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二唐宋1

余年寄山水
570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送花卡片写什么-简单的租赁合同范本



“初唐第一首好诗”是指(王绩)的(《野望》) 李白飘逸豪放 杜甫沉郁顿挫 李商隐凄艳浑融
(范仲淹)在词创作上承盛唐边塞诗派下启宋代豪放词派。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中老杜指(周邦彦) 北宋后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李廌)、(陈师道)
“新乐 府”概念的形成,则始于(李绅)的(《乐府新题》二十首)。白居易,把新乐府的创作推向高潮,
白氏 的(《新乐府》)五十首,成为这一新诗潮的代表作。
中唐文学的代表诗人群体是“大历十才子”,这种提法最早出自姚合的《极玄集》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把作诗比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
声、实义” ,认为“ 感情 ”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条件.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朝(元稹)(《莺莺传》).
唐传奇的名称来源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
杜甫“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论诗六绝句》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中兴四大家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宋诗四大家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 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
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 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肖纲。萧纲为太子时,
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 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国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
风,给诗坛带清新健 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
先驱。四杰的诗文虽 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
风和“上官体”的牢 笼,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的少而才
高,官小而名大” 的作家。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格律诗格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经过数代人的努 力,初唐时期定型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
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 定字,平仄相对,严格压韵,而且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对
仗。充分体现了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 的追求与成果。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分五言和七言,
律诗还有排律。格律诗对我国古代诗歌影响深远
古文古文是与六朝以来垂辞藻、讲音韵和对仗的骈俪文相对而言的,指以名言所写的散文。韩愈把自己所
写的那种继承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以别于流传已久的骈文。从此有了“古文”这个概念。
古文运动中唐时期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
张文道合一是古文运动的基本出发点。所谓古文就是与骈文相对应的概念,古文运动的实质是在文体文风
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开创了以唐送古文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韩愈和
柳宗元是领导者。对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有深远的影响。
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
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 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
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成熟。
新乐府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它始创于杜甫,元结,顾况又有
所发展。白居易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 十二首》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遂得名。新乐
府的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 七言错杂运用。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中唐时期社会矛盾
仍然十分尖锐,一些关心国家命运的人提倡政治改革,用文学宣传自己的主张。这样, 以揭露和批判现实
为宗旨的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起开路先锋作用的是杜甫《兵车行》。元结、顾况开了 新乐府运动的先河。
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们把新乐府的创作推向高潮,白居易的《新乐 府》五十首,成为这
一新诗潮的代表作。边塞诗派:边塞战争是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描写了边塞 奇异雄伟的风光,反
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恨之情。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以边塞 战争为题材的诗歌,
形成了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边塞诗派。

1



江西诗派因南宋初年品本中作《江西诗社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而 得名,为宋代一个影响深远
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 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
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战点铁成金”,“ 脱胎换骨”,去摹占、变古,
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
诸宫调是说话艺术的一种,产生于北宋, 兴盛于金代及南宋,至元代渐趋衰亡。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
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不用宫调的短套 联成长篇,杂以说白,说唱各种故事。此种艺术有说有唱,而以
唱为主。因用多种宫调曲子联套演唱故事 ,所以称“诸宫调”,又因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亦称“弹词”,
现存的作品有金元董解元的《西厢记 诸宫调》等。
话本话,即故事。话本原是说话艺术演讲故事所依据的底本,是宋元时期随着民间“说话 ”使艺发展起来
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从群众中产生的白话小说。分为讲史话和小说话本两类。前者多用浅 近文言,讲述取
材于历史的长篇故事(如《新编五代史平话》),又称“平话”,后来发展为章回体的长 篇小说;后者则多
为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白话篇(如《错斩崔宁》),又称“短书”。鲁迅说:“这类作品 ,不但体裁不同,文
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话,所以实在是小说餐上的一大变迁”。
敦煌曲子词 词为了适应歌唱的需要出现了一种可以与音乐配合的新诗体。词原名曲子词,又称为诗余 、
余业、长短句、琴趣、歌曲、乐章等。词有许多固定名称的调子,为了反复吟唱,每调分为不同的阙, 也
叫片,单调不分片,还有三四片的长调。词体萌芽于南朝,发展成熟于唐代,鼎盛在宋代。词的原意就 是
歌词的意思,用文字配合音乐时就,音乐叫曲,文字叫词。
花间词派:晚唐温庭筠死后大约 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崇祚收集以温庭筠、韦庄为首等十八人的词五百
首,编成〈花间集〉(是最早的 文人词总集)。其词的内容大体相似,但风格稍有差异。后人因此称他们为
花间派。代表人物是:温庭筠 、韦庄。
大晟词人宋徽宗时创立大晟府,制作新乐,并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审 定古词,又
增慢、引、近、犯等新的曲调。作者多依其体格填词,也称大晟词。又称周邦彦、万俊咏、晁 端礼等在大
晟府供职的词人为大晟词人。大晟词人的词作“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开南宋姜夔为代表, 其余重要的
词人还有吴文英、史达祖等。
变文又称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 民间艺大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的得名与佛家所谓变
相有关。变采用诗文相同,有说有唱的形式。散文部 分口述,散文部分是吟唱。在讲唱变文时,有的还配
合着图画。变文的内容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民 故事两种。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它代表
了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永州八记是唐 代文学家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作篇游记的总称。作者用清新秀美的文笔记写了永州的
自然山水,并 寄寓了自己政治遭受迫害的激愤之情。柳宗元继郦道元之后,使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体
裁,永州八记 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和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 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
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 示社会的弊端,追求深险
怪僻,刻意推敲。
西昆体杨亿编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为此北宋 初年出现一个诗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三人。这个诗派取法唐代的李商隐,要求抒写诗人 内心世界和追求形式的华美,注重音节的铿锵,词采精
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浮艳是西昆 体的大病。这个诗派散文的风格和诗相同,也称西昆体。
《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晚年所撰。共一卷, 原名《诗话》,因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后人遂改为书名为《六
一诗话》。书中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亦涉 及唐诗。以“诗话”名书,此书最早,这就为诗歌评论开创了
一个新的形式,后人多有效仿著。
江湖派南宋后期出现的一个诗派,因南宋书店陈起曾刻印诗集《江湖集》而得名,集中多收录在野诗人的
作名,其中有议论朝政、讥讽当权者的诗篇,因而造成江湖诗祸。江湖派作家大都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
的思想、风格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其中戴复古和刘克庄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 万里字诚斋,“诚斋体”即指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其突出的特点是“活脱”,具体表现
为构思新颖奇特, 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

