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中书院学程
①
(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钢目》。阅讫
②
, 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
br>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
③
,
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
④
,
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
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
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
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
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
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
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
。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
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________
②即意念无差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3)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 (1)查验,检讨;差错,错误
(2)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解析】【分
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这句话的大
意是:默默地检讨今日思想是
否端正,故“检”的意思是查验,检讨。②这句话的意思是:
即使思想没有差错。故“差”的意思是差错
、错误。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
后再根据
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人:每个人;苟:假如,如果;患:担心。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
因为作者每晚都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这样做的结果是: 日消
月汰,久自成德。即
使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如果长久这样
做,就不患不及古人也。据此理解概
括答题为: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
今日行善有几。
故答案为:⑴查验,检讨;差错,错误
⑵
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⑶
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
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
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
〔宋〕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
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
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
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
之居;背湖
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
之淳,而其
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
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
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
也。西望穆陵,
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
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
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
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
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
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
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连年歉收。比:连续。登:丰
收。
③葺:修缮。 ④庶几:或许,也许。 ⑤遗烈:功业。 ⑥瀹:煮。
⑦超然:超凡
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安)释舟楫之安
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卖油翁》)
②(因)因
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唐雎不辱使
命》)
③(稍)稍葺而新之________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
,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
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安逸,安适;怎么;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略微,稍微;公家供
给的粮食
(2)雨雪之朝 风月之夕 予未尝不在 客未尝不从。
(3)(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4)苏轼乐于超然
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
都能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
乐。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
山,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解析】【分析】(1)本题都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各自的语境辨析词义,如“稍”略微;
稍微。
“安”安逸,安适;怎么。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
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
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
未尝不
在客未尝不从。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背:远离。观:美景。适:去,往。
(4)《醉翁亭
记》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
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
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
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
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
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
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
图画时,表现了
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此文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
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
为二个
知足者常乐的人。
故答案为:⑴安逸,安适;怎么;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略微,
稍微;公家供给
的粮食;
⑵ 雨雪之朝 风月之夕 予未尝不在
客未尝不从 ;
⑶ (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
⑷ 苏轼乐于超然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都
能
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乐。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
山,以百姓的快乐为
快乐。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
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
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
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
有停顿,句领起全句
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
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
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
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⑷解答此题的
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
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
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
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
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
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
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
桑麻丛
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
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
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
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
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
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
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
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
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
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
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
里
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
一道城墙,姜太公
、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
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
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
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
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
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
塘里的游鱼,酿高粱
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
且给这个台子取名“
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
超乎事物之外啊!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方山子
①
, 光、黄
②
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
③
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
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
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
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亦矍
④
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
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好友。原
名陈慥。②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
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③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
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④
矍:惊奇地注视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的词。
①方山子亦矍然________
②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从文章第①段中________一词可见方舟子归隐的原因。
(4
)比较《桃花源记》与本篇文言文,试分析陶渊明笔下桃源中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
乐”和苏轼的朋友
陈慥一家居于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原因
【答案】
(1)……的样子;年轻
(2)①(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②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3)(然)终不遇
(4)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
乱,人民和平劳动幸福生活,所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陈季常一家徒步往来山中,环堵萧然,“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表
明了他们一家人安贫乐道的美好品德。
【解析
】【分析】(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
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这里要注意“少”解释为“年轻”。
(2)本题要注意:弃:放弃。妻子:妻子和儿女。
(3)由第①段内容可知,方山子年少
时具有豪侠之气,终因驰骋当世之志未酬,晚年隐
居山野。所以由“终不遇”一词可见方子舟归隐的原因
。
(4)根据内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见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是和平、安定
、
幸福的,没有压迫剥削;而陈慥一家四壁萧条,家境贫寒,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
自乐
的样子,这表明了他们一家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故答案为:⑴……的样子;年轻;
⑵①(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
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②他的家里四
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⑶(然)终不遇;
⑷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乱
,人民和平劳动幸福生活,所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陈季常一家徒步往来山中,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表
明了他们一家人安贫乐道的美好品德。
【点评】⑴本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
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
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注意“”的意思。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
