。
4、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大都感情丰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婴宁、
青凤,聂小倩、林四娘,鸦头、瑞云,孙子楚、乔生。
①善于将人的性格同花妖狐媚等原形的特征完美地结
合起来。
②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点染来刻画人物性格。
③作者还常常运用环境氛围点染来烘托人物性格,传达
人物情绪。
5、语言特征 < br>①叙述语言较一般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事丰。《劳
山道士》“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 入;头触硬壁,
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
②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文学语 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
合进了当地的方言俗语,两者融为一体,而形成一种既
典雅工丽又生动 活泼的语言风格。
第五章 《儒林外史》
——卓越成功的讽刺文学
作品
第一节 作者的生平
一、锦衣玉食、聪明好学的少年时代
“不随群儿嬉戏”,“屏居一室如僧庵”。程晋芳说:
先生生而颖异,读书不过目,既有背诵。
二、热衷科举、放浪形骸的青年时代
程晋芳说“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但“素不习治生 ”,
又“遇贫即施”,再加上“偕文士辈往还”,过着“倾
酒歌呼穷日夜”的生活,“不数年而 产尽矣”。时人的
议论“乡里传为子弟戒” 。
三、鄙弃功名、诗文自娱的中年时代——人生的转化期
移居南京,由热衷科举而绝意科举的过程。
参加科举被评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酒后耳热语諵
諵” 。
对改造社会还抱有热情:受颜、李思想的影响,把改造
社会的理想寄托到礼乐兵农上。
* 颜元曾说:“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
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 、官皆将;以九
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习斋年谱》
卷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四、悲凉凄苦、穷困潦倒的晚年
“避门种菜”“迥极则以书易米”,“囊无一钱守,腹
作干雷鸣” “近闻典衣尽,灶秃无烟清”。“绕城堞行
数十里”,“夜夜如是,谓之‘暖足’” 。“富贵安所
好,贫贱安足卑” 。
乾隆19年10月28日去世,年54岁。“涂殡匆匆谁料
理?可怜犹剩点衣钱”。
第二节 沉迷于科举的文人图谱
*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 第一回的楔子 中,就通过王冕这一理想人物的塑造,
并借他的口说:“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的
“ 取士之法”,“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有此一条容身
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 “一代文人有厄”
一、醉心于科举制度的平庸者。
他们醉心于科举,是科举制度的迫害者,但终生都不醒
悟。周进与范进 。
二、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自害害人的愚腐。
马纯上、王玉辉。他们愚直酸腐,空疏不学,思 想僵化,
精神被摧残得近乎失常,甚至丧失了起码的人性。
三、跻身官场的搜过能手和恣意横行的恶乡绅。
王惠 、汤奉;严贡生、张静斋。
四、有好变坏的年轻人。匡超人
五、言清行浊的假名士
* 娄三、娄四公子,凑成一个“莺脰湖集会”。
* 赵雪斋,主办了“西子湖畔聚会”
* 杜慎卿,导演过“莫愁湖高会”。
2、人物塑造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写出了人物性
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自然景物的描写做到精确、传神。
4、作者隐身,采取第三人称客观观察的叙事方
式。
三、辛辣、尖锐而又蕴藉、深刻的讽刺艺术
1、讽刺内容的真实性(鲁迅:“讽刺的生命是真
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2、讽刺态度的客观性(让人物以自己的 语言和
动作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不直接作评论——鲁
迅:“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3、讽刺手法的多样性。
A、对比中见讽刺。B、矛盾中见讽刺。“只有当
丑力求自强其美的时候,丑就滑稽” C、细节中
见讽刺。
第六章 红楼梦——中国古
典小说的珠穆朗玛峰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一、“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
到祖父曹寅时,是江南的百年望族。
曹雪芹出生在曹家失势的前夕,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
曾经经历共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13、4岁时举家迁往北京,逐渐落魄,晚年迁往西郊,“衡
门僻巷”“满径蓬蒿”,“举家食 粥酒常赊”。
二、创作
曹雪芹深受世事变幻的刺激,中年就开始小说的创作,
他人 生的悲苦苍凉也力图在艺术的神妙境界里得到解
脱。此后力耕不辍,“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他把对生命的无尽慨叹、对心
