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654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司法部-大学生中国梦演讲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总体感受李白
诗歌雄奇奔放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文 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缘景明情,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
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想感情的作用。
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梦境对于表达思
教学过程

一、颂声载道入新课

1. 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
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2.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
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 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
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 人心中的“诗仙”,从古
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
3. 解题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 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
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
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


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 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
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
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
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
5.“留别”
写 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
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 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
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 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
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 写
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
意,但他一身 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
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 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
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 、齐、鲁,又在东
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
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
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 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二、因声求气入诗境

1. 老师诵读,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 来把握好内容,并
要求学生边听边勾划出四个句子:诗眼句;文脉句;梦境的起止句;醒后人生规
划的句子。
2.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背诵最佳),特别注意最后一句的感情表达。
3. 读音检测
天姥 天台 瀛州 脚著 剡溪
渌水 谢公屐 暝 殷岩泉 栗深林
訇然 鸾回车 魂悸 恍
4. 标出要求勾画的四类句子:


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 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
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梦境起止句: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
而长嗟。
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
5. 清理文章思路结构:
梦游之由(起)——叙述;
梦游之景(见)——描写;
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
三、缘景明情觅仙踪

1. 播放多媒体视频诵读。
2.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 世
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
找在这两段中 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
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运用了 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 的画面融
入了 的情感。

鉴赏文学作品的三个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

探究“入梦之因”部分。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 同学可能
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
这是“梦游”。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 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
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 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
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 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
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 东南倾。”


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
云霞明灭
连天横 ——五岳
与别山作比 ——赤城——天台
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 ,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
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
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
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
白的游兴。
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 ,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
么原因,“瀛洲”指什么?
从“瀛洲”打开学生的 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
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 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
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 有
一座是“方丈”。
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
寻求。
以 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
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 ,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
⑶探讨梦境部分
①概括这一部分的三幅画面
月夜渡湖(剡溪)
著屐登山(山中)
仙人盛会(洞内)
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
的?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 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
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 姥山的入口。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 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
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 守,此人喜遨
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
到 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
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 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
振。
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 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
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
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 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读出相应诗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
层巅”(听到) < br>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
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 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
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
里,诗人看到了什么?
“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 而来
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 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
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 老
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
诗人神游 八极之表。


④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 仍发
出惊叹之声。——梦已醒。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 在,梦中的烟
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
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 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
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 生情,起伏
跌宕。
3.从画面看,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 大胆的
夸张彰显了浪漫艺术。从流露出的起伏跌宕的情感看,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梦的深
意呢?请 同学们结合诗句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表达你对这个梦境的理解。
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陈沅《诗比兴笺》
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让我们齐读北大教授葛晓音《 天与
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的片段,看看专家的解读吧!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 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
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 叹。正因如此,
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小结: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 漫的梦,
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
四、知人论世品诗仙

1. 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 的朋友,齐读最后
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 ,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
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 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
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 质:人格的自
由和不屈的追求。
2. 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知人论世不可少。
“诗仙”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明确: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 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
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
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
立的人格,这是 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
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 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
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 正是我们今天探
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3.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 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
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中仙境 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
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 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 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
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励志明理求提升

1. 面 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
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 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
话来表达你的心声!
2. 总结:大丈夫有所 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
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 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
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 且,只能
有心性和远方!

主婚人致辞-医德医风教育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日月潭教学反思


南京森林公安-党员转正介绍人发言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绍兴会计网


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心痛的个性签名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简历表格


甘肃招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湖北大学排名-个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