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学分析

余年寄山水
873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烟台会计-江西高考网


龙源期刊网 http: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学分析

作者:张承龙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6期

大家知道,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 它
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
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所感动的故事。关于这首诗在文学上的成就,此处不必赘述。而在音乐描
写上的一些 独到之处,特别是一些音乐现象和音乐事件的出现,使得这首叙事诗还具有丰富的
音乐学知识。在此愿与 中学师生朋友来共同分析和欣赏。

一、关于乐器

此诗的标题名曰《琵琶行》,当然话题离不开“琵琶”。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
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泛指多种弹拨乐器。它们形状类似,大小 有别,像现在的柳琴,
月琴,阮等,都可以说是琵琶类乐器,只不过它们是本土的且为“直项”而已。“ 曲项琵琶”是东
晋时期由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我国的。它们名为“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 右手技
法而来的。汉代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 br>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
向后 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
时的游牧人骑 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才有“琵琶”的正式称
谓。据史料记载,直 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就是直柄、圆形共鸣
箱的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 ,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也是直柄、木制圆
形共鸣箱,且有四弦(缠弦、老弦 、中弦、子弦。《琵琶行》中描述的“大弦”即缠弦,“小弦”即
子弦)十二柱,为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沿袭至今。不
过,现代琵琶根据十二平均律的要求,已发展成为 六相二十四品,乐器的音域、音质、音量、
音色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关于演奏法

琵琶的演奏 法复杂多样,常见的技法就有六、七十种,加上汇组指法,数量相当可观。在
《琵琶行》中,牵涉的演奏 技法只有少量的几种,如“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的“弹”、“轻拢慢捻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南宁人事考试


寒假记事-季度工作总结


在幸福中成长作文-问候语大全


教案设计-元旦发言稿


宁波效实中学-新学期的打算600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工业工程专业介绍


企业宣传语-党支部公开承诺书


陶行知的名言-银行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