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
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
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
,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
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
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
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
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
下来的样子
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
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
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
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
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方山子出身
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
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
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
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
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
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br>
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
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
徘徊疃
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
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
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
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
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 ,
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
③
,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
笔所书:看到
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少曾读书________
②故尝歌__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 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 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3)张远度来到“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
“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
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年幼;所以
(2)B
(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解析
】【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少”这是是年幼
的意思。
(2)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前面写张远度有一
天见
到耕者王清臣读杜甫的诗,对他非常好奇,过了几天就专门到他家里去拜访,因此划
线句的理解应为: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
(3)由“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
林”,可知第一问答案为:地多
桃花林。结合内容分析,一日,张远度带着水壶独自出游,见到一个边耕
种边吟诵的种田
人,而且读的还是杜甫的诗。张远度没想到一个种田人这么喜欢杜甫的诗,非常的惊奇。
据此可概括为: 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故答案为:⑴年幼;所以
⑵ B
⑶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
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
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
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
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
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
内容不
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
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译文】
天启初年,颍川张远度在颍南的中村买了田地,田地(旁边)有很多桃花林。一天,
(张远度)带着水壶
独自出游,见到一个边耕种边吟诵的种田人,在村庄里来回走着。张
远度听到(吟诵的内容)都是杜甫的
诗。(张远度)于是喊着与他搭话,种田人自称姓
王,名叫清臣,过去有田地,害怕(沉重的)徭役,(
就)把全部的田地弃给他的本族
人,现在给别人耕种。(种田人)年幼时曾读过书。有个客人在他家丢失
了一本书,(这
本)书无头无尾,(种田人)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所以经常吟诵(杜诗),也不知道杜
甫是个什么人。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
糊不清
,都是(种田人)写的诗,后来(这些诗)经过战乱不知道在哪里了。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
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
①
,
未之有也。盖其操心
制行
②
, 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
,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
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
③
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
益可取。言如蓍龟
④
, 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
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
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隔篁竹,闻水声
B. 明灭可见
以伤先帝之明
C. 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陛下亦宜自谋 肉食者谋之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甲】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
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
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答案】 (1)D
(2)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
命。目
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
励。
(4)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
下”,
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
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
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
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
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
【解析】【分析】(1)
A扬名;听到。B亮;英明。C充足;值得。D谋划。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
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有时:因此;感激:有所
感而情绪激动;许:答应;驱驰:奔
走效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结合诸葛亮的经历分析,正是由于刘备
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有辅助刘备的机会,刘
备在临死时把国家重担托付给诸葛亮并请诸葛亮辅助刘禅,这
都是对诸葛亮人生有重大影
响的大事,由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赏识。刘备投之以桃
,诸葛亮也
会报之以李,因此诸葛亮在这里追述这三件事,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4)结合这两个文段的内容分析,【
甲】作者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
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由这三件事我们
可以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
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
图。他为了蜀国“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这在【乙】文中也
提到。
【乙】中写他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
过的。可以说他是
“智慧”“正义”的化身,被誉为“千载人”一点也不为过。结合两个语段分
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⑵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⑶ 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
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
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⑷ 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
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
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
曾发明木牛流号、
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
后
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开
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
天争斗的一生,
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
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
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
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
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
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具
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
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
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⑷本
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用简洁、恰
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
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
得所栖;鼋鼍
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
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
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
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
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
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
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C.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
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
C.
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
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答案】 (1)A
<
br>(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
是什么
都没有留下。
(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
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
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
,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
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
天下乎 。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
范翻译。①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
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
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ACD正确。B文中并没有荆
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
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
故答案为:⑴ A;
⑵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
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
什么都没有留下。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
br>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
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
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
文章写作
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庞公笑
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
休息,我住的房子
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
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
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
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
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 在却留下
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
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
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巴陵胜状旗开得胜 B. 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C.
