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廊坊大学-陕西中考成绩
平水镇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
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测试
班级_____姓名_____
一、 选择题。25%
1、将A组的15给B组,两组人数相等,原A组比B组多( B )
A、15
B、25 C、23 D、14
2、将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和它对边上任
意一点连接,连成的三角形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A )。
A、12 B、13 C、14 D、15
3、甲、乙两人有同样多的钱(不是1元),甲用去25元,乙用去25,( A
)
剩下的钱多一些。
A、甲 B、乙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4、给一个整除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20%,除数除以20%,商( D )
A、不变
B、扩大5倍 C、缩小5倍 D、缩小25倍。
5、一杯牛奶喝去20%后加满水搅匀,再喝去50%,这时杯中纯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
B )
A、30% B、40% C、50%
D、
80%
二、 填空题。25%
1、给37
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 加21或扩大4倍 )。
2、60的20%正好是一个数的75%,这个数是( 16 )。
3、饲养厂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25%,那么,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少( 20 )% 。 4、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1:5,如果再看10页这时
已看页数占全书总
页数的25%,这本书共( 120 )页。
5、一张圆形纸片的半径是3厘米,一张正方形
纸片上的边长是4厘米。两张纸
片重叠一部分放在桌面上,覆盖桌面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问:两张纸
片重合
部分的面积是( 6.28 )。
三、计算题(能简算简算)。20%
1
1221
13
718
×+÷ ÷( — )
734
18447
87×
1322
(—)×23×35
882335
四、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10%
89.12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20%
57.76
18.24
2
一、 导入新课
1996 年 11 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
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
什么吗?今天我们
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
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
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先生写信?
二、 联合国简介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写信?
2、 信中主要写了什么
事? 四、自学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清字形
3、 理解词义
五、 学习课
文
1、
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
介绍了什么?
2、 读读这一
3
段六、 课堂作
业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4
1、 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
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
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 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a、
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b、 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c、
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d、 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
平”
5、 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6、 带感情读课文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时间: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了
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5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
达的感情。
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
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
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
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
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
6
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
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
br>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
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
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