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1)-精装版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成绩查询-2011高考理综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1)
-精装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 10
【精选】20xx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
析)新人教版(1)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
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
真是起死回生啊!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有的领导
为了突出任期内的政绩,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采取拆
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br>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
险的行为,公安
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答案】答案: C
解析: A项“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B
案:古时有
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
的,后泛用以形
容夫妻相敬.对象用错.C拆东墙补西墙:同“拆东补
西”,拆掉这里去补那里.比喻临时勉强应付;D
项“铤而走险”指
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大量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之际,我
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
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
武力会不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
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2 10
C.20xx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130多个
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
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的高级别会议.
D
.今年高招艺术类考生人数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促使文化课成
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
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解析:选A B.“否定态度”表意不明.C.“约1
500多名”不合逻
辑,应改为“约1 500名”或“1
500多名”.D.“为……优劣感到
担忧”不合逻辑.
3、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
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
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
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
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
十高龄
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
都感到十分欣慰.<
br>
解析:“光临”是敬辞,用在这里不合适;“至今健在”给人
一种似乎俞老师不应该活
这么长时间的感觉,用在这里不恰当;
“高足”是敬辞,因此不恰当;“欣慰”的含义是“喜欢和心安”,老师出书和学生心安没什么关系.
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2)“
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
“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慰”改为“高
兴”.
4、以“语言和行为”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新组合.(可适当
增删词语
,但不能改变原意.)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一种作假行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
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便开始分离.
答案:(示例)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的原因
是人们把道德变成了一种
表演,这种作假行为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
5、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3 10
今冬,雾霾肆虐神州大地.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
辞手法.③不少于50个字.
解析:解答本题,要
注意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做到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要同时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上严格
控
制在50字以上.
答案:(示例)今冬,雾霾这个凶悍贪婪的敌人,大张旗鼓地肆
虐神
州大地,将大江南北围了个水泄不通.健康的肺叶遭受了它的侵蚀,
呼吸变得艰难无助;畅
通的车道遭受了它的阻塞,车距变得神秘莫
测;蔚蓝的天空遭受了它的污染,澄澈舒爽变得昏暗无比.<
br>
6、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
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
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解题时先由下到上,把构思
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义
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
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别对组内的活动和班级活动作了具体安
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
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
,以组为单位准备
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
才艺展示
,并参加游园活动.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
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4 10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
异域情调,写
出了“楼兰征戍儿”的豪迈与满腔报国激情.
B.中间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
落情景结合起来,写
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
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
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
致.
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
喜闻”而不
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
气氛.
E.《胡笳歌送颜真
卿使赴河陇》是一首今体诗,属歌行体,这一点
从题目中的“歌”可以看出.
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CE
[C项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E项“今体诗”错,应为
“古体诗”.]
2.(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流露
出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
士及诗人藐视困难的豪迈
气概和壮烈胸怀.
5 10
(2)《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边塞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
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
阳.曾祖文
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父植,仕至晋州刺史.
参少孤,从兄读
书,能自砥砺.
天宝三载,进士及第,释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以右威
卫录
事参军入参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掌书记.十载,回长安,与杜甫、
高适、储光羲、薛据游,同登慈恩寺塔
,有诗唱和.十三载,任大理
评事,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元载,领伊西北庭支
度副使,岁晚东归.二载,以杜甫等五人荐举,入为右补阙.乾元二
年,改起居舍人,旋出为虢州长史
.宝应元年,以太子中允兼殿中侍
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广德元年,入为祠部员外郎,改考功员外郎,<
br>转虞部、库部郎中.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半途折回.大
历元年,以职方郎中兼殿中侍
御史,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
参其幕.二年,赴嘉州刺史任.世称岑嘉州.三年,罢官东归,寓
居成
都,四年末或五年初,卒于旅舍.
参博览史籍,工于缀文,诗调清尚,又“累佐
戎幕,往来鞍马烽
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
传》).故
其描绘边塞风光之作,如《白雪歌》《热海行》《走马川
行》等最为脍炙人口.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
代表作家,人称“高
岑”.其放情山水之作,亦“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唐才子传》).
殷
璠评其诗曰:“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严
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
激.”(《沧浪诗话·诗评》)近
6 10
人陈铁民
、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附《岑参年谱》).生平事迹见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唐诗纪事》卷二
三,《唐才子传校笺》
卷三.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证》.
三、近现代文阅读
(20xx·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
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
耸,大块猪肉扇
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
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
个挪秤砣报
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
尖刀
,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
回,瞧瞧,点点头,似
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
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
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
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
钱啊?”石钵头利
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
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
生哥啊,好没
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
索良久,拍出了一把
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
莫挡俺
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
7 10
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
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
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
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
亭.彼时,石钵
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
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
副猪蹄,老先生
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
钵头的两个
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
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
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
路边.有一次
,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
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
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
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
.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
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
着
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
<
br>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
.华昌轻摇折
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
说:“君子不食
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
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
钵头苦着脸,
8 10
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
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
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
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
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
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
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
双眼,说:“自
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
起,勾头
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
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
”石钵头认得时日数
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
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
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
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
截
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
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
斧斫开?”华昌笑了:
“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
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
如刀切.
(原载《天池》20xx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是(3分)( )
9 10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
”“两个伙计手忙脚
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
霸气的
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
补丁格外
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
处重在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
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
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
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解析:选B
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
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斯文谦和,
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
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
5分,
要结合原文分析)
★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精瘦落魄的
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
的结尾,
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
钵头的多次挑衅,
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
应当尊重他
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