去国怀乡忧国忧民 D. 把酒临风临
危受命
(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
br>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
(1)北宋;范仲淹
(2)B
(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
特点。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
多变的特点。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
万化的特点。
(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愿
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
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
想,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
优美的;胜利。B接近。C国都;国家。D 面对;挨着,靠近。
(3)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这两段的成语有: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
汤: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这里指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
晴变化。这里描写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气象万千,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
变化,这里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斯人”指古仁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
斯人,吾谁与归”,意思
是如果没有古仁人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言外之意就是我想要
像古仁人一样,
有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5)文中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博大的胸襟及旷达的胸怀,我们也要学习古仁
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能结合实际围绕这个观点答题即
可。
故答案为:⑴北宋;范仲淹
⑵ B;
⑶
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
变的特点。③气象万
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⑷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
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
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⑸ 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
以
天下为己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
资料和作
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
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
容要点以及相
关的资料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
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及理解景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
首先要根据平时积累找出成语,
然后再根据成语意思和描绘内容概括其特定。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
后
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
的深
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
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
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
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
br>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
①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
②
, 为生之
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
得一官以出
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
须一曲千回首,西去
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③
。然少述初
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
相劳苦
④
,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
⑥
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
即解舟
⑦
, 无由再见。”少述曰:“
如此,更不去奉谢
⑧
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
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
上的失意与显达。⑥
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D
(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为急速、赶快
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
厚。
(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
时间、距
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
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
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分析】(1)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
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
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
”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
解有误的是D。
(2)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
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
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
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
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
见到
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4)“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
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
“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
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5)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
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
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
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
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
信任。据此
作答。
故答案为:⑴ D。
⑵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⑶“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⑷(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⑸朋友
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
间、距离、地位的影响
: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
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
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
⑵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⑶解
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找出相关的语句,解
答即可。
⑷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
文、语
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
一定要翻译到位;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
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
,唯一没有被烧
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
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
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
了。其他
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
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
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
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
到
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
访,
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
留王安石,设酒宴款
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
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
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
去与你告别了。”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
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
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9.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明]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
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
①
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谈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
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
,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
②
以悲,泫然不
能自已也。
<
br>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
之,子京曰:“直须凭
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
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
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
子
⑤
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
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
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
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练:白色丝绢。②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
快。③束发:年纪
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
请将文言词语 “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
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
③壮心日灰 ________
④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
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
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
br>(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中
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 (1)A.着; B.入; C.出
(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
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
新,景色优美。
(6)
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到杜鹃声,想
到只有自己一人,又
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也是由景而生
忧愁失意之情,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
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
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此题在结合语境“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
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分析的基础上,文言词语 “出”、“
入”、“着”填入文中空
格处的顺序是:A.着;B.入;C.出。
(2)本题注意“左迁(降职或远调)”的正确解释。
(3)这句话的意思是:举酒同饮,
