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第2课时)(同步讲义)
河北金融学院分数线-花木兰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作者简介。
自居易(772—846),字
又一位杰出的
,号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他是继杜甫之后,
主义诗人,曾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自居易
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
而作”,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要便于人乐歌唱,以补察时政。有《白氏
长庆集》传
世,代表诗作有《
2.背景探寻。
《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
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
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
,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写这首诗,
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
3.主旨归纳。
本诗先写卖炭翁的贫困艰辛,再写宫使的公开掠夺,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琵琶行》等。
1.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 长恨歌 卖炭翁
1
.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
卖炭翁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苦难之中贫困艰辛的劳动者的形象。
诗人通过多侧面
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首先是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将一个终日劳作、
外表憔悴的老人形象展现了出来;,然后是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天寒”,将老人的复杂心理描摹得十分准确生动;最后从行动上进行描写,“晓驾炭车辗冰辙”“市南门
外泥中歇”,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情形描写得十分具体。以上种种都将卖炭翁身心之苦表现到了极致。结
尾处的“惜不得”,则表现了卖炭翁希望破灭后的无奈和悲哀。卖炭翁承受的苦,既来自艰辛的劳作,<
br>更来自宫使的霸道。
2
.《卖炭翁》一诗的叙事层次有什么特点?
3
.《卖炭翁》一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的?
诗人以“满面尘灰烟
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如此,老翁的命运
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写老
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这更使人感到
老翁的“可怜”。而这一
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卖些钱。接下来,诗人以
“牛困人饥”和“翩翩两
骑”,写劳动者与宫使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
形成对比,写出宫市掠夺
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
泡影的可悲可痛。 4
.《卖炭翁》一诗中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而且下雪天的山路难行。
5.《卖炭翁》一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br>
外貌,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6
.《卖炭翁》一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
心理。“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
天暖,炭
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
动,深
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7
.《卖炭翁》一诗中“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作用?
“辗”
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体现
了卖炭翁的
辛劳。
8
.《卖炭翁》一诗中“翩翩”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有什么作用?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
“宫市”的罪恶。
9
.《卖炭翁》一诗中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
反差。这些无用的纱、绫
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
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
影。宫使夺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的一车炭,还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
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
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0
.说说《卖炭翁》一诗中“卖炭翁”和“黄衣使者”这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蛮横无理。
11
.《卖炭翁》一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怒号(
)
.
沾湿(
)
.
高者挂罥(
)
.
沉塘坳(
)
.
唇焦口燥(
)
.
大庇天下(
)
.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 得 广厦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风 雨 不 动 安 如 山。
4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
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
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
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了“歌”的特点。
5
.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6
.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
(
1
)茅屋为秋风所破(
(
2
)忍能对面为盗贼(
)
)
)
)
(
3
)为宫室、器皿、人物(
(
4
)为有源头活水来(
7
.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课下注释“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
唐
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
诗人。
C
.全诗完整地
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
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
说明,全诗
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
1
)卖炭得钱何所营(
______
)
.
(
2
)心忧炭贱愿天寒(
______
)
.
(
3
)翩翩两骑来是谁(
______
)
.
(
4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_
)
.
2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词句作答)
3
.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4
.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
【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5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________
、
________
的特点。
6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7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
;用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夜雪
①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816<
br>)冬。诗人当时
45
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之事被贬至江州任江
州司马。
8
.本诗题为“夜雪”,诗人是如何生动传神地描写夜雪的?
9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018
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
br>2
)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
情景。②蛱(
jiá
)蝶:蝴蝶。
1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
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
字,凸显了暮春季
节的特点。
2
.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1
.
háo
juàn zào zhān ào bì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
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
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
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
古诗文中的字音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在学习
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2
.
B
【解析】本题考查朗
读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题目的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
句法进行句读,不能
出现“破句”的现象。题目的意思是:自己的茅草屋被秋风吹破有感而写的一首诗歌。
据此,答案为B
。
3
.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br>
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4
.
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
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
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诗人
从眼前的屋破漏雨处境联想到安史之
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
不堪的国家,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
情怀。据此,“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的说法是不
正确的。故答案为
C
。
5
.
C
【解析】本题考
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仔细分析诗
歌内容,联系创
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中的
C
项,“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
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6
.(
1
)被
(
2
)做
(
3
)雕刻
(
4
)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
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
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为”在文言文中的
常见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做。例如“忍能对面为盗贼”;(
2
)被。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
;(
3
)因
为。例如“为有源头活水来”;(
4
)为了。例如“向为
身死而不受”;(
5
)对,向。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
6
)雕
刻。例如“为宫室、器皿、人物”。据此回答即可。
7
.
A
【解析】本题
考查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还要在理解句
意的基础上理
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逐句进行分析。
A
项,正确;
B
项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
C
项,卖炭
翁不敢反抗;
D
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1
.(
1
)谋求、需求
(
2
)希望
(
3
)骑马的人
(
4
)同“值”,价钱
2
.身上衣
口中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诗
大意,根据相关的语句来回
答即可。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得知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
食”。
3
.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
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A<
br>项,“十指黑”的意思是“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所以“强
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的说法不正确。
B
项,“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
答,反映民间
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
“身上衣裳口
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
罪行做好了有
力的铺垫,故此项不正确。
C
项,正确;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
项,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
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
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
气更冷。故此项不正确。故选
C
。
4
.宫使掠夺的残酷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反衬的写作手法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
主要形象。诗人用“一车炭,千余
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酷;用“牛困人饥”与“翩
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
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5
.单调
清冷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
提
示分析作答。做此题可着重体会“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一联中的“雪”与“寒”,五月,在内地
正值盛夏,而在这塞下却常年被积雪覆盖,再加上“春色未曾看”,更突出了边塞生活的单调、清冷。
6
.“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准备随时应战
的景象,表
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字则不
能达到这个
效果。
7
.主题是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边
塞生活的艰苦及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主题。
【解析】本
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诗句大意,从
而理解诗词
内容。“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突出思念家乡;“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突出条件艰苦;
“愿将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突出报国杀敌。
8
.第一句,从触觉感知衾枕之冷,可见雪大
;第二句从视觉角度见窗户之明,说明雪大、雪深;第三、四
两句从听觉角度闻折竹之声,可知雪重。<
br>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手法鉴赏分析。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
雪本身的
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
去作用,
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这首《夜雪》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
觉(知)、听
觉(闻)四个层次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夜雪之大。
9
.表达诗人谪居江州时孤寂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作者思
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
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
合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
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
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而已,也透露出诗人谪居
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凄冷。
1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
.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
,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
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
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
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
“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
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
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
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
是人家花落
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
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
”,写出尽管春尽,但
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