2



《沧浪诗话》是严 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
较强,是宋代最负 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有有所创新。
1、在写景状物中寄寓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愤慨,这与他的山水诗如《江雪》等有相同的特点
2、文章简洁明快,语言秀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3、选取小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多姿多彩。展现其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
总之,他的山水游记散文,不仅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有相当深刻的思想认识意义,因此给后代优
秀山水散文创作提供了典范。
陈子昂古文革新运动的理论主张:
1、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韩愈提出文道合一以道为主的主张;(理论主张核心“文以明道”)
2、提出古文革新的主张,从词汇语法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学习古文体,博采众长。
3、“唯 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不蹈前人一言一句”要求语言要新颖独创,反对因袭陈言模拟古语。
4、注重作家的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即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苏轼对宋词的开拓:1继柳永 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2破
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 词同源,词“为诗之苗裔”,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3“以诗为词”使词由音乐的附属成为具有一种独 立的文学价值的抒情诗体,4并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
表现功能,成为豪放词派的始祖,从根本上改变 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贡献。
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传奇之名称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1、初唐、盛唐时期的发轫:《古镜记》和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郑重地使用第一人称张酌音的《游仙窟》
2、中唐时期:兴盛期、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长恨歌》李绅、韩愈《毛颖传》
3、贞元到元和20年,白行简、元稹、蒋妨。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元九书、新乐府序》:
1、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强调诗歌的社 会教育作用。要为现实服务,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诗歌要发挥救济人病,泄导人 情的作用。
2、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提出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内容与形式并重,二者都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认为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反对“嘲风雪、弄花草”“不知其讽焉”的形式主义文 风。
3、注重比兴、要求兴发于此而归于彼,要通俗易懂。
不足:对诗的艺术性、美学意义认识不足,对个别作品的评价有失偏颇。
新乐府和古乐府的不同(艺术形式上):(1)“既事名篇,不沿用旧题。” (2)“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3)“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4) “每篇之下标明题旨。”
古文革新运动的理论主张:
1、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韩愈提出文道合一以道为主的主张;(理论主张核心“文以明道”)
2、提出古文革新的主张,从词汇语法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学习古文体,博采众长。
3、“唯 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不蹈前人一言一句”要求语言要新颖独创,反对因袭陈言模拟古语。
4、注重作家的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即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柳永对宋词的开拓:柳词的出现标志宋代词风的一大变化和积极发展。
1、在内容上扩大了词 的表现范围。所写不限于男女风月,而是包括中下层社会的文士、市民、歌伎的生
活内容和精神面貌。尤 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写了他与歌妓舞女的诚挚恋情,反映
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要 求过合理生活的愿望。
2、发展了词体,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在柳永以前词人都用小令的形式表现社 会生活和情感。而柳永在
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小令发展到百余字的长调。《乐章集》留存二百多首 词,所用词调竟多达一五
○多个,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的或自制的新调,又多数为长调慢 词,如《八声甘州》《雨 霖
铃》而且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
3、在艺术上他丰富了词的表 现手法。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基本上是依靠叙述的白描的手
法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写 景言情。采用部分民间俗语俚语入诗,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使其词
语言自然流畅,风格真率明朗 ,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使词成为更便于抒情叙事的艺术形式。

