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余年寄山水
846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1: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东本科分数线-广西选调生网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
学案
课前课外预习内容: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
号。
学习任务:
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
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

优先解惑,有问题 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
点评。(6分钟)

第 1 页 共 1 页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 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

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 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
2
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
15
3
约 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那9应该是
9
学生在展示6×< br>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
了,我在教学前的 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这说明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思维放的比 较开,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门!所
以还要继续把交流和展示及提问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 习的。

第2课时 分数乘法(二)

课 题
课 型
学习
内 容





1、

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分数乘法(二)
五年级 教 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8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重 点
难 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学 案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 。互相
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






何求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导 案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6÷2=3(个) 6×12=3
立 布置课前
(个)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
尝 预习 页。

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2)继续让学生求出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学 案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组内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订正,教师评价。
导 案
按照预习中
学生存在的
问题,教师加
以点拨。









流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解 流讨论。
老师点拨

练习1、P8页1,






练习2、P8页2、
练习3、P8页3、这个题的单位一什么?

练习1、P8页4.
1、先独立答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第 3 页 共 3 页



自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总 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方面更加努力的。

课题
课型
学习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分数乘法 (三)
分数乘法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五年级 教 师
教科书第9—10页《分数乘法(三)》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1、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学 案 导 案
独 1、书p8第二题
立 2、水果店有680千克水果,其中香蕉占38,香蕉布置课前预
尝 有多少千克?五天卖出香蕉的14,卖出香蕉多少千习9、10页。
试 克?
学 案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由第四组汇报)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9页的一段 话。再让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
按照预习中

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学生存在的

12×12=14 14×12=18
问题,教师加
学 以点拨。
学生列出算式后,汇报小组重点进行汇报,为什么
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 < br>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
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的意

第 4 页 共 4 页

导 案



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 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
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1) 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
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
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 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14× 23 3529 78×
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汇报小组汇报完毕,请同学们提问,还有那些不懂
得地方
有困疑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为什
组内交流
组织解疑
么要用分数的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说一说:你能

老师点拨

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14× 23 35×29 78×
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
吗?
2、解决问题。
1、先独立答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第 5 页 共 5 页



(1)教科书第8-- 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第二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

课题
课型
学习
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五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8-21 页
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 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 br>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 简单问题。
学 案 新课标第一网
1、说一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18 页
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
方体?




以小组为单位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

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

2、认一认。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18页的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几何形体, 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
棱。

第 6 页 共 6 页
教 师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




导 案
布置课前预
习 18-21页。



学生自学后,小组之间交流。
3、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 br>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
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 研究。下
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7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
论。)

学 案

1、P20页1题
以小组为单位:订正,教师评价。




按照预习中
3、试一试
学生存在的
问题,教师 加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以点拨。
总和是多少厘米?
②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
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流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
老师点拨
解 论。


练习1、P20页1、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2、P21页3、

练习3、P21页4、这个题考察什么?

补充: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正方体
的棱长是多少CM?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长方体
第 7 页 共 7 页
导 案
2、P20页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1、先独立答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的长是宽的2倍,高与宽相等,长、宽和高分别多少CM?







展开与折叠

课题
课型
学习
内容




重点
难点
展开与折叠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五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2—24 页
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
识。
学 案
2、小组活动1:由立体到平面。
活动提要:(1)请同学们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
两个面上分别做上记号;
(2)用剪刀沿着棱将长方体(或正方体)剪
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完成由立体到平面的操作过程;


2、小组活动2:学生剪好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同形
布置课前预

习22—24

状的展开图。观察,交流,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中相对
页。
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的面的对应关系。

3 、由平面到立体。利用附页1,附页2中的图形进行操
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 织学
生交流。
做一做
1、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
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第 8 页 共 8 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教 师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
导 案






2、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先想一想,再
利用附页2中的图1试一试。



学 案
1、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








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教师评价。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流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
老师点拨
解 论。

按照预习中
学生存在的
问题,教师加
以点拨。
导 案

第 9 页 共 9 页



1、先独立答

练习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2、组内交流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
3、师生交流
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练一练
1、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说 出与1号、2号、3号面
对面的各是几号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先想一想,再利用附
页2中的 图2试一试。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做

上记号。


















育才二小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五年( )班 姓名: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 10 页 共 10 页

好奇心作文-总务处工作计划


外专局-校园心理剧


英国汇丰银行-jlgwy


就业推荐表-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以圆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年度思想总结


小风铃-英文合同范本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五年级班主任计划


今年春节是几月几号-上海三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