灵世界的丰富体验、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领 会,都熔铸到
这本天书中,真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版本
1、脂评本:P300
2、程甲本、程乙本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一 、虞果行(虽中进士却无意功名,一心以德化
人)、庄绍光(辞爵回家,著书玄武湖)、迟衡山
(鼓吹礼乐兵农)
二、萧云仙、汤:礼乐兵农
三、杜少卿和沈琼枝
四、市井奇人 :贫苦的季遐年,卖字为生,却不
贪财;卖火纸筒的王太,寄情于下棋;开茶馆的
盖宽,无事就 在柜台里读书、画画;作裁缝的荆
元,也会弹琴、写字、做诗。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一、“连环短篇”的结构体式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
与其来 俱起,亦与其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p293
二、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1、淡化故事情节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一、家庭悲剧
人丁不旺,不思进取
家族成员之间矛盾重重
生齿日繁,入不敷出
二、人生悲剧
贾宝玉由于长辈的溺爱、兄弟的引导、纨绔子弟
的诱导,其生存状态颇为尴尬,既不能认同父辈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指引的道路,凭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振兴家族,
也不能找出另一条自己认可的道路,所以贾宝玉
的悲剧是无法选择人生道路的悲剧。
三、爱情和婚姻悲剧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 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
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的举案
齐眉,到底意 难平”。
悲剧的主要原因:
1、贾、薛两家“门当户对”,符合各自家族的利
益。
2、薛宝钗身体健康,又有理家的才能。
3、薛宝钗能督促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
四、女子悲剧
从一定意义上说,《红楼梦》是女子小说。其中
的少女都具有容貌美、 才情美、性情美的特征,
是美貌、聪明、灵性、智慧的化身,但她们无一
例外,都走向毁灭。
作品以这么多美好的女性被侮辱、被扼杀,来揭
示社会的杀人,来唤起人们的深思和觉醒。
二、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
p311
三、叙事角度的变换
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
味的叙述人叙述的方式。
叙述角度以叙述人多角度的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
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
四、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
作家的 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
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第五节 《红楼梦》的影响
一、续书蜂拥而出,作品被反复改编
二、红学(分为5个阶段)
1、评点派时期:脂砚斋
2、索引派:清末民初
3、新红学时期:
1919-1950 胡适、俞平伯。胡适有《红楼梦考证》
4、解放后的评红期“李希凡、蓝翎发起的,对胡适、俞
平伯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
5、多角度、多侧面的当代评红期。
第三节 《红楼梦》的理想美
一、描写了一个清静无尘的理想世界——大观园。
这里少有压迫,多有自由,每个生命个体都充分展示自
己的美好。
二、宝黛爱情具有 进步思想的理想爱情——突破了一夫
多妻的传统观念,在婚恋中,女子不再处于从属地位,
不再 是“一夫两妇,左眉右鬓,应接不暇”的婚姻。它
突破了以性爱为前提的小说模式;真实地展现了爱情的
排他性;并且如实地描绘了宝黛爱情是建立在长久的耳
鬓厮磨和知己的基础上的心灵之爱,这些 在十八世纪的
中国还都不可能实现,作者在宝黛身上展示了他的理想。
第七章 清代中叶诗文
一、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1、沈德潜(1673-1769)的格调说
论诗尚格 调,崇盛唐,以和平敦厚为宗,蔚为流派。著
有《沈归愚诗文集》、《说诗晬(zui)语》、《古诗源 》
《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等书。
沈德潜是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首创“格调”
之说,认为“诗贵性情,亦贵诗法”。
2、厉颚(1692-1752)清丽幽逸
厉颚主张作诗参以书卷,学习宋人,好用宋代典 故。著
有《宋诗纪事》,搜录了不少宋诗的史料和作品,有效
地促进了宋诗的研究和流传。
3、翁方纲(1733-1818)的肌理说
他认为神韵说之弊在于空泛,格调说之弊在于食 古不化,
因此他用肌理说来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以便给复
古诗论以新的生机。
肌理说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
增强实质,增加骨肉,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 想与文辞
谐和,使诗能够外表空灵,内容质实。
4、袁枚(1716-1797)的性灵说(真正给诗坛吹进清新
