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评课 反思
农工商学院-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
、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
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
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
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
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
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
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
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
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
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
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与算理,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
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
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
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
于受
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
习,他们天
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
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
,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
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
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
br>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都得到进
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探索并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
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②结
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
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
力求体现: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
角色转变;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学会”变为“会学”,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
动化,重
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
发现法等多种方法
交叉进行,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
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
识的迁移规
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把
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
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
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
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
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
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
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
br>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课题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
题,本节课
你想学到些什么?打算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根据自
己的
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
自己原有基础提出来的,自然
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探究算法时,先
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
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
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
要学习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
种再创造工
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
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
且第二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
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
合最近发展区理
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
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馈,自然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解题
策略的多样性。这里尊重学
生的差异,鼓励创新,学生在交流反馈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会
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实践证明,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
对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信人
格的重要途径。
交流反馈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
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
,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
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
芽。
3、巩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
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
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
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
意识。第二题更贴进学生
生活。这样安排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符合课标对练
习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
具,数学学习
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与生活应当是紧密相连、
密
不可分的。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数
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今
天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用处,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
并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反思总结,适时升华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生自
我反思的一种极好的机会,这
里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并通过反思悟出新的数学问题,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
另外本节课还注意到板书内容的条理性、概括性、整体性、直观性等。
整节课贯彻愉快教育精神,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产生了积
极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了
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
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
作者:吕怀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28
更新时间:2007-11-13 10:40:4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同学们,你们会分桃子吗?猴妈妈有48个桃子,准备每个篮子
放10个,猜一猜,
拿4个篮子够吗?
1、指名用竖式板演:6÷3,18÷6,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2、口算:48÷4 480÷4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人看大家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出示情
境图)。
师:小猴子想吃桃子,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
子,想分掉48个桃子;为了公平,这两
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1)、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能会提出: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该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8÷2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
算。
(学生可以摆小棒,可以在练习本上计算,可以„„)
(3)请学生说过程。
(每
只小猴先分到2捆,又分到4根,也就是24根;口算,先算40÷2=20,再
算8÷2=4,最后2
0+4=24;列竖式„„ )
(4)分析竖式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列竖式的方法,顺势引导学生说出过程。
学生独立尝试中我认为大部分的
学生竖式计算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在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过程中,老师应该特别把错例举出,
再利用错例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讨论,在这样的修改过程后,最后呈现出正确的算式,我觉得这样更<
br>水到渠成,也更能加深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更深刻的理解。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
8÷2=4,把4写在个位是,2×24=48,所
以48÷2=24。)
教师板书竖式。
2、情境延伸,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对同学们想出
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办法来分,这时又跑
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是再贴一只猴子)它想干什
么呢?引导学生列式。
(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
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
样分?跟军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在纸上画一画。)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
分的过程,你在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
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
学生汇报过程。 <
br>这里老师特别要注意学生对十位上的余数,是如何分析的,如果学生没有写下来,
或在表述上不明
确,老师要注意引导发现。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十位)
师: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
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
数的十位上,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
的个位上。)
师: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啦 ?谁能说说?
《分桃子》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学习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
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回放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48÷2,学生很易口算出结
果,但对于竖式却不能正确
理解和正确计算,学生在尝试用竖式计算时,有以下
几种写法,而且这些错误在后续的几节课的学习中,
反复出现,非常顽固,很令
我头疼。
错误分析:学生对这种竖式的抽象写法不理解,对其过程
和笔算顺序也不理解,
更不熟悉,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反思教学:
(1)在教学过
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
桃子的时候,
第一次先分4篮,每个猴子得2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个十
除
以2得2个十,把2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
在48的十位的下面,4-
4=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
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
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
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
除数8的
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
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到在
用竖式计算时,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
和个位上的
数合起来,再计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及时归纳: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
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里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歌诀让学生记住除数是一
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法则:笔算除法从高位起,除数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每次只能除一位、除
数当姐余当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补充下面的歌诀内容:
“一位不够看两位”。“不够商1,0占位
”。
(3)反复练习,放慢进度。按教材编者的意图,以上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
而我认
为本内容适合两课时完成,可以这样划分内容和目标,第一节课只研究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位数,重难
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每一步的意义
及过程,以及除法竖式计算与加、减、乘法竖式计算顺序
的区别。第二课时再研
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在竖式计算中第一次商后,<
br>十位上还有余数的处理方法,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笔算除法的顺序和过程。
(4)课前要复
习运用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每一步
的意义,这些都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对理
解本节课竖式计算有帮助。如课前让
学生用竖式计算9÷2
18÷5,让学生回答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15 这个15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3 这个3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分桃子》评课稿
听了王璐玉老师上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学生的课堂气氛
比较活跃,不管老师提
到任何问题,学生都争着抢着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点非常值得
我们三(3)班的同学去学习。王老
师在课前先用故事引入新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
一家分面包的过程,这种课前交流,既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猴妈
妈给猴老大分得 面包,给猴老二分得 面包,给猴老三分得了
面包,给猴老四分得 面包,
王老师借猴子分面包的这种情境,对前面认识分数做了很好的复习,为学习
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分桃子这一环节,王老师也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四个桃子,并向同学们指出问题:“
这里
有4个桃子,猴妈妈应该怎样分,这些小猴子才不会吵闹?有的同学回答:”每个小猴子分
得这些桃子的
。这时老师便马上出示板书:“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
中一份是它的
”,让学生读 的意思。我觉得这样学生可能对 的理解也许会不够,应该让学
生尽情地说,或者再举一
些生活实例,不要每一个问题只是让一两个同学回答以后便问同学
们你们同意这个问题吗?我觉得王老师
你这么一问,不觉得每次同学们都会一致地回答“同
意”,你考虑到他们全部都掌握这一道题了吗?所以
我们应该给学生们一点考虑和发言的空
间。让同学们多举手,多回答:如果回答得对,老师给予肯定,如
果回答不对,老师再及时
纠正,不要老是让学生跟着你自己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会有什么起色的。还有
,在这节课
中,老师教同学们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时,应该让同学们上<
br>黑板写一写这个分数,老师不要一味地只是拿着一块小纸片自己在写,你会写,学生不一定
会写,
或许有些学生还弄不明白分数线上面该写什么,分数线下面该写什么,应该巩固一下。
在这里我给王老师
提个建议:就是一些词语的用词要恰当。比如:在给猴子分得几颗糖果不
应该是几个糖果,几只猴子而不
是几个猴子,如果老师用词不对,以后孩子们也会跟我们犯
共同的错误,认识分数这一内容上起来还是有
一定难度的,不管怎样,王老师在上这一课,
要求同学们动手画一画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
是它们的几分之几(比如 、 、
等),并涂颜色时,应该走到下面巡视学生是否会画会涂了没有,不
要总站在上面自己讲自
己的,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们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所以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达到
很好地教
学目的。一节课看起来不难,但上好它就难了,所以王璐玉老师上这一节课时,
他的落落大
方和许多好的方面还是值得我去借鉴与学习的。我想:“我会从这些老师们的身上学到很多<
br>知识”,相信我们在座的老师们都会有共同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