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时期复习资料
盘锦事业单位招聘-2017元旦放假安排
古代文学
(
唐宋部分备考资料
)
名词解释
1、大唐精神:盛世造就了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
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
给文学
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
盛唐气象。唐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
有一种慷慨
悲凉的感人力量,即所谓的“唐风”。
2、初唐四杰:是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四
人的简称。王杨善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他们四
人官小才大,名高位卑,他们反对
纤巧绮靡,提倡
刚健骨气,转变唐代浮华诗风的关键人物。
3、上官体184:是初唐诗人上
官仪的诗歌风格,上官
仪所作多为应制诗,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显得
很突出,他提出‘六对
’、‘八对’之说,为律诗
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他的诗风“绮错婉媚”,时谓
上官体。
4、边塞诗派209:是盛唐以边塞生活与战争为题材的
一个诗歌流派。除高适、岑参,还有王之涣、
陶翰
等。其诗充满着清新刚健、慷慨绮丽之美,洋溢着
昂扬奋发、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迈的
大唐情怀。
内容上或写战争、或抒离愁,体裁上多用歌行体。
5、豪迈飘逸:是李白歌行体中
呈现的诗歌风格。李白
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
依傍,笔法多变,达到
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
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
且还以句式的长短
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
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
呈现出豪迈
飘逸的诗歌风貌。诗歌中处处有“我”
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点。把个性融入
诗中,
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
旋的动感。
6、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
沉郁顿挫,沉郁
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
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
的波浪起伏,反复低
回,音律的铿锵浏亮。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
诗人
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
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
夏侯审。
代表作家是钱起。十才子共同特点是志高位卑,且
兴趣不再政事,而且寄情趣于山水,
寄心绪于景物。
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
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表现
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艺术表现上以谢眺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
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技巧趋于细腻、雕琢,表现
出一种冷落萧瑟的气象。
8、中唐面目:大历年间诗人的大量作品
表现出一种孤
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
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
远的情致,转向细
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
出中唐面目。
9、中唐心境: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
生不逢时之感,热切的仕
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
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
调。平心静气的孤寂
、冷漠和散淡,弥漫于整个诗
坛。
10、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
1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
异之美。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
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
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
变化,积极推
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11、郊寒岛瘦:指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
诗风。寒
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
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
局狭隘窄小,
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
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合称为“
郊寒岛瘦”。
12、凄艳诡谲:李贺诗风,他的诗作融入了极为浓
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
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
从韩愈的粗猛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体心
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
象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
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
13、张王乐府:指中唐时
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
诗人张籍与王建,时号“张王”。张籍性格更近
于白居易的平易脱俗,
他的乐府诗一般选题不
大,但挖掘深,往往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
缩影。他擅长刻画人物的
心理活动,追求一种平
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王建诗生活气息浓厚,往
往含蓄隐曲。
14、唐传奇:1,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2,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3,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初、盛唐时代
为开始期。4,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从唐
代宗到宣宗这100年间。
5,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
品约近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
历史、政治、豪侠、
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就中
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15、俗讲:1、俗讲乃僧徒依经
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
“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2,俗讲与
我国固有的说唱传统
有关,但它更主要的来源,是
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段:“转读”与“唱
导”。 16、苦吟诗人:指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的一部
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
,代
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
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
贫乏。贾、
姚一派的缺点是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17、“宋初三体”:
A、是指宋初的三种诗歌风格,即白体、晩唐体、西
昆体。
B、①“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
白居易作诗的一
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
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
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
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
清雅。
②“晚
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
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
唐诗
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
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
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
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
描绘清
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
逋等隐逸之士。
③西昆体,是以《西
昆酬唱集》而得名的。代表
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主要有三类题才:
一是怀古咏史。二
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
活内容。西昆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艺术特征。杨亿
等人最推崇唐
代诗人李商隐,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
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呈现出
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18、诚斋体(杨万里):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
然,饶有谐趣。
19、江湖诗
派:因杭州书商陈起编成的《江湖集》而
得名。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
人对
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
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江
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
白描。
20、永嘉四灵
: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
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
中
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
“四
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
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
21、《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年)
