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与杜甫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时间和位移-房屋出租协议书
试论李白与杜甫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摘要:一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相当
精炼地概括出了李白、杜甫二
位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
气魄
非凡,豪迈激昂,是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诗圣”杜甫跨越中、晚唐,其
诗沉郁顿挫
、萧静自然,是诗歌史上另一面辉煌的旗帜,他们虽同处唐王朝,但
诗风却截然不同,本文从情感表达方
式入手分析二人诗风的特点。
关键词:李杜 情感 诗风 比较 浪漫与写实
李杜诗歌情感
表达方式的不同首先表现为,李白的诗歌中多采用想象和夸张
的手法基于想象而把众多并不关联的事物结
合在一起,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梦
游天姥吟留别》,想象无边无际,意境奇特无比,变幻缥缈莫测,形
象辉煌壮丽,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诗的开头四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以虚衬实,富有神韵,引人入胜。天姥山虽然奇绝,事实却
不及其他名山,但后文李
白称它“势拔五岳掩赤城”,可见想象夸张之大。紧接
着诗人进入梦幻中,“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将
他送至谢灵运曾经的居所,他穿
上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攀爬过的青云梯,眼前出现一幅壮丽景
象,“半
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景象光怪陆离,有
声有色
。突然“丘峦崩摧,訇然中开”接下来的场景更是壮阔非凡,金银做的宫
阙现于眼前,多如密麻的仙人们
个个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作为车马,老虎
弹琴,鸾凤拉车。通过浪漫主义的联想,渗透出诗人长期
漫游生活的痕迹,也可
看出古代传说、屈原楚辞的影子,以及长安生活的写照。但同时,他却不是纯粹<
br>的夸诞和设想,游离于现实之外,反而回归实际。“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作者内
心的失意直接抒发了出来,然后是对徜徉山水的向往,诗歌到
此并没有结束,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决绝之叹。
整首诗想象丰富,内容多变。
杜甫则注重对现实生活作
典型艺术概括,寓主观于客观,以细节描写取胜。
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
我屋上三重茅”,以描述开
篇,完全写实,面对大自然的威力,自己无可奈何,“卷”、“飞”、“渡”
、“洒”
“挂罥”、“飘转”一系列的动词构成一幅幅生动地画面,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
诗人
的心弦。叙述虽然直白,但还是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人平静的表现更是
让读者感到细
微的焦虑、愤懑之情。不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
竹去”,“吾”“唇焦口燥呼不得”
,只能“归来倚仗自叹息”,孩童的趁风打劫使
他大为恼火,诗句如实地描述了自己的失态,率真之至。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秋雨时至,“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
里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艰苦处境的真实记录,最后,
作者自然地联想
到他人,全诗进入结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
来,理想、意志代替了痛苦、叹息,饱受
民间疾苦、忧国忧民之感溢于言表。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其次表现在语言方面。李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简洁,流畅
自然,《静
夜思》、《独坐敬亭山》即是典型代表。另外,也有大气磅礴、雄奇壮
美之风,如《古风》、《行路难》
。而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重视俗语的运用,
语言高度凝练、概括。
这种情感表
达方式的不同主要源于家世教育、人生经历、思想性格。李白出
生于富裕之家,从小所受教育并没有对儒
学过多注重,因此,在他的思想体系里,
“儒仙侠”三者合一。一方面,希望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
充满着对生活的
热情;另一方面,渴求出世,飘然世外,做一“谪仙人”;除此之外,他还崇尚
自由和正义,充溢着对人的关心。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
一心追求官位却历经艰辛
,由此诗歌罩上了一层苦难的阴影。
大唐帝国表面的强盛,鼓舞着李白向往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政治
的危机更
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强烈愿望,但却屡遭当权的官宦外戚的暗中诋毁打击,导致
他的政
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他惟有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
时而高歌自己的理想,时而悲叹
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颓唐;时而激愤,
时而消沉。而杜甫的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
,未坠素业”(《进雕赋
表》),一直秉承着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奉赠韦丞
丈二
十二韵》)的信念。因而他的诗作中流露出的多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洋溢着仁民
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
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
乐。
在诗歌风貌上,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严羽
《沧浪诗话•
诗评》)李白主观色彩浓厚,其对理想的执着和对个人尊严的坚持无
人能及,诗歌重点抒
发自我内心的豪迈气概与激昂情怀,忽略对客观物象的具体
描摹。《将进酒》整篇完全是在自信满满地肯
定个人才能、舒畅欢快地歌咏享乐
生活,而不没有细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虽然杜甫同样执着于自我,
但这种感
情明显不及李白强烈,他更多地关心着天下苍生,记挂黎民百姓。这种关心和记
挂在安
史之乱到其入蜀之前的诗歌中体现。以《丽人行》为例,作者从头到尾都
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
情节,让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
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
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
叹。”(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
,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
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
胡应麟:《诗薮》内
编卷三)在各种体裁中,两者都善于写作古体。李白的古诗代表作有《古风》(其<
br>十五)、《子夜吴歌》、《月下独酌》、《将进酒》、《行路难》等。杜甫的古诗,《北
征》纵横
变化,姿态万千,《醉时歌》流利自然,《饮中八仙歌》潇洒淋漓,《哀
江头》沉痛哀绝,俱是佳作。另
外,李白擅长乐府诗、歌行体诗,意境高远色彩
秀雅,音韵和美。其中以《蜀道难》、《将进酒》、《陪
侍御叔华登楼歌》、《望庐山
瀑布》、《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为杰作。杜甫长于律诗,用事工巧
,气象宏
大,字工辞对,声律和谐,于气象雄伟之中,饶富韵外之致,五言以《月夜》、
《春望
》、《登岳阳楼》等为代表,七言以《蜀相》、《登高》为代表。
李白将乐府诗创作推向高峰,歌行体
打破歌诗创作的原有模式,其人格魅力
与诗歌影响举足轻重。杜甫加强了诗歌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与重视,
对诗歌形式方
面的追求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李杜在诗歌创作上各具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各自不
同
,然而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李鸽 51103010045
文教系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