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与翻译.doc

玛丽莲梦兔
520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9: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音乐学院招生-监理企业资质查询


《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 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
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 元本本,靡有二事。
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
视吾之 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
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 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
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
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 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
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
是 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
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 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
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 潇、湘之会,挟山岳之
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
州事 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
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 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


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 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
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 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
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 耶?凡衡之
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
政;不但为科第 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
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
宋孝宗年号。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元本本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
D.兵其细也细:小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位卑则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
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
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
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
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
一组是()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 ,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
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
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 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
习经 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 了后世学者
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答案】
8.B9.A
10.B11.A12.D
13.(1)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
习的人呢?
(3)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
获吧!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 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
辨析。本题中,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 中来
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
“望”同“方”,意为 “比较”。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然后根 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
析用法。本题中,A项,两个“则”都解释为“就”。B 项,第一个“于”
是介词,比;第二个“于”也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C项,第一
个“而” 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
个“以”相当于“于”,在;第二个“以”是 目的连词,来。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 先把句子代入
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
句首标志性的 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
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能通经缉 文”的主语应该是
“自好者”,所以“自好者”应放在后一句中,即从“玩岁”后断开,
排除A D两项;“昔”指“过去”,在句中应是修饰“所习者”,是“所
习者”的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 项,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能力。解答这
类题目,考生要先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全都属于作者
赞赏的观 点或做法的一组”,然后要到文中圈出这些句子,再看作者
是否赞赏。题中,(1)“学无异习,政无异 术和(2)“君臣上下,视
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都源自第一段,是对“先王之时”的回顾,
在这一段的结尾,作者说“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
俗同,惟是故也”,由作者的这句话 可知,(1)(2)都是作者赞赏的;
(3)“我方为政,学于何有”源自第二段,是对“后世之学”的 分析,
从第二段最后作者的感叹来看,“嗟夫,后世……”,可见作者是不
赞成这些做法,且“ 我方为政,学于何有”是作者模仿后世言治者的
话,其中暗含讽刺。(4)“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 来已久”源自
第四段,这是作者叙述石鼓书院的情况,只是叙述事实,不存在赞同
与否。(5)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从“未必”可
知,作者是不赞同的。(6)“不专章句之务, 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源自倒数第二段,是对在书院读书学子的肯定,从最后“不惟三君之
望 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所获与”可知,作者是赞同的。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
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 的一项,然后选项
中的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题中,D 项,“文章以驳论为主”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先肯定先


王之时的学政一体,接着指出 后世的政学分裂,二者形成对比,紧跟
着作者肯定三位官员重修书院的做法并对学子提出希望,可见应该 是
“立论”为主。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 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br>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 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1)中,“此……也”,判断句;“所以”,古今异义 ,……
的原因;“明”,明了;“成”,成功。(2)中,“则”,那么;“安
得”,怎么能; “为”,介词,替;“之”,代词,他们;“言”,
说;“以”,目的连词,来;“劝”,劝导;“夫” ,那些;“为政”,
施政;“而”,却;“学者”,古今异义,学习的人。(3)中,“不
惟” ,不只;“望”,愿望;“如此”,像这样;“抑”,或许;“于
是”,古今异义,从这里;“获”,收 获。

成都大使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网-肉麻的话


归国留学证明-放射科岗位职责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历年高考分数线查询


红河学院图书馆-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不动产权证-我的暑假计划


开心暑假-对团的认识


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月三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