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
声音。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
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结合文本内容,“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
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
写浪涛之激荡;“雪山汹涌”则描画浪潮之澎湃。
(5)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的意思是: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
溪水碧绿,
沙滩平坦。春光明媚。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芳草萋萋,静美清澈的特点。
(6)《泛舟后
溪》用拟人手法写鸟鸣之声,诗歌通过写鸟鸣的声音似乎在恳切地挽留过
往的客人,从而突出了雨后后溪
的静美清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
时的欣喜之情。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
他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
都局限于个人忧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
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据此作
答。
故答案为:⑴A.着; B.入; C.出
⑵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
⑶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⑷激荡(意思相近即可);浪潮(湖浪、波浪等)
⑸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沙尘被涤净,芳草萋萋,溪水碧绿,景物一新的景色,空气清
新,景色优美。
⑹羊士谔看到雨后景物一新的景色,表达了对雨后后溪的喜爱之情,但听
到杜鹃声,想到
只有自己一人,又流露出寂寞之情,由景而引发内心的情感变化,袁中道
也是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他
们都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都局限于个人忧
乐。而《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
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
对
语句的正确理解。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
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br>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
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概括
。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想象的能力。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在理解语句内
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
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
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
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
来,湖水
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
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
周一片惨淡,
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
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
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
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
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
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
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
,边疆得以安
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
br>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
名的文臣
,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
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
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
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
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
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
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
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
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
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
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
,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
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连月不开
开: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
④则有心旷神怡
旷:________
⑤亦甚雄快 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
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
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
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2)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
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
点。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
”是带
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解析】【分析】(1) “开”,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这里的意思为“放晴”;“景”,古<
br>今异义,今义为“景色”,古义为“日光”;“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旷”,本义即为“开阔”;“甚”,本义即为“很,非常”。做题时
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曜,光辉;潜,隐没。②时,时常;舫,船。
(3) “静影
沉璧”,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回答其作用,答题模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
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
象是“月亮”,结合上下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可知,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古代的仁人,
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而“迁客骚人”是感物
而动,因物悲喜,袁中道也是由景生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迁客骚人”
和袁中道都属于“以物喜,以己悲”。
故答案为:⑴① 放晴 ;② 日光 ;③ 离开
;④ 开阔 ;⑤ 很,非常
⑵
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⑶ 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
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
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
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
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注意抓住表明主旨的句子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
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
折断;傍晚时分
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
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
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
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
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
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
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
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
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
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
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
汹
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
而且
不能自制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
①
。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
②
, 赃污盈积,有司以具
狱奏
③
。上曰:
“必致极法。”崔相群
④
救之云:“是德舆族子。”
上曰:“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
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
⑤
也?”<
br>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
【注】①宪宗:唐宪宗。知:交好。权文公:
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
公。②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知:执掌。③具狱:用来定
罪的全部案卷。④崔相
群:朝廷命官。⑤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文段【甲】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劝勉后主的?为什么要两次用“宜”与“不宜”?
(4)文段【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甲】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答案】 (1)确实,实在;治理
(2)①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②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开张圣听、赏罚公平;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4)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诚”和
“理”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
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引喻
:引用、比喻,这
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②
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
坏”
。臧否:善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3)结合选文关键句分析和概括, 【甲】第一段诸葛亮劝刘禅要开张圣听,第二段从“陟
罚臧否,不
宜异同”可以看出诸葛亮劝刘禅要赏罚公平;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这里诸葛亮从
正面告诉刘禅应该怎么做
,而且从方面告诉刘禅不应该怎么做,这样反复陈说,言辞恳
切,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后主殷切的期望。<
br>
(4) 结合【乙】文中的事件分析,选段讲的是唐宪宗不因与同权德舆交情深厚真挚就对<
br>权德舆犯法的侄子网开一面,而是按律执行的事,可以看出唐宪宗执法谨严,不徇私情,
由此可知
这个选段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也就是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甲】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是讲的是赏罚公平
的事。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确实,实在;治理
⑵
①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②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⑶
开张圣听、赏罚公平;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⑷
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点评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
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
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
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此处的语言
赏析要结合文
章的写作目的及人物的感情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
的能力以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再结合人物的语言揣摩分析并概括文章所