编成《花间集》十卷,选
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
500首。主要代表作家孙光宪、和凝。《花间集》是最
早的文人
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
化,标志这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
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
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温庭筠在《花间集》中被列于
首位,入选作品66首
填空题
1、吴中四士:张若虚 、 贺知章、张旭、 包融
2、边塞诗要素:边塞风光、两地相思、慷慨悲情
3、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
章四友”。
4、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初唐时,七律写得最好的是沈佺期;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士大夫是:王维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他作诗的题材主要是:边
塞诗、闺怨诗、送别诗;
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为“七律之冠”
5、竹溪六逸: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
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
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元结编《箧中集》,刘长卿自诩为“五律长城”,
高适是唐代诗人中地位最高者
6、唐人四大音乐诗: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
箜篌引》 韩愈《听颖师弹琴》
李颀《听董大弹胡
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7、唐代四大骈序高手:张说,苏颋,令狐楚,李商隐
8、王孟诗的总体特点:空明,宁静,刘丽,清秀,单
纯,明净,平淡,自然
9、韩孟诗派:
代表人物:孟郊 贾岛 卢仝 马异 韩愈
李贺(郊寒岛
瘦,卢奇马怪,韩险李鬼)
主要理论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
之美。
10、元白诗派:代表人物:元稹,白居易 他们重写
实,尚通俗
11、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亦即贞元二十一年(805),以王叔文
为首,柳宗元、
刘禹锡、吕温等为中坚的一批进步
士人,发起了一场旨在打击宦官集团的政治革新运
动,实施了
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贞元弊政,廓然一
清。
12、晏殊、欧阳修之后进一步开拓词境的是范仲淹、
张先。
13、“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前后,范仲淹、欧阳
2
修等人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14、“王荆公体”: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以后,心情
渐趋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黄庭坚说:
“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
16、“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
陈师道和李廌。
17、元祐
词人: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
晁补之、周邦彦等为代表,主要是在神宗、哲宗和
徽宗三朝。
18、苏门词人群: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
晁补之和李之仪、赵令畤
、陈师道、毛滂等为羽翼
的苏门词人群。
19、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
供
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大晟词人群。
20、秦观的诗被人称为“女郎诗”。
21、南渡词人: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
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
22、 “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23、“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
袤。陆游,号放翁,著《剑南诗稿》。
24、①辛派词人: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
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以诗为
词”、“以
文为词”。
②格律派、婉约派:姜夔和史达祖、高观国、卢
祖皋、张辑等人。
25、“江湖词人群”(辛弃疾): 孙惟信、刘克庄、
吴文英、陈人杰等。
“遗民词人群”: 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
王沂孙、蒋捷和张炎等。
“辛派后劲”: 孙维信、刘克庄、陈人杰和刘辰翁、
文天祥等。
“雅词派”
(姜夔): 吴文英和陈允平、周密、
王沂孙、张炎等。
26、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汪藻、孙觌、洪适、
周必大。
简答题
一、陈子昂所倡导的唐诗理论是什么?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贡献。
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2、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
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
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
有关键性的意义。
4、他论诗提倡汉、魏风骨
,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
绮靡颓废的诗风。
5、他的诗虽微嫌文采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俊。
二、简述韩愈的诗风。
1、韩愈的诗气势雄大,意象怪奇,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韩诗更具狠重粗豪
的力
度,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
2、韩愈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诗,
写落齿,写鼾睡,写恐怖,写血腥,形成了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
3、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
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
力尽而后止。这是一种
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
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
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三、简述韩愈对中唐诗风建设所起的作用。
1、韩愈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而且还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
2、在以文入诗的同时,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
接表
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3、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路子上
,韩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他雕镂词句,尚险求奇,
营造出大量他所独有的险怪意
象;他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一代诗风。
四、简述韩柳古文理论。
1、是“文以明道”。
2、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
3、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4、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五、简述韩愈的“以文为诗”。
1、句式散文化,不用对偶句,使用大量虚词。
2、以文章气脉入诗,布局构思有文章脉络。
3、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
4、诗多赋体。
5、诗兼散文体裁。
六、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主张。
1、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2、白
居易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
风
。
3、白居易做诗的标准是: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
具有歌谣
色彩。
4、白居易认为,新乐府创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七、柳永对词体革新有哪些贡献?
1、(体裁上)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
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
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柳永不仅
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即变“雅
”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3、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即口语化。
4、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八、苏轼对词的贡献?
1、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3
2、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3、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
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之苗裔”。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扩大词的
表现功能,开拓词境。苏轼对词境的开拓还表现在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以诗为词”的手法
则是苏
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
九、简述江西诗论 1、黄庭紧主张循序渐进:第一步要多读前人的作品。第二步再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
”
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2、黄庭坚举起了以杜甫为诗家宗祖的大旗。 3、黄庭坚诗论中影响很大的另一个内容是“点铁成金”之说。(他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
,
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
陈言入于
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4、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并尊黄庭坚
为诗派之祖。
十、李清照对词的贡献。
1、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2、在创作上,李
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
生死恋歌,词
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
环境、
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十一、“易安体”有何艺术特色?
