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学习要点
721北京暴雨-物理教学反思
木兰诗的学习要点
《木兰诗
》
继《诗经
》《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
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
民谣,以供朝廷祭
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
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
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
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
,礼崩乐
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
有乐府
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
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
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
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
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
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
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
“乐府”从官署
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
《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
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
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
,统统称为“乐
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
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
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
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
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
,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
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
异趣
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
混战,反映
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
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
,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
文学史上一支奇
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
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
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摘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关于“乐府诗” 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
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这些个
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
关于时代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
朝时期南
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
在初
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
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
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
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
背景。
参照课文
注释,初步了解全诗大意。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唧唧(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 胡骑(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tiē
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huǒ 伙,伙
伴。
二、解词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市场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关山度若飞 度:过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学习本诗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
写了什么内容?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
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
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
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
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
天子,
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
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3、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
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
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
行
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
人团聚是详写
。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
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
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
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
燕山胡骑鸣啾啾。
5、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 木兰
当户织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
贴花黄
6、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
征战”的生活中
,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
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
,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
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它以浓挚的感情
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一个平凡的女子——
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
经历。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
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
关于全诗的主题思想 《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
事,歌颂了女英
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
品德。
测试
1、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kâ hán) 辔头(pâi)
鞍鞯(jiān) B、啾啾(jiū jiū) 朔气(suò) 燕山(yān)
C、云鬓(bìn)
金柝(tuò) 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
穿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
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
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
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
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
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
转,赏赐千百强
5、对诗句
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
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
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
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
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参 考 答 案
1、B 解析:“朔”读“shuò”。
2、C
解析:A中“贴”为“帖”;B中“渡”为“度”;D中“辩”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4、D 解析: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别。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话既是对边
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
兰英姿飒爽的形象。
中考解析
1、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鹊见蔡桓公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记
》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
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
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__
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
易辨清真相。
【考点】:成语的来历及其意义 【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对词义
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语积累,同时考查
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诗文的理解。A项的成
语是: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的成语是:讳
疾忌医。C项的
成语是:无人问津。D项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2、用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考点】:背诵
【分析】:此题考察背诵,“寒光照铁衣。”
3、根据原文,将句子补充完整。
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木兰诗》)
【考点】:背诵
【分析】:此题考察背诵,“壮士十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