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上《买文具》教学设计
五猖会读后感-四大银行招聘
图强第二小学数学教学用案
课题
教材分析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
课型 新授 时间 9.4—9.5
算及其应用)
以“买文具”的真实情境为线索,提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
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
的运算顺序。
进上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
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
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
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合作探究
课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
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
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
18元。问题:笑笑
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
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
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
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
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
br>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
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
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
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
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
法又
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
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
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
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
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
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
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教
学
板
书
教
学
反
思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学生听课时注意力还是不集中,总感觉自己会
了,但实际解题
时还是不会,少数学学生会口头计算出结果,但是不会按要求正确
列式解答,还
要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