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

绝世美人儿
527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福德汉姆大学-办事处管理制度


24.唐诗三首

A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 两鬓( ) 辗
冰辙
( )( )
....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 塘坳(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
大庇( ) 突兀( )
..
老翁逾墙走( ) 三男邺城戍
( )( ) 如闻泣幽咽( ) 老妪
力虽衰(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所营
( )

(3)驱将
(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 )

(7)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

(9)伐薪
烧炭南山中 ( )

(2)黄衣使者 ( )
....
(4)系向牛头充炭直
( )

(6)俄顷风定云墨色 ( )

(8)归来倚杖自叹息 ( )

(10)回车叱牛牵向北( )( )
..
(11)吏呼一何
怒 ( ) (12)老翁逾墙走 ( )
...
(13)急应
河阳役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 (4)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 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独与老翁别 ( )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简义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 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 )《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石壕吏》中反映战争使人民生活贫穷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 者杜甫,
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 _____”,因其诗多
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
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 诗。
(2)《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 ___,字________,
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 __,世称“元白”,与________并称“刘
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
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3)“三吏”是 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右图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B组

6.各用一个短语概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
个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组

(一)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 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
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 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
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卖炭得钱何所营( )

(3)翩翩两骑
来是谁( )

(2)心忧炭贱愿
天寒( )

(4)系向牛头充炭直
( )

8.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0.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牛困人 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
得广厦千万间( )

(3)布衾
( )

(2)俄顷 ( )
..
(4)大庇天下寒士( )

12.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 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
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男附书
至( ) (2)二男新战死( )
..
(3)死者长已
矣( ) (4)室中更无人( )
..
15.《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16.老妇“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用四字词语概括)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A组

(一)观刈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肩挑。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年底。晏,晚。⑦< br>尽日:整天,终日。
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
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 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
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 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 且还把自



③④


己的舒适 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
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 是个什
么样的官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
【甲】杜牧之作《赤 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 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
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 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 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
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 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
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 br>【乙】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
今本误 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村 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
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 ,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
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 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
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


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灵涂炭
( )

(3)彦周未免错会( )
..


(2)社稷存亡 ( )
..
(4)莺啼绿映
红( )

20.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21.依照 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
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 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
来理解。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杨慎 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
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 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4.唐诗三首
1.xīn bìn niǎn zhé chì líng chì chóng juàn ào bì wù yú yè shù yè
yù 2.(1)谋求 (2)指太监 (3)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4)同“值”,价钱 (5)到,这里是“彻
晓”(到天亮)的意思 (6)停 (7)遮盖,掩护 (8)倚靠 (9)木柴 (10)掉转 吆喝 (11)多么
(12)越过 (13)应征 (14)告别 3.(1)黄衣使者白衫儿 (2)晓驾炭车辗冰辙 (3)系向牛头充
炭直 (4)长夜沾湿何由彻 (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7)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8)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
指黑 (9)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10)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4.(1)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诗史 (2)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 刘禹锡 (3)新安吏 潼
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5.B 6.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屋漏难眠 遥想
广厦 7.(1)谋求 (2)希望 (3)骑马的人 (4)同“值”,价钱 8.身上衣 口中食 9.C 10.
宫市掠夺的残酷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11.(1)哪里 (2)一会
儿 (3)被子 (4)庇护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
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或: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
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任
意写出三句即可) 14.(1)信 (2)最近 (3)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4)再 15.B 16.(1)三男
被征 (2)家中境况 (3)自请服役 17.C 18.“此”指劳动人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
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 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19.(1)这
里比喻苦难 (2)借指国家 (3)理解错误 (4)映衬 20.C 21.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
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
东吴,缺乏 典型性。 22.①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
口”;②夸张也要有 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对夸张的把
握上有不同的见解;③杨慎可能真 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
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等等 。(只要能说出两点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小学生作文中秋节-元旦放假通知范文


行风评议心得体会-补录院校


依法治校-学校工作计划


北京八中地址-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


期中反思-我生活在幸福之中


端午小报-思想汇报范文


宜宾人事考试网-入民盟申请书


大庆铁人中学-第二炮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