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对比阅读十三篇大全带答案

温柔似野鬼°
811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9: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诸葛亮的成语-普利茅斯大学排名


《陋室铭》对比阅读十三篇带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甲)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 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
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 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
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 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
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1、解释加点字(7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名( ) 劳形( ) 鸿儒
( )
2、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
为 。(用自己的话概
括)(1分)
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5、用甲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 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2分)

二.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甲】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
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 愚圣所臧④。在涅贵
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
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
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
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 徒,老氏


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
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
①惟吾德馨 (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往来无白丁( ) ④行之苟有恒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3.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2分)
4.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
(2分) 5.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
说》一文,我们懂得 了(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
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 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 )的落后思想。(2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
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
莲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
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
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 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 ,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
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2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 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
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 ,不能得日,日过午
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 br>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 动,珊珊可爱。
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
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六.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日:“何谓也?”
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
善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
适合[乙]段“则商也 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1分)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4.简答题。(4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
文中提到 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
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
之所藏者 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
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 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七.文言文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
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吝
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 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
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
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八、阅读《陋室铭》《岳阳楼记》,回答问题。
1.两文体现主旨的句子分别为:

2、《陋室铭》《岳阳楼记(第5段)》两文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不同,为自己与为
国民,表达 怎样的感情或人生情怀或人生志趣或精神追求或精神境界或高尚情操
或思想品质或思想感情?

4、《陋室铭》揭示“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岳阳楼记》中“古
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岳阳楼记》认
为“为官者”应具备的情怀是: (2分)
5、《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和《陋 室铭》分别描写了岳阳楼与“陋室”的自然环境。
请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6、《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和《陋室铭》都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表现作者什么情
感? 7、《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身居陋室却感觉陋室“何陋之有”,这正好《岳阳楼
记》一文中作者所 谈到的古仁人“ ”的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8、《陋室铭》《岳阳楼记》第5段都以问句作结,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9、《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岳
阳楼记》第 5段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九.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
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
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
之处?(3分)
十,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br>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 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
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 观之,客始不能入,
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
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
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十一.比较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 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
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 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 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 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十二。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 “何
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
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
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br>(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 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
鲍鱼之肆:卖 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 语境判断哪一
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
分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 ]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
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 其人,视其友”、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
“交 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
你的看法。(3分)
十三比较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陶潜, 字元亮,少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
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
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 大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
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
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用“”线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2分)
环 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短 褐 穿 结 箪 瓢 屡 空 晏 如 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尝著《五柳先生传》 (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不陋。
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分别写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 的知足常乐。
5、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



参考答案:
一.1、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
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
2、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的呢?”
3、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4、无 丝 竹 之 乱 耳
5、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二.参考答案:
1.① 品德高尚。 ② 使身体劳累。
③ 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 ④ 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了竹帘里。
(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共4分,每句2分。略有欠缺的可以不扣分)


3.在涅贵不缁(2分。答成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的建议不扣分。自己
概括不得分)
4.参考:“无说己之长”, “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
“慎言节饮食”。(共2分。答出1句给1分,得 满2分为止。有偏差的可以考
虑给1分)
5.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孤芳自赏、清高孤傲。(2分。意对即可)
三. 1、(1)大学问家 非常有学问的人 (2)隐藏 2、C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4、托物言志 对莲花的赞美
5、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 (一)1.(1)出名、著名(2)是 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
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 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
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 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五.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 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 那样保持淡
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
者的 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
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 社会做贡献。
六. 1.(3分)(1)所以,因此 (2)博学的人 (3)使身体劳累
2.(1分)A
3.(2分,每句1分,酌情给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4.(共4分)(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 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
亭(西蜀子云亭)
(2)(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
文段内容: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
1分。
例一:我认为朋 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
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 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 便能不断受
到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
的影 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七.1. ①以:以此 ②期:期望 ③劳:使......劳累 ④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了之后就回家,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里聊天的都是有学问的人,来来往往的人没
有平民.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段
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表现了作者清闲自在,不贪慕荣利,安贫乐道.
八.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陋室铭》 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岳阳
楼记(节选)》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陋室铭》《岳阳楼记(第5段)》两文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不同,即一个为自
己与另一个为国 民。
4.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 乐而乐。
5.《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刻画了洞庭湖浩大而富于变化的壮美景象。《陋室铭》
描 绘了“陋室”周围环境清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6.前文作者表现了“迁客骚人”面对不同风景而或 喜或悲的心情,为后文揭示文
章主旨作了铺垫,后文则通过“陋室”不陋抒发作者的安贫乐道高尚情操。 (2
分)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陋室铭》《岳阳楼记》第5段都是写于作者因参与政
治改革而被贬官期间,试比较分析一下两文从什么角度来抒发各自的思想感情的?
(2分) < br>8.《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
己也有古代名贤 的志趣、抱负。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岳阳楼记》:以“吾谁与归”作结,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
道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作
者也正面规劝、勉励好友,希望他能具有古仁人之心 ,志存高远,成为自己志同
道合的朋友。
或《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 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和对朋友的劝勉和期望之情(1分)。
9.《陋室铭》:这句话表明,作者喜欢的是保持高洁傲岸的情操,独居陋室,弹
奏净化心灵的 古曲,而厌弃官僚们“乱耳”的寻欢作乐的生活。
《岳阳楼记》:以“吾谁与归”作结,一方面,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
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作者也正面规劝、勉励好友,希望他 能具
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成为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或表达了作者希望 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自勉之意(1分)和对朋友的劝勉和期 望之情(1分)。
《岳阳楼记》《陋室铭》两文都是写于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官期间,前文表达了范仲淹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积极进取;但有人认为后
文刘禹锡追求恬淡的 生活,存在消极成分,你认同吗?
不认同。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刘禹锡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 堕落,而是
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铭文中引用诸葛庐和
子云 亭,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所以文中也含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九.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
不贪图富贵享受。(指 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答案:13、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 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
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
尚的气节,对当时 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
1分,能作分析1分)答案:(一) 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
子和儿女(子女)
2、(4分。每题2 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
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 所说的书窝吗!”
3、(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2分)
(二)
1、(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4、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
3分)
(三)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 要
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
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要选择那些可 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
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 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
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 会在贤于自己
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 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
有助于修身养性。
(四)
1、(2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每对l处计
0.5分)
2、(4分)(1)灵异 (2)这 (3)使身体劳累 (4)曾经(每小题1分)
3、(4分)(1)苔痕碧绿,长到高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有时没有酒,也高雅地不停吟咏。(原则上要求直译,每小题2分)
4、(2分)D
5、(3分)要求提示:①要一分为二 ②明确其思想内容 ③如何评价


示例 :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
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 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
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 养,追求道
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
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明观点计1分,说明理由计

2分)

庆祝六一儿童节-消防手抄报大全


鸡蛋哥-感恩节是


珠江学院-教案检查总结


失歌症-托物言志的散文


垃圾分类的资料-apec成员国


郭秀云-红岩魂


书香作伴-校庆活动策划


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篮球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