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习题
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南京大学考研成绩查询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
1.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
不安的
性格。
2.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的
影响。
3.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___曹植_____。
5.曹丕在《____典论·论文__
__》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6.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
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____蔡琰____。
7.蔡琰的《____
悲愤诗____》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
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
女的不幸命运。
8.王粲的代表诗作是《____七哀诗____》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
有“出门无所见,白
骨蔽平原”的诗句。
9.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在《文心雕
龙·才略》中称许他为“____七子之冠冕____”
10.阮籍的代表作是《____咏怀诗__
__》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11.嵇康散文的代表作《____与山
巨源绝交书____》中,记载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12.嵇康的诗歌以四言成就较高,
其中《____幽愤诗____》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
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13.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____陆机____被钟嵘奉为“太康之<
br>英”。
14.西晋太康时期涌现了大批作家,著名的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一左”
即____左思
____。
15.左思的《____咏史____》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
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
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16.陆机的《
____拟古诗____》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
格调上变朴
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17.由西晋末到晋室南渡之际兴起了_____玄言____
诗,这种诗几乎统治了整个东晋时期的诗坛。
18.兰亭之会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
为之撰写了一篇《______兰亭集序_____》,此
序文笔清新疏朗。情韵绵延,是一篇广为传诵
的优美散文。
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______萧统_______加以搜集
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20.____田园诗_____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
,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峰。
21.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______郭茂倩_____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22.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____西洲曲____》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
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3.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____梁鼓角横吹曲_____》中。
24.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___孔雀东南飞_____》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25.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赞叹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指的是谢胱的名作《____晚进三山还望京邑_____》。
26.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_永明体__”
27.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__易诵读___。
28.谢胱的山水名句“_____余霞散成绮______,澄江静如练”历来被人所称道。
29.鲍照的代表作为《___拟行路难_____》十八首。
30.南朝与
谢胱并称为“大小谢”的诗人是谢灵运,其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______园柳
变鸣禽__
_____”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31.____谢灵运_____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他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32
.“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是指梁朝的_____何逊______和陈朝的___阴铿____,他们
都
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诗歌成就较为突出。
33.萧统的《_____文选_______》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4.“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是由—萧纲—提出的。
35.“徐庾体”是指徐、庾
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其中“徐”是指____徐摘
______、徐陵父子,“
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
36.庾信是由南人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____拟咏怀____
__》二十七首,直承阮籍《咏怀》组
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37.北魏末至北齐时期,
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
_____魏收_____,号
称北地三才。
38.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
写《____
洛神赋_____》,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但主题却发生了变化。
39.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_____鲍照_______。
40.
鲍照的创作除诗歌外,赋与文俱有佳作,其中赋的代表是《___芜城赋______》,文的代表是《登
大雷岸与妹书》。
4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____庾信_____,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42.梁代_____萧绎_____在《金楼子·立言篇》中对“文”加以重新界定,提出“至如文者,惟须
绮毅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43.____任昉_____与一代词宗沈约并称,有所谓“沈诗任笔”之誉。
44.中国
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_____文言____小说系统和____白话_____小说系统。
45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___笔记_____体小说.其篇幅短小,
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46.“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
__庄子_____》中的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
远矣。”
47.南
北朝小说的渊源有三:一是神话与历史传说,二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的____寓言故事____,三
是先
秦两汉的历史散文。
48.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
《____文心雕龙_____》
和钟嵘的《诗品》。
49.《____诗品_____》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50.西晋挚虞的《_____文章流别论_____》从文体流变这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文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建安文学
以曹魏集团为中心,
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
乱的社会现实和人
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其内涵主要有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
后世的诗人们
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2三曹:指建安文学
的代表作家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的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
后人合称为“三曹”。曹操
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
风气,涛文俱佳,风格清峻通
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
《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
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
言诗的作家,他
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他
“骨气奇高,辞采
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
名的《洛神赋》美不
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
3建安七子:建安是汉献
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
作家,因曹丕在《典论。论文》
中曾以七人并举,故称“建安七子”。除“三曹”和蔡琰外,“七子”是
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七
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就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
当时的文学活动,都是曹氏父子的
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
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
的共同特征。其中王粲成就最突出,被称为“七子之冠冕”,钟嵘
《诗品》列之于上品。因他们同居邺中
,故亦称“邺中七子”。
4嵇、阮:指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嵇康和阮籍,二人齐名,并称“
嵇、阮”。正始时期,政治异常
黑暗,嵇康、阮籍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和反抗,更多地带有老
庄思想的色彩,但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的,在创作
风格上刘勰评价他们为“嵇
