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文体常识 (500字)
公务接待礼仪-天津医科大学教务处
汉代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
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
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
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
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
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
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
>谓:歌行本出自乐
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
曲的意思.
它属于古体诗。
——古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
品,从格律上
分类,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2 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
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3 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
句,杜甫
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
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
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
“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
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
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
,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
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
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声律、
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
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
“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
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
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
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
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
(“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五、在命名上,
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如白
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
《燕歌行》等等。
词条标签:
文学 诗歌 体裁
到了战国时
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
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
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
在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
吸收
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
押平声韵,
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
诗
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
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2 各体裁简介
诗经与楚辞
的影响力,后代也有将词称为乐府的情况,比如苏轼的著名词集就称
为《东坡乐府》。
古体诗
古体诗原指唐朝以前不配乐的诗,与近体诗相对,加上乐府诗三者成
为狭义上的中国古诗中的三大类别。
近体诗成形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喜欢使用古体创
作,这些诗作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与遵守格律
的近体诗相区别。
近体诗
近体诗是南北朝时期出现、至唐朝而成熟的诗体,其特点是
讲究格律,
即规范诗作包括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的四方面因素。近体诗只允许五种类型,即五绝、<
br>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 词
词的出现与
乐府息息相关,随着后者乐曲的逐渐散失,词逐渐成为配
乐的诗体的主流,取代了乐府。两者间的区别首
先是乐府远早于词;其次是乐府曲名、词牌
名的不同;再次则是早期很多词牌的出现是为了配合原有的诗
作,与乐府先有曲后有文字相
反。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配乐而作,所以必须符合选定乐曲的格式、
特点,作者并不
能随意更改、创作新的乐府或词牌。 赋
赋上承《楚辞》,最盛行于汉朝。它与诗、词最大的区别是不讲究简练,
也没有字数、长短等的限制。赋
词藻华丽,描写奢
华,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文学修养要求极高,而且赋仍然非常讲究用韵
的细节,到唐朝甚至短暂出现过所谓
的律赋。正是由于其强调格式形式,与骈文一样,到了
唐宋时期被古文运动所反对,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也有一部分赋吸取了散文的特点,被称为
文赋,虽然仍然有用韵、对仗等古赋、俳赋的手法,但是格式相
对宽松,对于作者的限制较
少。
骈文
骈文是另一种韵文的体裁,初期主要强调对偶,到了南北朝
吸收了汉
赋的特点,更开始注重用韵,体例越来越拘束,常常成为只有表面锦绣而无实质内容的作品。<
br>到了古文运动之后,逐渐失去影响力。
曲
元曲是古代诗歌中最晚出现的形态,虽然其中仍然有用韵等
成分,并
且配乐,但是其中元杂剧的成就更加远远超过了散曲,实际上已经向叙述独立的故事等实际作用发展,逐渐脱离了韵文的范畴。元曲对明清的小说和各流派的民间艺术、戏曲等都产生
了深远的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