的空气)
作品有《小苍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
第四节 《红楼梦》的写人艺术
“打破了历来小说的窠臼”
一、无论男女都写出了“真的人物”,突破了千人一面
的模糊写法。
二、改变了以往小说类型化、性格化的简单写法,而是
塑造出“圆型的人物”。王熙凤
三、在对比中写人物
第四节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
一、写实与诗化的融合:
既显示生活的原生态 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
既高度写实,又充满理想色彩;既是悲凉慷慨的
挽歌,又蕴藉着青春 的激情和幽深的思考。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袁枚的诗论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破偶像、反模拟、求
创新的特点,是晚明浪漫主义公安派诗论在清代的 再现
和发展。如果说在清代文艺理论方面金圣叹发展了小说
理论,李渔发展了戏剧理论,那么, 袁枚则发展了诗歌
理论。
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是赵翼和蒋士铨。
《春日杂诗》:
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山中春云如我懒,日高犹宿翠微颠。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诗。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为绝妙词。”(《遣兴》)
5、赵翼(1727-1814)
著有《廿二史札记》、《陔(gai)余丛考》等有影响的 历
史著作,还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
他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予知五百
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
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
诗》)
* 《闲居读书》(六首选一)
后人观古书 ,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祯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似归,自谓看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6、蒋士铨(1725-1785)
主张“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文章四首》),这 里
的“性情”还包含“忠孝节义之心,温柔敦厚之旨”,
强调性情要归于正统,这与袁枚等人不 同,因此他作诗
比较注重写实,他也写盛世下的苦难。
“后三家”,是舒位、王昙、孙原湘。其中舒位、王昙
是龚自珍的先导。
7、郑燮(1693-1765)
论诗提倡“真气”、“真意”、“真趣”三真,还主张诗歌
应“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写英杰之风
猷(you)”。他特别推崇杜甫,对陶 渊明、白居易、陆
游等写实诗人也很赞赏。因此郑燮诗中很多诗都反映民
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 ,真正做到用诗“道着民间痛痒”。
8、黄景仁(1749-1783)
诗中饱含着生活 困顿是辛酸,也抒发了书剑飘零、怀才
不遇的怅惘和慨叹,他的诗表达了所有困顿失志、穷困
潦 倒的文人共同的心声。
桐城派的先驱是戴名世,奠基者是方苞,刘大魁继续发
展,姚鼐壮大了桐城派的声势。
桐城派在创作上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
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历相济,达到既内 容醇厚
又形式优美的目的。是中国古典散文在清代的最后总结。
二、桐城派的分支、余脉和衰落
1、阳湖派:是桐城派的分支。代表人物是阳湖人恽敬和张惠言。他们受桐城派弟子的影响,专志以治唐宋古
文,但又不愿受桐城派文论的束缚,认为桐城 派古文内
容单薄。他们的补救之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兼取骈
文之长,合骈散为一体,使行文 更有气势;二是矫正桐
城文专孔孟程朱的弊病,主张兼学诸子百家。
2、桐城派的余脉:
是道光末叶曾国藩领导的湘乡派和曾门弟子,声势重
振,呈一时之盛,但已是回光返照的末世。
3、衰落:桐城嫡派的严复、林纾(shu),他们力图挽救
桐城派的颓势,虽然在翻译西方著 作时作出一些业绩,
但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桐城派终于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浪潮里 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四、桐城派以外的散文
1、袁枚:写散文众体兼备,除了通常意义的散 文,也
写骈文、议论、碑记、书序、尺牍等。他的散文大都情
感真挚,生动清新,富有个性,甚 至放言无忌,敢于冲
决传统观念,显示挑战世俗的精神和不凡的胆识。《郭
巨论》《随园记》《 祭妹文》(是祭文中的优秀代表作)
是其代表作
2、郑燮的家书和题跋很有特色,大都作得浅白如话,
趣味横生。《靳秋天索画》是其代表作。
3、沈复的自传体笔记式散文《浮生六记》
此外,全祖望收集南明史料所作的碑铭传记《梅 花岭
记》,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钱大昕的《弈喻》等
都是此期优秀的代表作,他们都冲 破了桐城派一统天下
的格局,表现抒张人情和显现个性的努力。
第三节 骈文的复兴和汪中
一、文化背景
二、骈文的批评理论:李兆洛(与恽敬、张惠言合称“阳
湖三家”)的《骈体文钞》
三、汪中
在整个清代骈文作家里,汪中是公认的成就最高的一位。
