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护骢马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玛丽莲梦兔
963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8: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副乡长-大连国税局


高都护骢马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高都护 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的作者是杜甫,
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12首。这是 一首咏马诗,作于公元
749年(天宝八年)。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长安
的 遭际;借着骢马的雄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马的立
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
古诗名句“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就是出自《高
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 西副都护)》这首诗。

【原文】
《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作者:唐;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1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释】
①天宝八 载(749)作。高都护:安西都护府都护高仙芝。高仙芝
(?;756.1.24),中国古代北方地 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
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
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宝
八载高仙芝奉诏人京朝觑, 杜甫正困守长安,故写此诗寄托自己的慨
叹。
②安西:唐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一带)。参见《唐会
要》卷七三。胡青骢:西域的骏马。马毛色青白曰骢。
③声价:犹声誉。欻然:忽然。
④此两句与《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意相
仿佛,写出马的品格。
⑤惠养:犹豢养。随所致:听从使命。
⑥飘飘:全诗校:“一作飘飘。”流沙:泛指西北沙漠 地区。汉郊祀
歌《天马》:“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⑦枥:马槽。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⑧腕促蹄高:良马的特征。《 齐民要术》卷六:“蹄欲得厚而大,腕
欲得细而促。”腕,全诗校:“一作踠。”踣(bó ; ):踏。踣铁言
马蹄之坚,踏地如铁。
⑨交河:在今新疆都善、吐鲁番一带,这里泛指西北高寒地区。
2


⑩五花:形容马毛色驳杂。云满身:满身云锦。旧注五花谓剪鬃为
辫,不确。
11、汗流血:即汗血马。汉代西域大宛有千里马,奔跑中汗从前
肩膊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 见《汉书》注。
12、掣电:闪电,状马奔驰迅速。倾城知:全城人无不知晓。
13、横(guāng)门:亦称光门,为汉代长安城北面西头第一门,是
通向西域的大门。

【赏析】
此诗为七言歌行体,凡十六句,分成四段,每段四句。首段写骢
马的来历。“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高仙芝是安西都
护,他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骢马,随 着主人东至长安,名声与身价也随
之骤增。“此马临阵”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虽是牲< br>畜 ,却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与人一心成大功”句,
沈德潜认为“即&lsqu o;真堪托死生 ’意”(《唐诗别裁集》卷
六),可见它们都是杜甫颂马德的名句。 < br>次段“功成惠养”四句,描写骢马的性格。这一段诗意紧承上文,
从前,骢马立功西域,如今,随 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
“飘飘远自流沙至”,意思是说骢马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流
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区,《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 ”。
此句照应上文,与“来 向东”同意,仍然是叙述骢马的来历。继而,
诗人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老骥 伏枥,尚
3


且有千里之志,何况骢马并没有衰老 ,“雄姿”尚在 ,“猛气”犹存,
因而,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时刻不忘建功沙场。诗意透进
一层,骏 马的品格表现得极为鲜明。“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骢马的
骨相形貌,二句写腕蹄,二句写身躯。“腕促 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
曾冰裂”,踣,踏地,踣铁,踏地如铁。据《相马经》载,良马腕须
短促 ,促则力健;蹄须高厚,蹄高则坚硬。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
河县,流经高昌县。正因为腕促蹄高,踏 地如铁,所以几次蹴踏,就
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五花,
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
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这两句已 从马的形貌写到马的千里之,与末
段诗意紧相衔接。
末段四句写马的才力和志向。“长安壮儿 不敢骑,走过电掣倾城
知”,二句承上文诗意,继续写出马的才力。因为它雄俊绝伦,京都
“壮 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
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青 丝络头”二句,照应“雄姿
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诗人代马言志,是说带上青
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
驰骋于西域战场上呢?横门,长安城 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
域的必经之道。以感慨的语调结束全篇,更能点明全诗的题旨。这首诗的前三段,各押一韵(一、平声东韵;二 、去声寘韵;三、入声
屑韵),唯独末段却是二句押一 韵,“骑”、“知”,押平声支韵,“老”、
“道”,押上声皓韵,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结尾,说:“若 二语用韵,
4


戛然而止,此又专取简捷。”(《唐诗别裁集》卷六 )。杜甫的歌行,纵
横跌宕,富于变化。此诗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在结构上,颇见诗人的
匠心。 他并没有走从马的形貌写到它的品性、志向这种艺术构思的老
路,就题落笔,从高都护回朝,写到骢马的 来历,首段叙骢马立功西
域,次段接写它因功成而受到惠养,第三段写马的骨相形貌,与第二
段 “雄姿 ”、“猛气”相吻合,又为末段写马的才力和志向作铺垫。
诗人将马的来历、形貌、品性、志向 融合起来描写,分插各段中;段
与段之间,衔接紧凑,前后照应,筋脉联络,如走月流云,其结构方法适应了连接联想的构思特征。
作为咏物诗,此诗摹写骢马的形貌、才力、品格、志向,句句写< br>马,体贴入微,颇得其神理。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
守长安的遭际;借着骢马的雄 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
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正如张綖说:“如此咏 物 ,
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杜甫确
是一位“未受伏枥 恩”、“犹思战场利”的、不懈地追求理想的诗人。

【作者介绍】
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
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 阳(今属湖北)迁居
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 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 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
5


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 br>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 多诗风沉郁顿
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
顿挫”四字准 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
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 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
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杜甫一生
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
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
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
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
底波澜。
杜甫善 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
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 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
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
往复, 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 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
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高都護骢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爲安西副都護)》
作者:唐;杜甫
安西都護胡青骢,聲價欻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雲滿身,萬裏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爲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7

天津美院官网-初中学生评语大全


江苏农业银行-绍兴中考分数线


江西高考数学-元宵节几号


情人节图-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北京高考查分-个人网上贷款


歌唱祖国曲谱-面试礼仪


广东高考分数段-天津高考网


姜山中学-教导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