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习题
神舟八号-国庆活动策划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习题
一、单选题(共
16
题;共
32
分)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不久,一会儿)
B.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寒的穷苦人)
C.
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
D.
翩翩两骑来是谁?(这里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的样子。)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晓驾炭车辗冰辙
B.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
秋天漠漠向昏黑
3.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号(
háo
)
挂罥(
juàn
)
塘坳(
ào
)
俄顷(
qǐng
)
B.
布衾(
qīn
)
丧(
sàng
)乱
见此屋(
xiàn
)
大庇(
bì
)
C.
突兀(
wù
)
广厦(
shà
)
辗冰辙(
niǎn
)
两鬓(
bīn
)
D.
口称敕(
chì
)
两骑(
jì
)
红绡(
xiāo
)
系牛头(
xì
)
4.
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
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
愿
望。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
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
深远。
5.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顷
风定
云墨色
B.
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
C.
八月秋高
风怒号
D.
风雨不动
安如山
6.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风雨不动/安如山
B.
俄顷/风定/云/墨色
C.
身上衣裳/口中食
D.
牛困/人饥/日已/高
7.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
都是著名诗
人。
B.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诗人自注
“
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
露唐朝宫市的公
开掠夺性。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
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
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
烧炭南山中
”
运用叙述,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说明,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系向牛头充炭直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B.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
“
值
”
,指价钱)
10.
下列划线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
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11.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
情。
B. “
把
”“
称
”“叱
”“
牵
”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
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中的
“
文书
”
是
“
公文,诏书
”
,而小太监手里却有
“
文书
”
和
“
敕
”
,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
的狐假虎
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七个字就直
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
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
人苦。
1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挂罥(
juàn
)
翩翩(
piān
)
一丈绫(
líng
)
B.
塘坳(
ào
)
伐薪(
xīn
)
口称敕(
chì
)
C.
两鬓(
bìn
)
突兀(
wù
)
辗冰辙(
niǎn
)
D.
布衾(
jīn
)
庇护(
bì
)
风怒号(
háo
)
13.
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
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
愿
望。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
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
深远。
14.
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
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
br>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将惜不得。
”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15.
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
“<
br>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
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
杜甫一样
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
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
烧炭南山中
”
运用叙述,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说明,全
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16.
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
“
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
B.
白居易是宋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市的公开掠夺性。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
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
、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
物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
山中
”
运用叙述,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则
运用说明,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填空题(共
14
题;共
88
分)
17.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风怒号
高者挂罥
沉塘坳
倚杖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俄顷
布衾
大庇
突兀
18.
解释划线的词。
①
八月秋高风怒号
________
②
卷我屋上三重茅
________
③
忍能对面为盗贼
________
④
归来倚杖自叹息
________
⑤
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
⑥
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
19.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伐薪
两鬓
辗冰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口称敕
一丈绫
回车叱牛
20.
填空
。
①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________,字乐天,号
________
,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_____
___
运动,世称
“
元白
”
,与
________
并称
“
刘白
”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
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②
《卖炭翁》中
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
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
,<
br>________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
21.
填空。
①
《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
________
,
自号
________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___
_____”
,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
疾苦,所以被称为
“______
__”
。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br>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诗中的
“
茅屋
”
指的是
________
。诗中表现群童顽
皮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
境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
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22.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重茅
挂罥
塘坳
大庇
突兀
2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
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________
②
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________
③
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________
④
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________
⑤
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________
⑥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________
叱:
________
⑦
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________
⑧
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________
直:
________
24.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怒号
布衾
大庇
三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挂罥
丧乱
冰辙
广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突兀
称敕
叱牛
翩翩
25.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
高者挂罥长林梢
________
②
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
③
长夜沾湿何由彻
________
④
卖炭得钱何所营
________
⑤
回车叱牛牵向北
________
⑥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___
26.“
系向牛头充炭直”
的
“
直
”
意思是
________
。
27.
《
卖炭翁
》中揭示
卖炭翁
悲苦处境和矛
盾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
。
28.“
黄衣使者<
br>”
是指
________
;
“
白衫儿
”
是指
________
。
29.