讲的道理。第一问解答后,第二问就非常简
单了,只需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唐宪宗同权德舆(权文公:权德舆)交情深厚真挚,
后来权德舆的本家侄子执掌
福建地方的铁盐院(朝廷主管地方铁盐的机构),贪赃数额巨大,被朝廷掌管
司法的机构
下罪入狱并将罪行呈报皇帝。宪宗说:“一定要处以极刑(死刑)。”崔相群(朝廷命官)<
br>为权长孺求情说:“他是权德舆的本家侄子啊。”宪宗说“权德舆一定不希望他的家族子弟有
贪污
枉法的人,如果德舆在,他自己贪赃枉法了,我尚且也不会赦免,更何况他家同宗的
下辈人?”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
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
者 , 择族人
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
①
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
给。聚族人仅
②
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
③
,
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
《渑水燕谈录》)
【注】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连月不开 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B. 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三峡》)
C. 吾谁与归云
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D.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
仲淹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 (1)D
(2)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
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
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②每个人每天吃一
升米,每
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
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
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
难能
可贵的。
【解析】【分析】(1)A.睛;打开。B.或许;有时。C.一道;聚集。D.离开。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
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则,就;有,产生……(的情
感);去,离开;国,
国都,指京城。感极,感慨到了极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登上这
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
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②日:
每天;食:吃;岁:每年;衣:做衣
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
服。
(3)这句话的大意是:在姑苏城郊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
贫
穷的人。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
之贫者
。
(4) 【甲】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段写览物而悲者。 第二段写览物而喜者。尾
段作者
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
不改,
“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
答,假托古圣立言,发
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也点明了全篇的
主旨。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
首照应。据此分析可知结尾段的作用是:内容上表现
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
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
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5)【甲】表
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
】表现范仲淹轻财好施的品质,这其实是他忧乐观的具体行动,
能为民着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故答案为:⑴ D
⑵ 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
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
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②每个人
每天吃一升米,每年
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⑶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⑷ 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
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
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⑸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
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
能可贵的。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
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
全文,归结主旨;呼
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
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
内
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文章主旨的能
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
感情,并要加入自己的评论。
【附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尤其对待族人特别宽厚
。他富贵之后,在姑苏城郊
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分高
且贤能的人
主管义庄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
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
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二十日从小径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冈乱垄。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冈脊中,
下瞰
则石淙在望矣。余入自大梁,平衍广漠,古称“陆海”,地以得泉为难,泉以得石尤
难。 近嵩始睹蜿蜒
众峰,于是北流有景、须诸溪,南流有颍水,然皆盘伏土碛中。独登封
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
流,将下入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
逢怒石。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
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 绕
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踞中央者,则为饮兕雌犀牛,为
卧虎。低则屿高则台愈高
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 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估计崖之隔,以寻八尺
为寻尺计,竟水
之过,以数丈计,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
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 断三处)。
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歌舞音乐以及无穷的快乐。
B.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山水之乐。
C.
(乙)文中石淙之所以被作者赞美是因为这里水石交融,景物变化万端。
D.
(乙)文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赞美了嵩山附近的“陆海”美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4)读(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
,描写的顺序不同:(甲)文第①节运用
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而(乙)文则是以
顺序为主。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但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所不同,请简述。
________
【答案】
(1)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2)C
(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想不到茅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4)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甲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
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
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表
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详细地记
录了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解析】【分析】(1)这句话意思是:低矮的形成小岛,高大的形成平台,
岩石越高大,
则距离水面越远。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A.表述错误
。醉翁亭举行的宴会上,有山肴野蔌、酿泉为酒、非丝非竹、觥筹交错
以及无穷的快乐。B.表述错误。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本质上都是“与民同乐”。
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作者详细描写
了嵩山附近的美景,而不是“陆海”。故选C。
(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
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述:记述;以:用;意:想到。
(4)甲文第①段描写了醉翁亭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景的;乙文中的
一些
方位词语则是从空间角度描写一路所见嵩山附近的美景,属于空间顺序。根据写作背
景可知,甲文作者欧
阳修被贬滁州,政治失意,仕途不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表达了
豁达的态度和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
情怀;乙文记录作者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沿途所见所
感,表达的是作者对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没有政
治的意味。
故答案为:⑴低则屿高则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
⑵
C;
⑶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就是太守;②想不到茅
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⑷①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②甲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
之间,
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
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
详细地记录了游嵩山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
嵩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先
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
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
象;
⑵解答此题
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
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①语句通顺,成分
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②落实
字词,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参考译文】
(甲)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
得昏暗了;朝则自
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
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
这就
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
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
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
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
,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
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
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
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
位容颜苍老,头
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
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
到处叫,是游人离开
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
庐陵欧阳修吧!
