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考题

萌到你眼炸
512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感恩母校的作文-中北大学本科生查询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考题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诗三百
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 语》引《诗》
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 ,被
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
是《诗经》 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
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 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 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
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 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
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
叙出来;比就是 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
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4.楚辞: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
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
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
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5.风骚 :《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
的重要作品《离骚》, 简括而称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
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
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 习的范本。
6.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 br>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
书·艺 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影响较大的为儒、 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7.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 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
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8.“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 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
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 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
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9.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
构成文章的 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


中国古 代文学
体”。
10.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 要代表,居于
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
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1.班马: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 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 性强。《史记》
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12.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 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
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 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
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13.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 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
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 “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 曲也称作乐府。
简答题
1.《诗经》的艺术特点,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3.简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
明的议论短章 (3分)。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3分)。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 宏篇巨制的专
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3分)。
5.简述“香草美人”意象具有哪些内涵
(1)香草意象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品德和人格的 高洁;诗人有时以香草自称,有时又用来指称他尊敬的人,所有这
些人,都具有高洁的人格(2分);
二是与恶草相对,象征者政治斗争的双方(2分);
(2)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喻 君王,或自喻(2分)。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在
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2分)。以男女婚约的变化喻君 臣关系的改变,不仅形象生动,
还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2分)。
6. 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 又是汉赋的代
表(1分)。
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


中国古代文学
7.简述汉大赋的成因,汉大赋的特点
8.乐府诗的特色与成就
9.《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0.《史记》的地位,特点
11.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述题
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2.《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
1.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 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
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 四声”“八病”
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 、
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
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 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
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 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
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3.左思风力:
4.宫体诗:
5.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6.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优伶,阮咸
7.“魏晋风度”: 乃魏、 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
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 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
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8.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
现实主 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
关切;同时又在诗歌 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
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 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9.初唐四杰:初唐高宗时期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
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四杰”,王勃成就最高,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或
州)》,他们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10.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出现 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
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王 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
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
11.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 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
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王翰、崔颢、李颀等。
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 向了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
影响极大。
12.新乐府诗派:
简答题
1.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2.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3.南朝与北朝的民歌有何不同?
从 题材说,南朝民歌都是情歌艳曲,北朝民歌除情歌外,还有描写战争、劳动、风景等方面
的内容,题材广 泛的多;从风格来说,南朝民歌缠绵温婉含蓄,北朝刚健粗犷直率;从诗句
形式看,南朝民歌多为五言体 ,北朝民歌形式为杂言,变化多;从语言看,南朝民歌常用谐
音双关语,而北朝民歌语言质朴无华。
4.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内容上,寓意充实,既是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也抒发了被压抑的不平之感。形式上,
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且可自由换韵。文辞上也有所修饰 ,音节颇为优美。题材上:主要
是游子、思妇、边塞三种,抒愤诗,慷慨不平的寒士呼声。体式上:七言 诗,首创以七言为
主的歌行体。风格上:风神高标,气骨卓突,俊逸豪放,奇矫凌厉。鲍照首创以七言为 主的
歌行体,其诗俊逸瑰丽的一面为李白所承继和发扬,而沉雄悲郁的一面则为杜甫所吸收和发
展。
5.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6.简述唐诗发展的分期及其特点。
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①初唐,唐诗发展的初期。从内容到形式对宫体诗都有突破,为唐诗健康发展开辟了道
路。 < br>②盛唐,唐诗繁荣的顶峰时期。名家辈出,名作如林,流派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完备,
风格多样 ,浪漫主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流。
③中唐,唐诗发展的中兴时期。作家、作品、流派数量最多,严峻、 冷酷的现实使现实
主义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④晚唐,唐诗发展的晚期。诗人数量不小,成就 不大,虽有人继承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唐诗的衰亡趋势已无法挽回。
7.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是:①风格恬淡孤清 。山水描写主观感情色彩甚浓,常融
入游子的飘泊之感,给山水染上一层冷色,蕴涵有孤高的意绪和悠然 的兴味,恬淡中深蓄远
韵,但缺少热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描写,常常即兴白描,表现洁身自好的生活情 趣和怀才
不遇的苦闷。②诗中洋溢着醇厚朴实的风俗人情,充满馨香浓郁的乡土气息。③语言或雄放有力(山水诗),或自然质朴、用口头语,说家常话,写眼前景,叙身边事,抒心中情(田
园诗)。
8.高适的《燕歌行》是怎样利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高适的《燕歌行》主要是通过以下 几个方面的对比来表现的:①天子与军队②统帅与士
卒③胡骑与唐军④征人与思妇⑤历史与现实
9.李白,杜甫各自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
10.中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11.晚唐人的心态和怀古,爱情,山水题材的涌现

论述题
1.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如何理解?
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
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 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
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 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
上的美。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 工,使用对仗,多
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 文人
诗的转化。
2.试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和 内部两部分。外部原因:①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
的强盛;②兼收并蓄、相对自由的思想文化政策;③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④进士行卷、
温卷之风的盛行;⑤各艺术门类的普遍发展和繁荣;内部原因:即 文学自身的原因,从先秦
到唐代,各体文学从内容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储存了经验,提 供了可能。
3.试.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要求 有对《山居秋暝》的简要分析,体现出诗情画意;谈谈自己对“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认识,归纳其基 本特征:①善于多层次结构画面,技巧独具,效果强烈;②有对光线、
色彩的特殊敏感,既善于准确适时 的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反映千汇万状的景观,③善
于描摹声响,将声化乐,以声传情;④动静统一 、和谐;
4.试述从汉到唐乐府诗的发展过程。
要求从汉魏乐府的出现及其特点谈起——— 盛唐杜甫等人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
—中唐新乐府诗的出现、新乐府诗人的崛起,元稹、白居易的特 殊贡献。
5.试述白居易讽谕诗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白居易诗歌分作讽喻、闲适、 感伤和杂律四类,讽喻诗共170余首,《新乐府》50首、
《秦中吟》10首是其代表。思想内容有四 个方面:①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深切同情下
层人民(《卖炭翁》、《观刈麦》、《重赋》);②抨击 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批判中唐社会的各
种弊政(《轻肥》、《买花》);③谴责穷兵黩武的战争,抒发 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新丰
折臂翁》、《西凉伎》;④关注妇女命运,同情其不幸遭遇(《井底引 银瓶》、《母别子》、《上阳
白发人》。艺术成就主要有:①主题专一,事件典型,往往选取最具典型化 的人和事加以描
写,并在诗的末尾揭示主旨,“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②成功运用外貌描写与心理 描写
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③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对立,深化主题;④语言通俗平易,
浅近晓畅,接近口语,用常得奇,平淡中见精神。

大学生奖学金申请书-党风廉正心得体会


高考专业分数线-红领巾征文


情诗-七夕浪漫图片


孟佩杰观后感-澳洲留学生论坛


安全教育的手抄报-法国巴黎的大学


生活中的美-网站美工


端午节的作文400字-二年级班务工作计划


感恩的心作文-坚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