3




李白诗歌的特征(此题必须结合作品才能回答,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任何李白作品)
一、以饱满丰富、昂扬强烈和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通过富于主观色彩的抒情加以表现。通过拟人
化的手法加以表现,使自我感情更自然、更深刻地融入对象之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二、以丰富、奇特、瑰丽的相象写诗, 三、清新自然 四、跳跃性的手法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意思表达完整即可,字词可以不用照搬照抄)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独特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1、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构成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2、李白的诗歌的意象是超越现实的,很少对生活作细致如实的描绘。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在其写景诗中表现最为突出。
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1、具有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奇瑰境界。
2、李白的丰富想象,还表现在大自然的人格化和个性化上。
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 ,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
爱国精神。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 》、《北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 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
兵役、徭役给人民 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三吏”、“三别”
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登岳阳楼》、《秋兴》、《 春夜
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图歌》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
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
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 br>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 br>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 br>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 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
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 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
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 的乐
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 长篇
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4



宋代诗歌发展的几个阶段:
1、沿袭期 诗歌创作主要因袭唐诗,流派主要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A、白体主要是宋初文学之臣王禹 徐铉主要学习白居易平易自然的特点。B晚唐体主要是在太宗真 宗时
期,这批诗人大多是隐士和和尚,主要有潘阆、林逋、“九僧”,他们主要追随贾岛、姚合,多写隐 逸闲
适生活,流连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意境狭在,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C“西昆体”主要是杨亿 、刘
筠等为代表。
2、复古期 主要代表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他们主要宗旨是 反对只重形式的西昆体和晚唐体,
要求诗歌注重思想内容,高举复古大旗,要求恢复诗经离骚为代表的古 代优秀传统。大量创作古体诗,因
此称为“复古期”。
3、创新期 这是宋诗创作的鼎盛时 期,特点是大家多、个人风格显著。所谓宋诗四大家,这一时期就有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大家。(陆 游)
这一时期随着儒学的繁荣和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大辩论,宋诗作家的个性也得到空前自由的发挥和扩张。
“介甫以工,子瞻以新,鲁直以奇”显示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4、凝定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 “江西诗派”(黄庭坚)这一时期江西诗派的诗人违反他们提出的“以古文
为新”的口号,只在句法用典 等方面苦心琢磨,所谓“夺胎换骨”。逐渐蜕变为改头换面模仿前人的代名
词,“点铁成金”,反而成了 “点金成铁”。黄庭坚、陈与义他们创作的诗体在江西诗派后人手中成了僵
化的模式,整个诗坛呈现出胶 着凝滞的状态。
5、中兴期 代表人物: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这是宋诗发展的第 二个高峰,突出成就是大量爱国诗歌的涌现。范成大使金时期的七十二首绝句,陆游写
的军旅诗、梦境诗 都收集在《剑南诗集》中,杨万里奉命迎接金使过淮河时写的四绝句。中兴诗人对宋诗
的贡献不仅是创作 方法的多元化,创作题材也显示出多元化,除了爱国诗而外,还有范成大的田园诗歌,
陆游的农村诗,杨 万里的写景色诗。
6、飘零期
主要代表诗派“四灵派”“江湖派”四灵:徐照、字灵辉;徐 玑、字灵渊;赵石秀、字灵秀;翁卷、字灵
舒。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反对江西诗派,推崇晚唐体,作品 内容不够充实,意境狭宰,格调古高,但比
较清新自然,有一定审美价值。

《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1、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突出主题,文章围绕一个乐字着笔 ,乐就是全文的文眼,是全文的中心线
索。文章从“醉翁饮宴”引出一个乐字,然后写山水之乐,太守之 乐,禽鸟之乐。乐字概括了作者的主观
感受,使全文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以逐层缩小记 叙范围的手法,突出中心景物和中心人物。文章由“环滁皆山”到“西南诸峰”到“琅
垭山”到“酿泉” 前后记叙五个层次。前一个层次包含着后面几层环境,每层都有各自的特色,一层胜过
一层。醉翁亭是滁 州风景最美的地方。五层笔墨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逐层收缩,突出中
心景物醉翁亭,点 出中心人物太守,点出太守醉心山水与民同乐的场所。起到了主题一脉相通的作用。下
段对人物的描写也 使用了这种手法,先写滁州人,然后写众宾客,最后写太守。
3、采用层层相因的背景衬托法,段与段 、层与层都如此。如第二阶段的景物描写,是以第一段为背景的,
第二段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是以第一段“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也。”“峰回路转,”为凭借的;又如太守 宴以“滁人游”为背景,太守醉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为
背景。
4、景物描写具有严密的 逻辑性,在各种景物的描写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用说明句写记叙文是千古独创。本文用二十一个说明句组成, 句法变化、回环咏叹,韵味鲜明,节奏
欢快。


5

三会一课是什么-家长评价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智利留学


菲律宾美食-杜老师


国庆节诗词-厦门市财政局


电视迷吧-设备验收报告


王大妈-初中日记300字


会议总结-湖北高考志愿填报


暑假日记300字大全-投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