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18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备 精品
深圳市考试院-上海会计上岗证报名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必备
一、古代诗歌的文体常识
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
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
言诗→唐代的
古风、新乐府等。注意:w.w.w.k.s.5.u.c.o.m
①产生较早。有三言、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
《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
歌和
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
“歌”“行”“歌行
”“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
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
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
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
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
数(字数有规定),
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
0字)、小令(58
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
致相等
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
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
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
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
乡。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
曲子。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
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
贯成套的曲子,
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
一
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
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
烹《观书有感》等。
分类标准不同,古代诗歌分类方式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1、体类、流派、风格和主要技法
这里谈的主要指唐诗、宋词。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
峰,流派纷呈,体类众多,呈现出百花争艳之景象。唐诗的基
本流派大家都很熟悉,而体类所知不多。掌
握一些唐诗的基本知识,对于了解唐诗乃至中国
古典诗歌的发展,尤其是正确判断相应时期诗人的基本风
格和创作手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词是隋唐时新兴的一种音乐文学形式,宋词是词体文学发展的最
高峰,具有独特的美学
风采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堪称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 1
考
虑到实际需要,这里只收录唐诗体类一门,对于广为人知的体类和专业性过强的不录。
词则着重收录词所
特有的主要创作技法。当然,有些技法在诗的创作中也有运用,比如
“比”“兴”、“白描”‘用事”,
但在词的创作中运用更为广泛,技法也更为纲熟。同时,
还收入了诗词的风格流派等相应条目,以供参考
。
唐诗的体类
(1)大历十才子 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
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
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
酬之作,少部分
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
,
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
“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
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
评介:王勃高华,
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
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 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
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
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 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
但风格有异,
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
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
《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
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
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
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 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宫词中以
抒
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二
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
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
br>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
渡的一
个时期。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 唐开
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
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
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
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
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
繁。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
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
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
(13)中唐体 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中唐
前
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
味
悠长。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
变化,诗人辈出
,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
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风格
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同时出现“以
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
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
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 唐文宗大
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
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追求立
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
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词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绘画术语。指用笔有力,勾画出所描绘人物或所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
长篇慢词用这种方法尤多。
(2)比兴寄托 “比”“兴”原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
意旨醇正,比兴手法在词中更是广泛运用。
(3)白描 原是绘画术语。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
然之风。像李清照《一剪梅》、苏
轼《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写词时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语,以此抒情写意。辛弃疾之词就很好用典。
(5)点染 原是绘画术语
。指根据词的主题需要,突出重点,同时用侧笔渲染烘托。如
柳永《雨霖铃》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铺叙 指铺陈叙述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创作中,后来柳永将其