(乙)二十日 从小
路往南走二十五里,沿途都是土冈和不规则的高地。走了很久,才看
到一条溪水。渡过溪水,往南从冈梁
上行走,往下俯瞰就看到了石淙。我自从进入开封
府,地势平坦舒展、宽阔无边,古人称之为“陆海”。
平地上难以有泉水,有了泉水又难以
有岩石。走近嵩山开始看到蜿蜒起伏的众多山峰,北边有景溪、须溪
等河流,南边有颍
水,但这些河流都盘绕隐伏在土堆沙滩中。只有登封县东南三十里的石淙河,是嵩山东
面
山谷中的流水,将往下流入颍水。一路上地形高低不平、宛转曲折,水都在地面下流,流
到这
里忽然遇到形状峥嵘的巨石。巨石突立在高高的山冈和峡谷之间,有一夫当关、扼险
制要的气势。水浸泡
到巨石胁下,从此水石交融,形态峭丽,变化万端。流水环绕的两岸
崖石,像天鹅延颈而立,又像大雁成
行而飞;矗立在水中的岩石,则犹如犀牛饮水、猛虎
卧伏。低矮的形成小岛,高大的形成平台,岩石越高
大,则距离水面越远,却又中空而形
成石窟和石洞。估计每块岩石的间隔,要以八尺计算,水流最大时的
水面,要以数丈计
算。水在山崖中间流淌,岩石峙立水上,石态水色,如肤如骨,景致极其妍丽。想不到
茅
草芦苇之中,竟令人顿时眼目一新。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亭看雪。雾淞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①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①
,
茶毕,即掉小
舟入湖。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 才一举头,已不觉自甜神醉
。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
②
梦中初遇洛神
③
时也。余
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
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
④
, 觅阿宾
⑤
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
归。草草领略,
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
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
寺。②东阿王:三国魏曹植。③洛神:洛水女神。曹
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
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⑤阿
宾:袁中道小名,是作者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________
②是日更定________
③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④草章领略,未及遍赏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同样游历美丽的西湖,【甲】【乙】两段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心绪却迥然
不同
。【甲】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张岱在大雪天夜赏湖山时淡淡的________;【乙】文
中,明代大
文人袁宏道的________之情跃然纸上。(横线处所填分别不超过5个字。)
(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试以文
中①②两个画
线句为例,比较写景手法的不同。
【答案】
(1)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
(2)①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
、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刚一抬头,已经不由
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
(4)【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
水,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
湖的神韵。【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
山色、花光、温风、
波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解析】【分析】
(1)①句意:(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汽弥漫的样
子;
②句意:这一天凌晨后。是:这;
③句意:我划着一叶扁舟。拏:撑(船);
④句意: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遍:普遍,全面。
(2)①重点词:俱
:都;绝:消失。句意: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
音都消失了;
②重点词:才:刚;已:已经。句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①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找出能体现
作者感情的句子。②
比较两文作者的感情。前者孤独寂寞,后者欢欣愉快。
(4)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
虑。甲文语言直白,叙事简单。乙文多运用比喻的修
辞,生动形象。要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故答案为:⑴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
⑵①接连下了三天
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
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⑶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
⑷【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水
,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湖
的神韵。【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山
色、花光、温风、波
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
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
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
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
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
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
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
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
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
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
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
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⑶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有:①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②动静结合③虚
实结合。④运用多
种修辞方法等;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虑。
【附参考译文】
【乙】从或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峦山崖之中,这时
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
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着小船进入湖中。山峦色彩如女子的眉毛
(的
色彩),春花的光彩如同少女的面颊,温暖的春风如同(醉人的)醇酒,湖水的波纹如同
(
平滑的)丝织品,我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
语来描写(这光景
),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曾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
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
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的僧房。
游览了六桥、岳坟、石
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来得及全面观赏。第二天早
上,收
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借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
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①
, 不待远离膝下
②
,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
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
③
于俗务,不得专意。又
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④
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
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
俩
⑤
人
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
⑥
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
⑦
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
指父母。③汩(ɡǔ):搅
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
与长子受
之》阅读附答案。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
里
、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已无可望之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力改故习 故自号曰醉翁也
D.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微斯人,吾谁
与归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 父 子 之 间 不 欲 昼 夜
督 责 及 无 朋 友 闻 见 故 令 汝 一 行。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答案】
(1)A
(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
(
3)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
父子关系;③担心
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解析】【分析】(1)A.都是“写”的
意思;B.第一个“望”:指望;第二个“望”:看;
C.第一个“故”:以前的,旧的;第二个“故”
:所以,因此;D.第一个“归”:回来;第二
个“归”:归依、一道。故选A。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
分之间也应该有
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原句的大意是:同时父子之
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
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
根据这个句意基本上就能划出停顿。
(3)回答时,先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
,根据题干要求,提炼概括答案。
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原文是这样说的:“恐你在家汩于俗
务,不得专意”“父子
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将这三个要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A
⑵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⑶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
子关系
;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
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
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
进行理解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
结合句意进行
断句。注意括号内的限制条件。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要结合文章的整体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
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
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
也不能指望
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
探讨,增长
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
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
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
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
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
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一定要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吗?”这一
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