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简介
英语冠词-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
唐诗宋词简介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
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
流传
。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
他无
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
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
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
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
他们写
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
则又是这两
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
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
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
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
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
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
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
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
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
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
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
展了歌行
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
五言、七言形
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
成熟,是唐代诗歌
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
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
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
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
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
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
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
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唐宋八大家简介
历史名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在文学上给我们
留下了不少宝贵财富,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
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
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
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
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
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
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于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
学家。作为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
质朴流
畅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
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
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
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
﹑怪僻晦涩的“时文”,
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
美和音乐性。许多名
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字明允,号老
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
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
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
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
辨气息,是其短处。
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
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
坡。卒后追谥文忠,后人也称为苏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
(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三苏”之一,人称“小苏”。
苏辙是
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
如苏轼所
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
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
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
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表达清晰﹑熔叙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
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
修赏识。曾巩有浓
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
遐迩,身后更
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
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
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