用
在慢词创作上,以达到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的风格(艺术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词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来则指清雅不俗的风格。
(2)平淡
用朴素浅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历来著各的评论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导
这种风格。
(3)尖新险丽 尖新,原是指写文章尖巧新颖;险丽,意为奇险俏丽。这种风格往往追
求摆脱平庸,用
尖巧之笔,写险丽之境,但处理不好则易出现险怪空虚之弊。
(4)本色当行
本色和当行同义,都指内行。以此评论词时是指该词具有鲜明的词的风
格体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评诗的,后成为词学批评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标准。自然是针
对雕琢而言,追求浑然天成、清新脱俗的天然之美。
(6)阳刚阴柔 这是词审美风格的两个基本类型。阳刚之词,多气象恢宏、境界阔大,
笔力遒劲;阴柔
之词,多意境幽微,情思细密,运笔细腻曲折,风调谐婉。苏轼、柳永是这
两种审美风格最著名的代表。
但这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时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一个词人
身上都有体现。
(7)旷达
这本来是魏晋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适、任性所为的一种风度。常用来评诗,
其后也用以评词。词中这类风
格的杰出代表是苏轼。苏词的旷达,影响着同时代和后来的许
多词人,形成了重要的风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评诗。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令人回味
无穷,所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词人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在这方面尤为出
色。
(9)闲谈 原指超凡脱俗的性格。评词则是指一种闲适淡泊的艺术风格。
(10)沉郁 含蓄深
沉。原以此评论文章和诗歌。杜甫的风格就是“沉郁”。以此论词,
则指意在笔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
沉,有思想内涵。但过分强调比兴寄托,不免穿凿附会。
(11)质实
指凝涩晦昧,往往与“清空”相对,过多地使用丽字、代字、僻典,给人
以雕琢和晦涩难读之感。
(12)浑成 即浑然天成。指结构完整,形式内容完美统一。
(13)浑厚 指浑
朴厚重的艺术境界。原是用于品评文章的。词人通过细致绵密的叙事
和写景,自然而然营造出一种含蓄深
沉的抒情境界,给人以浑厚深邃之感,宋代词人周邦彦
是其代表。
(14)艳丽
原形容南朝宫体诗的风格。用于词则多指以华美的词藻描写女性的容貌和
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苏轼的词即以清雅独标一格。
(16)清新 流畅而新颖,不落俗套。原用于评诗,后以此评词,像李清照和辛弃疾的
一些清婉之作具
有明显的这种艺术风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过于追求此类风格会导致过度重视写作技巧和音律声韵,忽
视词的社会意义。
(18)飘逸
先用于评诗。诗的飘逸公认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样。南宋隐逸题材
的词往往多有此种风格。
宋词的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主要艺术风格、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一般都熟能详
知,此处不一一列出。
在此之下,宋词还有一些流派,如以周邦彦为首的大
晟词派,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
为代表的江西词派,以辛弃疾为首的辛词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为
首的雅词派,吴文英
为代表的追求丽密质实风格的密派等。
2、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运用
表达方式
(1)记叙
记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白
居易《长恨歌》等。
(2)描写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细腻的描绘和刻画。这种手法
在
咏史、咏物、山水田园诗词中屡见不鲜;如唐杜甫《漫成一首》、唐杜牧《山行》等。
(3)议论
对人和事物发表评介。如唐元稹《菊花》、唐杜荀鹤《小松》、宋郑思肖《寒
菊》等
(4)抒情 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的主观感情。内又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唐王维
《山居秋暝》、
唐韦庄《台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事
物
具体化,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如唐刘禹锡《望洞庭》:“遥
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以螺喻山。《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土归何处,前度刘
郎今又来。”以种桃道士
喻权贵。宋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
梅喻己。唐骆宾王《在狱咏蝉》:“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以蝉喻人,以深秋喻恶劣
的政治环境,寄托遥深。
(2)借代
借用他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凝炼、含蓄。借代可以局部代替整体、
事物代替人物、具体代替抽
象。如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
“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
以表现叶之繁茂、花之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特征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使
其突出事物的个性,
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对偶 用结构、字数相同的句子或短语两
两相对,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从
形式上看,语言简炼,音律和谐;从内容上看,更为含
蓄优美。如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
唯落辉。”唐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
草,人间重晚晴。”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5)排比 将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词语并列展示,以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
力。如宋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元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br>“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比拟 可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使所描写的对象更生动、更形象。比拟有拟人、
拟物两种手法。把物拟人如唐杜甫《春夜喜雨》:“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李白《春
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将人拟物如唐孟郊《怨诗》
:“看取笑蓉花,今年为谁
死!”
(7)设问 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引动全篇,深化主
旨,含蓄蕴籍。唐杜牧《初冬夜饮》;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宋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
归去。……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给出肯定的意
思。以加强语气,抒发感情。宋王安石《叠题乌
江序》:“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宋秦观
《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
表现形式
(1)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等方法,制造成一种新
的观念。如唐杜
甫《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住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已诉征求贫到
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最后
两句由寡妇哭诉征求,联想到战乱对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之景联想到异日重逢,
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唐常建《三日寻李九
庄》:“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
溪水流。”亦用了设想之法,想象荡舟沿溪而上,桃花深处即是故人
之家,以虚写实。
(2)象征 诗歌惯用手法,由此物联想到彼物、借以表现与之相似相近的思想
和情感。
如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以“篱边菊”象征陆鸿渐的高洁节操。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墨梅代表自己的高洁