《哀盐船文》
第四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一、浙派词的嬗变
二、常州词的兴起:张惠言“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
第二节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一、桐城派
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魁、
姚鼐等继承发展 ,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桶粥粥整理专用
1、张惠言:是学者,又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更是
著名的词人,常州词派的开山祖。他与 兄弟张琦合编《词
选》,成了一面开宗立派的旗帜
2、周济:把常州词派发扬光大。他以艺 术的审美眼光推
尊词体,突出词的“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
慨。
他以宋四 家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
径,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为时尚,既纠正浙派浅滑之病,也使常州词派真正风靡开来,笼罩着晚清时期的词
坛。
三、其他词人
不傍 浙、常词派,博取各家所长的词人有扬州的郑燮(有
《板桥词》),继承阳羡词风的蒋士铨、黄景仁、洪 亮
吉等人,他们成了填词的佼佼者。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
曲与讲唱文学
第一节 《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
一、长篇小说的多样化
1、数量较多的是对旧 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改
编,以及由之衍生出的新书,多是安邦定国、褒忠诛奸,
主题带 有鲜明的民间褒贬特色,在民间十分流行。
2、新创小说,如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百川的《绿
野仙踪》、李汝珍的《镜花缘》、以及屠绅用文言写成
的《蟫史》、陈球以四六文写成的《燕山 外史》,这些
作品多沾染了汉学风气,以炫鬻学问为主要特色,内容
芜杂,都程度不同地偏离了 小说的文学特征。
二、《镜花缘》
1、李汝珍
2、《镜花缘》的内容
3、作品特色
* 表现了对妇女地位、境遇的关注、思考。
* 充满了玄妙的奇思异想
* 炫耀才学的作品
一、“花部”与“雅部”之争
1、“ 雅部”:为昆山腔。清代中叶的文化专制加强,朝
廷专门组织一些人修改古今词曲,删毁有碍封建统治的
戏曲剧本,使得戏剧创作面对重重压力。
2、“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 罗罗腔、
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这些地方戏虽然粗糙但刚健清新,
虽然卑下但富有生命力,逐渐 与昆腔传奇相抗衡。
二、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形成
1、地方戏
2、京剧的形成
乾隆末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
进背景。二簧是弋阳腔与安徽的某种曲调 结合起来的四
平调又和湖北黄州一代民歌结合的产物;西皮起于湖北,
是脱胎于西北梆子腔的新 调。经过安徽、湖北两省艺人
长期的努力,把西皮和二簧戏结合在一起,使二簧戏出
现了一个新 面目。到了北京后,它更在原有的基础上,
戏曲其他剧种的优点,形成了京剧。到了近代,再经过
无数艺人的不断努力,京剧更加发展,并逐渐流行到全
国各地,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京剧一 跃而居
于全国剧坛盟主的地位,而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多年的昆
曲则退居为地方性剧种。
三、地方戏的优秀剧目
* 反映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戏,如《神州擂》《祝家庄》
《贾家楼》《两狼山》等,歌颂反抗斗争和人民群众爱戴
的英雄人物。
* 爱情戏有《拾玉 镯》《玉堂春》等,还有《穆柯寨》
《三休樊梨花》描写武艺高强的女子积极争取爱情,具
有强 烈的传奇色彩。
* 社会伦理剧《四进士》《清风亭》《赛琵琶》等,歌
颂正直善良,批判忘恩负义。
* 生活小戏《借靴》《打面缸》。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 各时期的讲唱文学
* 弹词与《再生缘》
*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以鼓板击节,配以三弦伴奏。
* 子弟书:流行于北方,因创始于八旗子弟,因此得名。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一、戏曲的衰落
清代中后期戏曲创作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脱离现实,
二.是脱离舞台。
大写历史剧 而远离现实,大写案头剧而不适合演出。如
夏纶的《新曲六种》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古板陈旧。
2、比较有新意的是唐英和蒋士铨。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产生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夏茗悠语录


张良是如何死的-383改革方案


给上级领导的感谢信-山西师范文理学院


元宵节短信-人事管理工作总结


首经贸密云分校-除夕祝福语


济南招商银行网点-班级工作总结


养生小常识大全-难忘的国庆节


几号过年-国旗下讲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