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2006年高考-党委工作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
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
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诗人
以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
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军营送别的热烈场面,表现了
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战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作为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
边塞诗,《白雪歌》值得我们细读
。
1、丰富的内容
诗歌开篇
,作者即通过北风猛、飘雪早、结冰厚、愁云多等景
象表现了天气的酷寒,又大笔描绘了壮丽的雪景,表
现了奇特的异域
风光;在寒冷的天气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细
节描写折射
出戍边生活的艰苦;“胡琴琵琶与羌笛”,那繁弦急管的
场面,又让我们感受到军营中别样的欢乐;“山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遥望朋友的背影,在山回路转中渐行渐远,只留下深
深浅浅
的马蹄印……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心绪惹人遐思。
可以说,作者既大
笔勾连了壮阔的雪景,又细笔描绘了酷寒的
军营生活;既渲染了热烈的宴饮,又刻画了依依的惜别,诗歌
内容异
常丰富。
2、丰厚的结构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一是从
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和送别。前
十句绘雪景,后八句抒别情。所写的雪景,为送别
作了很好的铺垫,
营造了氛围。
二是从空间转化的角度,我们
不难发现作者的视角在不断地变
化。具体表现在:外——内——外——内——外,这五次镜头的转化,<
br>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
地表现了边塞的奇景和诗人复
杂的感情。
3、丰盈的情感
岑参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
向上的力量。诗人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
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因此,在这首诗里,我们既感受到诗人送别友人那淡淡的惆怅,
更能感受到他将绵长的思乡情与戍边卫国的苦乐观统一起来,体现出
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精神,这
就是“大唐气象”。因此:
虽然天气奇寒,但诗人的心
是热的,所以他眼里的雪景奇美;
虽然戍边奇苦,但将士们的信念异常坚定,所以他们的宴饮奇欢;虽<
br>然道路奇曲,但那凝望的眼睛折射出的情义奇深;也正因为如此,在
这样的背景下的送别,才哀而
不伤,多了几分雄浑的色彩。
4、丰美的手法
美在用词凝练。例如“胡天八月即飞雪”,“飞”,有气势,
写活了大雪纷纷扬扬、
白茫茫一片的壮美景象。
美在比喻新奇。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晶莹剔透
的雪花变成了暗
香盈袖的梨花,塞外茫茫的大雪与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产生了美妙的
连接。这样
新奇的比喻,穿越了时空,使人几乎忘记了奇寒,从内心
生发出一种温暖,与作者一道沉浸在审美的愉悦
中。
美在愁乐烘托。“百丈冰”、“万里凝”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天气寒冷之至。环境是严酷的,但是,战地自有战地的欢乐。在
主帅的帐营中摆开筵席,开怀畅
饮,且歌且舞。“胡琴”“琵琶”“羌
笛”这些乐器出现在送行的酒宴上,为此次的饯别增添了异域风情
,
渲染了欢腾的气氛,为诗歌增添了豪壮的色彩。
美在色彩映衬。“风掣红旗冻不翻”,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
在白雪中显得十分绚丽。这旗帜在寒风中
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
正是将士的象征。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美在留白艺术。诗歌的结尾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无声的画
面来
表现。那渐行渐远的背影,那凝望背影的眼神,无不传达了诗人
内心的情感,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二.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背几首古诗。老师起头,同学们
接着背。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凉州词》)
2.师:
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
是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
的“歌”就是这首
诗的体裁,叫做“歌行体”。
边塞诗是唐代
诗歌的重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反映戍边的艰辛,抒发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的
豪情,基调昂扬,体裁兼善。
(设计意图:经典名
作的教学需要充分的铺垫,让学生有一定
的感知以后,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带领学生
背诵
边塞诗,介绍相关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下面的学习活动预热,埋下伏
笔。)
(二)学习活动一:美读
1.美在准确
师:请同学们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PPT 出示)
即飞雪(jí) 散入珠帘(sàn) 锦衾(qīn)薄(bó)
冷难着
(zhuó) 掣(chè)
2.美在急缓
师:对于一首七言古诗,我们常常采用223的节奏来朗
读。
在这首诗中,有些句子我们可以采用43的节奏来读。比如前4句,
描写的景象比较突然,
让人惊叹,我们就可以这样读(师范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但是,结尾四句,镜头越拉越远,
路也悠悠,情也悠悠,我们
就可以读得舒缓一些、甚至一字一顿,余味悠长(师范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3.美在抑扬
师:我们再来尝试一下。前四句,我们把“折”、“雪”
、“来”、
“开”读得明亮一些,昂扬一些(即升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较一下: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幕”、“薄”、“控”、“着”读得短促一些,压抑一些(即
降调)。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给
学生以一定的方法指导,带领学生感受诗歌
的节奏美、抑扬美、轻重
美,进而初步体会诗歌的层次美、情感美。在诵读中,将学生带到文
本
,引入意境,进入初步的赏析中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