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玛丽莲梦兔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0: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晚亭导游词-张晓风散文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冯水英
一、说教材:
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71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 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
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
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 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从引导学生观
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
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 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 认识角
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
学生动手操作,折纸 、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 此抽象的图
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
基础,为日后深 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
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
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 识阶段的具体情况。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
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
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
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
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
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 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
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 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 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的启蒙教育。
(3)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增 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
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 观察、操作、演示、实验、


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 基础上
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
律,采取了 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
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 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
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
动的教 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
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 ,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
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
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 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
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
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
谁能 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
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 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
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
有 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
———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 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
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


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
何况是大大的五角 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
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 ,让他们从开
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
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 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
学中的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课件出示教学图街 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
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 ,屏幕上
出现闪动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 br>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
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 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
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 建立
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
(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 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
写法。
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 )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
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
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


示天地,也看到了孩 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 亲自摸
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
平滑滑的),这样经 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 习,通过多种方式的
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 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
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 过程把这些
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
“数学上的角 ”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
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 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
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 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 线所组成的图形。这
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 问题思
考: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老师可以叫几 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
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 用重叠方法比


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
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 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
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角
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
无关。
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
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51job前程无忧上海-性窒息


经典美文阅读-谢词


宁夏财政厅-教师求职信范文


土十条-广西二本大学排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关于未来的作文


昆明八中-妇产科医生述职报告


心无旁骛什么意思-暑假趣事500字作文


西安翻译学院邮编-中秋节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