1、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2、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3、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十二、元好问在诗歌史上的两大贡献:
1、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
迄宋季这一千馀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
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
2、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
论述题
(若没举例,自己说明)
一、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崇尚诗骚、追求自然、豪放飘逸、风骨凛然、奇思异想、生动比喻、大胆夸张、清新语言。
李白是盛唐
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
漫情
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
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
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1、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
和具体事
件做细致的描述。
2、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3、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4、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5、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巨
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
受到正统
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
逸
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
不
朽的地位。
4
二、杜甫诗歌论述 诗歌艺术成就
(一)作为诗史的成就
1、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
2、杜诗的“
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
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3、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
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
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4、杜诗叙事,既叙事件
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
真实,展开画面,
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
5、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的。
(二)律诗成就
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
2、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
首》,可以
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些组诗是动乱年代的真实写照。
3、杜甫律诗
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
诗的表
现最为精彩。
4、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5、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
自然的特色。
三,论述李贺诗歌的风格。
1, 李贺诗作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
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从韩愈的粗猛豪横、孟郊的冷峭枯
寂转向对主体心灵的全力开
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
2, 李贺诗集,造语奇特、想象怪异和诗境幽奇冷艳。
3,
李贺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
4,
李贺诗中的怪奇特征,还主要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而这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
5,
李贺诗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
四,试阐述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1,
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2, 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了作
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
地。
韩愈的散文成就:
1, 韩愈的论说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
人》等,。
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师说》。
2, 韩愈是一位善辩之士,而善辩又主要来源于他的胆壮气盛,二者结合在一起,遂使得他的议论文字
往往惊世
骇俗,极具震慑人的气势。《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
3,
韩愈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
4, 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张中丞传后叙》。
5,
叙事散文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如《柳子厚墓志铭》
五,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1, 柳宗元思考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写出了《贞符
》、《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
《天说》等。
2, 柳宗元的杂文有两个显著的
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答问》、《起
废答》、《愚溪对》。另
一个特征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
王孙文》、《斩曲几
文》等。
3, 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三戒》。
4,
柳宗元的传记文与抒情文也颇有佳者,如《捕蛇者说》。
5,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永州八记。
六,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与特征。
艺术成就:
1,
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2,
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3, 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4,
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诗歌特征(总体特征):绮密瑰妍。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凄美幽约。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李诗大量用典。
5
七,论述辛弃疾词的风格与内容。
内容:①爱国豪放词。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外。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和仓
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此词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
郁跌宕之致。《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的激昂气概。
②农村词。如《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间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艺术风格:
①大量而独特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②表现手法方面,在苏轼“以诗为
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
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议论为诗
,纵横奔放。
③镕铸经籍,大量用典。
④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
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
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
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两种词风。
翻译并阐述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
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
寄都绝,每
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
气端翔
,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
者
,相视而笑。
译文:写作之道已经凋弊五百年了,汉魏文章的艺术风格,晋和南朝宋之后就再也没有
传承,但是文章中
有可以印证汉魏文章的艺术风格的资料。我曾经在闲暇时观看齐、梁时期的诗,词藻华
丽、繁缛、绮靡,缺乏比
兴,内容空虚,我常常感叹唏嘘。思念古人,常常担心汉魏风骨消亡衰败,再也
见不到像风雅那样的作品,因此
耿耿于怀。我昨天在解三那里,看到了您的《咏孤桐篇》,风骨充实,音
韵铿锵,格调明丽,掷地有声。于是我
认真拜读,去发掘里面深刻的东西。没料到正始之音又在您的篇章
中看见,可以让建安时期的作家们含笑九泉了。
阐述:批判齐梁彩丽竞繁,逶迤颓靡的诗风,提倡风雅
兴寄。在这篇诗序里,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
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
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
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2、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
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
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译文:诗歌到了杜甫之后,真所谓上接近风骚,下盖过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五言诗超过苏轼、李陵,
风
骨超过曹植、刘祯,掩盖了颜延之和谢灵运的孤高,兼有徐陵、徐摛的华丽流畅,完全掌握了古今各种
文体风格,
又兼有各个作家最擅长的特色。
秦观《论韩愈》:
“于是杜子美者,穷
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
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阐述:杜甫是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兼有各家之所长,兼备各种风格,说
明了杜诗与传统诗的关系。他继承
诗骚传统,非常推崇曹植和建安诗人,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谢朓、鲍
照、庾信,特别是阴铿、何逊,说自己“颇
学阴何苦用心”。对于陈子昂、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李
白,他更是推崇备至。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
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3
、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
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小山词序》)
阐述:晏几道为人执着痴情。①他虽为宰相晏殊之子,然而家道中落
,他又生性孤傲,不肯依附权贵。②当
苏门的黄庭坚、晁补之沿着苏轼所指出的方向继续前行的时候,耿
介孤傲的晏几道则仍然按照乃父宴殊所承传的
“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
男女悲欢离合。③穷困落魄,又拙于谋生。④明知对
方情浅意薄而自己仍然执着苦恋的深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