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赏析
深圳中学网站-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乐府之奇葩 巾帼之颂歌
在我国古代璨若星河的诗歌作品当中,文人诗歌深
刻地体现着当
时的文学风貌和文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主体部分。与
此同时,民间
诗歌作为一种在内容与语言上与文人诗歌截然不同的诗
歌类型,在诗歌史上与文人诗歌交相辉映、相得益
彰。作为一种出自
于民间、传唱于民间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实
生活,还
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和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民
间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精华。
提
到民间诗歌,就不得不提及在汉唐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
的乐府诗。因为乐府诗中大部分都采自民间
,并且这些民间诗歌曾大
放异彩,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收集
在
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兰
飞》,可以称得上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因而被后人并称为“乐府双璧”。
一、 乐府诗的由来
“乐府”原本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
,其主要职责有:制定乐谱、
训练乐员、搜集歌辞。“乐府”作为一个国家机关,最早出现在秦朝,但因为秦朝统一的时间短,百废待兴,因此,虽有乐府之名,却没有
采诗之实。汉承秦制,依旧设立
乐府,掌管音乐。不过汉代早期民生
凋敝,乐府并没有起到采集歌诗,上达天听的作用。直到汉武帝时期
,
经过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乐府的规模才得以扩大,其搜集诗歌,
体现民情的作用才得到发
挥。汉武帝以后,乐府采诗成为了一种社会
风尚,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到了萧梁时期,“乐府”从官
署名演
1
变成了一种诗体。在民间和文人之间广泛流传
。当时,人们把所有能
配乐而歌的诗体,称为“乐府”。
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一项
重要的职责就是采集诗歌,
所以,乐府诗中有很多都来自民间,多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
痛苦、反映人民的劳苦生活和男女淳朴的爱情。语言清新质朴,通俗
易懂。同时,乐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
体裁,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
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对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奠定了诗歌历史上五言诗的基础,
对歌行体影响显著。
二、《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1、完整、新奇的叙事结构,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
乐府
作为一种配乐而歌的诗歌体裁,常用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进
行叙事。但在众多乐府诗集当中,像《木兰诗
》这样叙事完整且情节
离奇的乐府诗并不多见。《木兰诗》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非常完整
地记
叙了木兰为何代父从军,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情况,归乡后
的情景,其情节的完整性不亚于一部短篇
小说。而且,诗歌不仅情节
完整,还曲折离奇。这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将现实中的悲剧化为艺术上
的喜剧。木兰因为可汗点兵而父亲年迈、又无兄长可以替父出征而被
逼代父从军,作为一个生长于闺阁中
的少女而言,实属悲剧。因此,
文章的开头弥漫着一股悲剧的气氛。特别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类的语句,何其心酸!
但诗歌没有将这种悲剧气氛弥
漫全篇,而是在木兰凯旋之后发生了转
2
折。一家老小
团聚,而木兰则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恢
复了女儿身,悲剧气氛一扫而光。最后,诗歌还用
一个幽默风趣的问
句结尾,让读者不禁莞尔。如此曲折的情节,堪比莎士比亚的《汉姆
雷特》。
《木兰诗》除了情节曲折离奇外,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详有略。这
也正是诗歌为什么能将如此完整
离奇的情节浓缩在这么一首篇幅短
小的乐府诗当中的原因。木兰代父出征十几年,期间肯定会经历很多<
br>事情,但诗歌并没有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木兰出征十几年的经历上,仅
仅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短短
四句二十个字来高度概括,语言非常凝练。相反,诗歌集中描述了
木
兰出征之前的准备、征途中的情况和归乡后的情景,特别是对木兰出
征之前心理活动和归乡后
对镜梳妆的描写,真实细腻,有助于人物形
象的塑造,可以更好地为主题服务。
2、丰满、真实的形象塑造
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只要读完《木兰诗》,花木兰的形象就会<
br>深深地植入他的心里,这也正是木兰从军这个传奇故事经久不衰的原
因。
在《木兰诗》
中,木兰是一位沙场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贤淑、
俏皮的少女。她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所以说,《
木兰诗》在人
物塑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中,我们
可以读出一个
勤劳但又柔弱的木兰;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
孝顺、深明大义的
3
木兰;从“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
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水鸣溅溅”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多愁善感但又坚强独立的木兰;从<
br>“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中我们可
以读出一个不慕虚荣,不谈名利的木兰;
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
鬓,对镜帖花黄”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天真、爱美的木兰。以上都
是对木兰的正面描写,
除此之外,《木兰诗》还对木兰的形象进行了
侧面描写: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
中我们可以读出征战边关的艰苦,从侧面体现出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从“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伙
伴们的惊讶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的美丽与隐忍。就
这样,诗歌通过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
界,为读者
塑造出了一位巾帼英雄,一位平民少女。从总体上来说,
木兰的儿女情多于英雄气,正如古人所说:“尤
妙在语带香奁,无男
子征戍气”。但这并没有削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木兰因为
情感丰
富细腻又具有非凡的智慧与才能,才会如此深入人心。
3、清新质朴、韵味悠长的语言
前面
已经讲到,《木兰诗》是一首采自于民间的乐府诗,因此,
在语言风格上,保留了民歌尤其是北朝民歌的
特色,语言清新质朴、
粗犷豪迈,富有生活气息,正如前人所说:“古质有逼汉魏处”。全诗
除
了“万里赴戎机”一句较为典雅外,其余均为口头化、生活化的语
言。诗歌开篇就以“唧唧复唧唧”的织
布声引入,把北方少数民族的
4
日常生活展现在读者眼
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一句体现出了北方民族英勇善战的特点。至
“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民俗风情的画面跃然纸上!而诗歌最后
以雌雄双兔作比
喻,诙谐新奇又富有地域色彩,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
质朴的情味。
《木兰诗》在语言上除了极
富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外,还运用了
比兴、顶针、夸张、复沓、比喻、对偶等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
摇曳多姿,韵味悠长。文章开篇就继承了《诗经》善用比兴的特点,
以织布声起兴,以木兰的停
机叹息来引出下文,使文章避免流于平铺
直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对偶和互文见义的
方法,
既反映了边关征战的艰苦和木兰的勇敢坚强,又使语言读起来琅琅上
口。“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一句运
用了顶针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保持了语言的流畅,又突
出了木兰不
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雌雄
”一句比喻新颖,妙趣横生,体现了木兰的聪颖机智。
除此之外,诗歌还灵活用韵,全诗一共换了七个韵
,可以说是七个曲
子,但仍是一首完整的民歌。既富有变化,又保留了诗歌的完整性。
综上所
述,《木兰诗》无论在故事情节上,还是在语言运用上,
都体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出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更是为我国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谱写了一首动人的颂歌,不愧是
“乐府双
璧”中的“一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