和不向世
俗献媚的操守。
(3)烘托 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心绪或形象。简单说,烘托
是不论
本身,只论与之相关的事物,以达到烘托的目的。此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注意
分清二者区别。唐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月,夜深还
过女墙来。”诗人从石头城周围景物人手,烘托出石头城的没落和荒寂。唐李白
《长门怨二首》(其二)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官里人。”以明月独照,烘托宫人愁
思,令人倍感凄凉。
(4)渲染 对人物形象、环境等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如唐
戴叔伦《女耕田
行》,诗通过两姊妹以刀代牛斫地之艰辛,以及其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
祸之烈。其中“日正南冈下饷
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渲染之笔,运用娴熟,令人赞叹不已。唐王
昌龄《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
来霜。”即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官寒夜。
(5)对比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作比较,通过其不同表现,强化情感的
抒发。唐李白《越
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
三句的繁荣和后一句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极深。对比还有动态对比、色彩对
比等多种描写形式。如唐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为静,
后一句为动,
以动衬静,反衬山中的宁静。他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也是同一种手法。而唐李
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 “挂”字,化动为
静,同时以“挂”带出下句“飞流直
下三千尺”,又以静衬动,手法之巧妙让人叫绝。色彩
对比的如唐骆宾王《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
清波。”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宋李清照的名句“绿肥红瘦”等等,
色彩巧妙地对比,构筑了一幅
美丽的图画,给人美妙的视觉享受。
(6)抑扬 有先扬后
抑和先抑后扬两种。以两者的落差,来达到诗人所要强调的主旨。
如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
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想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
封侯。”先扬后抑;先是“不知愁”,后是“悔”,
表现了少妇触景生情的感伤,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苦,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诗人的扫兴,后两句却写出了诗
人的惊喜。
(7)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感悟,使全诗更含蓄蕴藉。如虞世
南
《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白居易《杨柳枝词》:“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
无人属阿谁?”以高树之蝉和荒园孤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8)抒情 分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两种。直接抒情又称为直抒胸臆。如唐王之涣《登
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宋苏辙《江
上看山》:“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
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间接抒情又分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融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合有
分。合是两者都以
景抒情,分则是借景抒情,其重点在抒情上;而以景融情、情景交融,其
情隐藏更深,情感是含在景物描
写中的。前者如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千
里冰封之景,衬出独钓寒江之形象,表现了遗
世独立的高洁品格。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
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
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而感秋,意境优美。后者如唐张继《
枫桥夜泊》则以夜
泊枫桥之景,融进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庸李
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在诗中不着一
字,全然富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9)描写 描写的手法较多,分述如下:(1)正面描写。
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正面
的直接的描写。如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杜牧
《山行》对秋山远景的描写亦是如此。(2)侧面描写。指着力于描写事物的周边环境,从而
使对象更鲜明、更突出。唐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后
一句即是侧
面描写。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借对天台之高的描写
来表现天姥的雄伟高大。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满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诗前两句为突景,是正面描写;后
两句则是侧面描写,以笛曲名《梅花落》一语双关
,写出戍卒的思乡之情。(3)白描。对所
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细致的客观描绘。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
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犹征苗故,纯以白描手法塑造人物
,将战乱时剥削
之残酷、人民之苦难集于寡妇一身,取得了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白描手法在词中运用较
多。
如宋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虚实结合。以现
实与想象互相映衬,以开拓意境,强化情感的抒发。如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巴山
夜雨”是写
实,“共剪西窗烛”是写虚,巧妙含蓄地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宋欧阳修《踏莎
行》:“候馆残梅,溪桥
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前写实,以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
;后写虚,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的思念之苦。南唐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也是虚写之笔,更增故国凄凉、人是
物非之感。
(1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
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前者如唐
白居易《放言》:“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宋辛弃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中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典故,且融而无
迹,贴切自
然,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后者如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是虚写;“尽
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奇寓着词人昔盛
今衰的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1)评价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
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被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分析手法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 寄托 衬托
烘托 渲染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3)语言特点
勾勒 浓墨重彩 惟妙惟肖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
(4)风格
纤柔 明快 清新 浪漫 悲壮 平易 平实 峻洁 清雅 清逸 简练 峻拔 沉郁
凄婉 轻艳
朴素 自然 隽永 犀利 婉曲 洒脱旷达 雄浑刚健 豪放飘逸 热情奔放 大气磅礴
笔力雄健
(5)意境
幽静 宁谧 苍莽 深远 热烈 高昂 壮阔 幽远 空灵
辽阔 苍凉 幽美 朦胧 淳朴 荒芜
孤寂 冷寂 慷慨悲凉 缠绵宛转 空寂寥落
萧条荒凉。……”全诗没有雕饰,不用典。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