诗中
“
手把
文书口称敕
”
的
“
敕
”
意思是
________<
br>。
30.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
何所营
________
②
黄衣使者
________
③
驱将
________
④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___
⑤
长夜沾湿何由彻
________
⑥
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
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________
⑧
归来倚杖自叹息
________
三、问答题(共
1
题;共
5
分)
31.“
宫使驱将惜不得
”
中的
“
惜不得
”
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
理?
四、翻译(共
1
题;共
15
分)
32.
翻译下列句子。
(
1
)归来倚杖自叹息。
(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3
)宫使驱将惜不得。
五、文言文阅读(共
1
题;共
16
分)
3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
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
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
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
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
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
切也。数尝寇乱,挺节
①
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
之。观李、杜
二公,语语王霸
②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
③
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
·
杜甫》,有删改)
【注释】
①
挺节:坚守节操。
②
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
③
骚雅:诗歌。骚,代指屈
原的《离骚》。
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
俄顷
________
②
何由彻
________
③
亡走凤翔
________
④
营草堂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
②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
3
)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
4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甲中
“
俄顷风定
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两句,既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
境。
B.
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
如乙文所评
“
阮时伤生,
情不忘君
”
。
C. <
br>至奎翌芒粤虽有
“
高而不切
”
的评价,但甲诗
“
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
的。
D.
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六、默写(共
4
题;共
42
分)
34.
默写填空。
(
1
)茅飞渡江洒江郊,
________
,
______
__
。
(
2
)
________
,娇儿恶卧踏里裂。
(
3
)床头屋漏无干处,
________
。
______
__
,长夜沾湿何由
彻!
(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
,
______
__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________
!
35.
补充句子
(
1
)翩翩两骑来是谁?
________
。
(
2
)夜来城外一尺雪,
________
。
(
3
)半匹红纱一丈绫,
________
。
(
4
)
________
,秋天漠漠向昏黑。
(
5
)自经丧乱少睡眠,
________
!
(
6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
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
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
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___
_____
,
________
!
(
9
)《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________
,
__
______
。
(
10
)《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
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36.
理解课文,用原文填空。
(
1
)《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写诗人面对群童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
_”
。
(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
黑暗的雨前景象,还用
“________
,
________”
烘托出诗人
凄恻愁惨的心境。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_____
___
,
________”
。
(
4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5
)《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来反映卖炭翁艰辛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
。
(
6
)《卖炭翁》中通
过刻画矛盾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卖炭老人悲惨处境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
_____”
。
(
7
)写一句饱含爱国之情的诗句:
________
。
37.
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
,(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
。
(
2
)《卖炭翁》中对老翁
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最能体现
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
_
。
七、诗歌鉴赏(共
12
题;共
185
分)
38.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这一极度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
映出卖炭老翁的悲惨境遇。
B.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
人。
C.
全诗完整地记
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底层
劳动者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运用叙述,
“
满
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
洁,富有表现力。
(
2
)
“
翩翩两骑来是谁
”
中的
“
翩翩
”
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3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
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
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怒号
高者挂罥
唇焦口燥
沾湿
沉塘坳
大庇天下
(
2
)本诗作者
________
,被世人尊称为
“________”
,他的代
表作中著名
“________”
、
“________”
写于安世
之乱期间。
(
3
)全诗先叙事,后
_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________
的博大胸怀。
(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B.
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C.
茅屋
为秋风
所破歌
D.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
5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
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6
)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
7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8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
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
“
寒士
”
着想的高尚情
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
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
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
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
上
。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
“歌
”
的特点。
(
9
)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
10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
长夜沾湿何由彻
”
这一句的?
(
11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
12<
br>)《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
________
。
40.
读《卖炭翁》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
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以心理描
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
向牛头充炭直。
”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
2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
“
苦宫市也
”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
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
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
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
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运用叙述,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
洁,富有表现力。
(
3
)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B. “
把
”
、
“
称
”
、
“
叱
”
、
“
牵
”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
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
”
中的
“
文书
”
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
有
“
文书
”
和
“
敕
”
,这
两个词
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
”
七
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
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
、雪厚、人苦。
(
4
)
“
翩翩两骑来是谁
”中的
“
翩翩
”
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
5
)
“
宫使驱将惜不得
”
中的
“
惜不得
”
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6
)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1.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问题。
(
1
)品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2
)诗歌最后一段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
有什么作用?