志清峻,阮旨遥深”。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大人先生传》
,嵇康的代表作是《幽愤诗》
和《与山巨源绝交书》。
5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时
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七人常集于山阳竹林之下,肆意酣
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
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
法而崇放达。在文学创作上。以阮籍、嵇康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
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
6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的年
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由于时
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
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
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占,二是追
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而追求华辞丽藻、
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
“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
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
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
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7大小谢:大小谢是指南北朝宋时的谢灵运、齐时的谢朓,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世称“大小谢”。 <
br>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其诗注重山水
景
物的描摹刻画,并不以写意为主,代表作《登池上楼》。谢朓,“竟陵八友”之一。山水诗风格清俊秀
丽,
观察细微,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8二陆三张二潘一左:太康时,二陆
、三张、二潘、一左(陆机和陆雲、张载、张华、张协、潘岳、
潘尼),号称为文学中兴之将。此八人中
,以左思为杰出。他的《咏史诗》很出名,被称为“千秋绝唱”。
9西洲曲:《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
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内容是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相思之情,穿插不
同季节的景物变化,表现细腻缠
绵和委婉含蓄。全诗四句一换韵,又运用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
回环婉转的旋律,是南朝民歌中艺
术性最高的一篇。
10玄言诗:西晋末至东晋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体,在东晋百年间占据主
导地位,代表作家是孙绰、
许询。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
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
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艺术上缺乏形象,钟嵘《诗
品》称之“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
。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
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
11《诗品
》:《诗品》,南朝钟嵘著。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
名著。《诗品
》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为上、中、
下三品进行评
论。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
对人为的声病说
;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12永明体:永明是
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
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
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是谢朓、沈约和王
融。
13《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为南朝刘勰所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
严密体系的文学
理论专著。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全书共50篇,包括总论
5篇,文体论
20篇,创作论19篇,批评论5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论述了文学发展的
外部原因和内
部规律,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创作论。
18.竟陵八友: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倾意宾客,故一时天下文士纷纷归附
,形成彬彬之盛
的局面。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就是“竞陵八友”,即萧衍与沈约、
谢胱、王融、
萧琛、范云、任防、陆倕等八人,他们和周颙等人在创制“永明体”和推动新诗风的发展方
面,功不可
没。
14宫体诗: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就其内容而言
,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
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
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
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官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
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
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
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
探索而更趋格律化。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庾父子及
陈后主等人,都是宫体诗
创作的突出代表。
三、问答题
1魏晋时期为什么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以诗歌为例。
答: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
时代,也是一个文学的自觉的时代。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其自觉性大体表现
(以诗歌为例)在:
一、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就三曹而言,诗歌创作即各具特
色,曹操诗古直
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二、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尤其是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
风繁缛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
发展并达
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像一阵清凉
之风吹入文
坛,刺激着涛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
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
的追求。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
的自觉追求上。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
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表明人们对语言的
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
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
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
文学自觉的标志。
2简述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答:南朝文学是指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其特征主要有:
第一、以宫廷
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创作活跃。如刘宋临川王刘义庆、齐竟陵王萧子良、梁昭明太子萧
统、简文帝萧纲、元
帝萧绎等,都在邸府招集文士,对形成吟咏之盛的文学创作局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帝王的倡导,也有助
于社会上文学风气的形成。南朝时期,家族、父子、兄弟以文学见长者很多,也可
以说与这种风气有一定
的关系。
第二、文学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比较突出。新题材、新风格不断出现,诗歌上,刘宋时期山
水诗
出现,“俪采百句之偶,争价一字之奇”。齐时出现永明体,开始了对声律的追求,同时语言上开始
追求
简省,如沈约提出作诗“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到了梁陈,题材又转向宫
体,写后
宫妇女生活等。散文创作上则进一步骈化,骈体文成为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第三、文学观念上,由重“言志”转向重“缘情”,文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作家在创作上普遍重视
“缘情
”,强调吟咏性情。“缘情”的主张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倾向,特别是萧纲、萧绎,提出“文章须
放荡”
、要“情灵摇荡”等。在这些主张下,作家更注重词采之美与抒情色彩,更重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一
时期的南朝文学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作品的格局比较狭小,作品中强烈的进取精神与慷
慨有力的情
感力量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了气格卑弱的弊病,但总体来说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还是
不可忽视的。
3简答曹丕诗歌的题材和简要说明。
答: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代
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第二类是抒情言
志之作。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
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
》三首。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
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最著名的作品是《燕
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
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同时.《燕歌行》是我
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
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
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
他虽然仅存四十多首诗,却
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4试论述三曹的诗风差异及其原因。