(
3
)读了这首诗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示例:生活贫困
——
布衾多年冷
似铁
床头屋漏无干处
(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中的
“
倚杖
”
与
“
为盗贼
”
相照应,诗人
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
人们带来的痛苦。
B. “<
br>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
切
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
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
“
吾庐独破
”
,也
愿使“
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
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4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
1
)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____
____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
南少陵附近居住,曾
自称
________
,后世称其为
“
杜少陵
”
,安史之乱
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
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________
。他是
我国唐代伟大的
________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________
。其
诗显
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________
。
(
2
)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43.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
1
)品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2
)诗歌最后一段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
有什么作用?
(
3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示例:生活贫困<
br>——
布衾多年冷
似铁
床头屋漏无干处
(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中的
“
倚杖
”
与
“
为盗贼
”
相照应,诗人
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
人们带来的痛苦。
B.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
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
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
“
吾庐独破
”
,也
愿使“
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
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44.
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
br>1
)请说说
“
翩翩两骑来是谁
”
中的
“
翩翩
”
一词的妙处。
(
2
)
“
宫使
驱将惜不得
”
中的
“
惜不得
”
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br>
(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
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是记叙,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鬓苍苍十指黑
”
是说
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 “<
br>手把文书口称敕
”
中的
“
文书
”
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
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
“
文书
”
和
“
敕
”
,这
D.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两个词表现了宫
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运炭和卖炭的经过,
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br>
4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1
)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
,句中
“
飞
”“
渡
”“
洒
”“
挂罥
”“
飘转”
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
屋的
________
。
<
br>(
2
)白居易说: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br>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
“
为时
”“
为事
”
而写的
。
“
为时
”
(为反映社会现实):
________
“
为事
”
(为体现诗人思想):
________
46.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1
)卖炭翁
“
卖炭
”
是为了换得
“________”
和
“____
____”
。
(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伐薪烧炭
”
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
何所营
”
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
可怜
”
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
愿天寒
”
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4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
1
)解释诗中下列词语。
①
俄顷:
________
②
何由彻:
________
(
2
)将诗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
3
)填空。第
③
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
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________
并渲染了特定的
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
________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
4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
“
诗史
”
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
遭
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
5
)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
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4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___
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
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1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________
、
______
__
。
(
2
)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
(
3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示例:
舍己为人
——
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4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联系上下文,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
卖炭得钱何所营
________
②
心忧炭贱愿天寒
________
③
翩翩两骑来是谁
________
④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___
(
2
)卖炭翁
“
卖炭
”
是为了换得
________
和
_______
_
。
(
3
)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指黑
”
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
“
何所营
”
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
可怜
”
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
愿天寒
”
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
4)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
“
一车炭,千余斤
”
与
“半匹红纱一丈绫
”
反衬
________
;用
“
牛困人
饥
”
与
“
翩翩两骑
”
反衬
________
。
八、综合题(共
1
题;共
15
分)
5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点问题探究。
(
1
)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
2
)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中的
“
丧乱
”
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
3
)你是怎样理解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句话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2.
【答案】
D
3.
【答案】
A
4.
【答案】
A
5.
【答案】
B
6.
【答案】
D
7.
【答案】
B
8.
【答案】
C
9.
【答案】
B
10.
【答案】
D
11.
【答案】
D
12.
【答案】
D
13.
【答案】
A
14.
【答案】
C
15.
【答案】
A
16.
【答案】
A
二、填空题
17.
【答案】
háo
;
juàn<
br>;
ào
;
yǐ
;
qǐng
;
qīn
;
bì
;
wù
18.
【答案】秋深;几层茅草;竟忍心如此;拄着拐杖;一会儿;黑下来
19.
【答案】
xīn
;
bìn
;
niǎn
;
zhé
;
chìng
;
chì
;
lí
20.
【答案】白居易;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满面尘灰烟
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1.
【答
案】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成都近郊的草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俄
顷风定
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2.
【答案
】
chóng
;
juàn
;
ào
;
bì
;
wù
23.
【答案】木柴;灰白;谋求、需求;轻快的样子;指皇帝的命令;调
转;吆喝;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挂;同
“
值
”
,价钱
24.
【答案】
háo
;
qīn
;
bì
;
chòng
;
juàn
;
sāng
;
zhé
;
shà
;
wù
;
chì
;
chì
;<
br>piān
25.
【答案】挂结;接近;到,这里指
“
彻晓
”
(到天亮)的意思;谋求,需求;调转;通
“
值
”
,价格
26.
【答案】通
“
值
”
,价值。
27.
【答案】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8.
【答案】出使宫市的太监;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29.
【答案】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30.
【答案】谋求、需
求;指太监;助词,用于动词之后;同
“
值
”
,价钱;到,这里是
“
彻晓
”
(到天亮)的
意思;停;遮盖、覆盖;倚靠
三、问答题
31.
【答案】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四、翻译
32.
【答案】(
1
)我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
2
)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
3
)宫市使者们硬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五、文言文阅读
33.
【答案】(
1
)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逃到凤翔;建造草堂
(
2
)
①
被子使用时间过久冰冷如铁,孩子睡相不好,将被里子蹬破
。
②
县令准备船只前去迎接,杜甫才
得以归来。
(
3
)时逢战乱,到处逃难,生活处境艰难。
(
4
)
D
六、默写
34.
【答案】(
1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
)布衾多年冷似铁
(
3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5.
【答案】(
1
)黄衣使者白衫儿
(
2
)晓驾炭车辗冰辙
(
3
)系向牛头充炭直
(
4
)俄顷风定云墨色
(
5
)长夜沾湿何由彻
(
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7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8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9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10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6.
【答案】(
1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2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3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5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6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7
)
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37.
【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2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七、诗歌鉴赏
38.
【答案】
(
1
)
C
(
2
)
“
翩翩
”
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
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9.
【
答案】(
1
)
háo
;
juàn
;
zhào
;
zhān
;
ào
;
bì
(
2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
3
)抒情;忧国忧民
(
4
)
B (
5
)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
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
6
)秋风破屋;顽童抱茅;夜雨难眠(长夜沾湿);期盼大厦
(
7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痛惜。
(
8
)
C
(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br>10
)语意双关,
“
长夜
”
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
漫漫寒夜。对有
“
安史之乱
”
造成的黑暗昏乱的
政治局面,正象是造
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
1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
“
吾庐独破
”
,受冻至死,也要得到
“
广厦千万间
”
,使
“
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博
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
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1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0.
【答案】(
1
)
C
(
2
)
A
(
3
)
D
(
4
)
“
翩翩
”
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
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
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
“
宫市
”
的罪恶。
(
5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
6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41.
【答案】(
1
)
一个
“
怒
”
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
——
好不容
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
人焦急万分。
(
2
)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
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
3
)【示例一】年老体弱
——
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示例二】忧心国事
——
自经丧乱少睡
眠;【示例三】
舍己为人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示例四】关心天下
“
寒士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4
)
A
42.
【答案】(
1
)古
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43.
【答案】(
1
)一个
“
怒
”
字,把
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
——
好不容
易盖了这座茅屋
,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
2
)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
3
)【示例一】年老体弱
——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示例二】忧心国事<
br>——
自经丧乱少睡
眠;【示例三】舍己为人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示例四】关心天下
“
寒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4
)
A
44.
【答案】(
1
)
“
翩翩
”
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
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
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
的罪恶。
(
2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
3
)
D
45.
【答案】(
1
)描写;肆虐
(
2
)民生疾苦(民生艰苦);忧国忧民
46.
【答案】(
1
)身上衣;口中食
(
2
)
C
47.
【答案】(
1
)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
(
2
)何时才能有结实的大房子无数,可以让天下所有穷苦人都住进去,都开心呢?
(
3
)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
4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
“
寒士
”
的
遭遇,诗中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更是推己及人,表达了
“
天下寒士
”
都居
“
广厦
”
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5
)
①
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
范仲淹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名言。
48.
【答案】(
1
)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
br>(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
3
)年老体弱
——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生活贫困
——
布衾多年冷似铁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
睡眠。
49.
【答案】(
1
)谋求、需求;希望;骑马的人
;同
“
值
”
,价钱
(
2
)身上衣;口中食
(
3
)
C
(
4
)宫使掠夺的残酷;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八、综合题
50.
【答案】(
1
)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
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
何的。
(
2
)安史之乱;从
755
年开始到
76
3
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
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
3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
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
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
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
“
长
夜沾湿何由
彻
”
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
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
,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