答: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其次,曹操开学习乐府
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曹操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诗风清俊、率真。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
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曹丕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曹丕与这些文人诗酒唱
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其《燕
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
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
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
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
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首先,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
,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
其次,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
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
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再次,他注
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美。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5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或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答案同)
答: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
建功立
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
文人有着
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
安文人政治
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
凉慷慨的精神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
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
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
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
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
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
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
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
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
诗人多
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
力展现自
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
曹丕的《燕
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
是建安诗歌独
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
《文心雕龙·乐
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
代与个人双重
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
业,赢得不
朽的名声。
6试举例简要说明陶渊明诗内容的范围和成就。
答:陶渊明的作品以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是大量以田园生
活为内
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
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
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
身临其境,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如《饮酒》之五,透过文
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
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
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
园生活的愿望由此也可见一
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把握是非同寻常的,
寥寥数字将诗人对生活的
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洞彻,表现得一览无余。
陶渊明开创
了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就诗歌艺术而言,约有三个方面的
重要影响。第一,
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的局面。第二,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在陶渊明之前,
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
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农村的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新颖的思想、人格和田园生活完美
地结合起来,为诗歌的
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从此田园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
第三,他创造了一种平淡
自然而又隽永的风格,后代不少诗人都将陶诗作为一种范式加以模仿,出现了
不少“拟陶”、“和陶”的
作品,如白居易有《效陶体涛》十六首。
7简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的异同。
答:具体说来,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火方面: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
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
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
山范水,而只是写与景物
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
貌以写物”和“尚巧似”
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
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
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所以谢诗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
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
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
采用白描的手法,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
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而谢灵运
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
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
效果。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
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如果说陶
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谢
诗深深地影响着
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
分积极的意义。
8请简要分析一下应如何评价永明体。
答:“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
严格,如有“四声八病”之说,强调诗韵格律,对近体
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诗的
主要特点是讲求声律,合理地调配运用诗歌的音节,使之具有和谐流畅的音韵美.这是
完全有必要的。但
如果要求过分苛细,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弊病。永明体对声律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
并十分严格的,这无
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前人已多有指出。
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
,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
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
有积极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不乏优秀之作,
而且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如
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出现,唐代的
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辉煌。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
已暂时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
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
经验,也为后来律涛的成熟及唐诗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
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永明体诗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9试论庾信创作的成就及其启示。
答: 庾信早年仕于梁朝,与徐陵才学向埒,为文并重绮艳
,影响甚大,形成了一派新的诗风,世
称“徐庾体”。这一时期,庾信的诗文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但
他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为后期的
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他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乡关
之思和屡遭离乱的身世之感,创作
风格也一变而为沉郁、苍凉。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
。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
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在艺术
造诣上达到了“穷南北之胜”
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他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
到北方,推动了北方的文学
创作。可以说,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
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
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也受到唐代作家
的推崇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