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步青-顺口溜大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人数47人,学
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教
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
有序思
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
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有部分学生好说好动,
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还不够好,尤
其是倾听的习
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
识,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
题的内
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
算问题,培养学生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
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
示
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
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
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
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
br>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
数据的关系。
5、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本单元需要渗透的
法制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币管理条例》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单元需要
渗透的法制内容为靠右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
六十条第一款 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本单
元需要渗透的法制内容为升降国旗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二条 依照本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的,应
当早晨升起
,傍晚降下。小小商店(回收空瓶子) 《中华人民共和
国节约能源法》 第四条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情感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
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
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
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
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
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
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课件、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
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
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
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
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
教学过程。
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备课时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
2、上课时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让学困生发言,辅导
点拨时解决学困生的困惑。
3、设计作业时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
困生当面辅导。
4、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
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
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
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
、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
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
的学习
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
教案。
(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
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
”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
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
上的
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
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类与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测验)
想一想,摆一摆和人民币的认
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找规律
总复习
总复习
课时
3
3
3
3
2
2
3
4
4
4
4
4
4
4
3
4
4
4
备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总复习
期末考试
4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
教材分析
行四边形、三角形
、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
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
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知识目标
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
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
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
的想象能力
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
情感目标
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3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知识目标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
的特征。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
流的能力。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提高学习兴
趣。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
形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
形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
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
涂成紫色,
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
、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
哪些涂成红色?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作业设计
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
合作,反
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拼一拼
三维
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
征。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
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
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复习所学的图形,准备一张正方形,长方形卡片,剪刀
所学的平面图形卡片,剪刀,书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一
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三角形。出示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在哪儿也看到过?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
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
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长方形纸怎样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
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4)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
师巡视。
<
br>交流探讨。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
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
四边形)
出示长方形,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将长方形轻
轻拉动。提问:现
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
个平行四边形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
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
组
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作业设计
1、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练习课
知识目标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
巧板,认识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感受物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预习课本第4页,并按图制作七巧板(家长的帮助下))
七巧板卡片,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有四条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是方方的、正正的。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x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
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七巧板
知道了什么?
怎么评呢?
谁拼得多?
作业设计
1、 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
用“20以内退
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
分三个
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
教材分析 出问题理解问题
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
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
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
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
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
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
知识目标
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
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培养掌握合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算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学习,研究探讨。共同讨
情感目标
论。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三维
11课时
十几减9
作探究,研究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快速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合
作,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回顾与复习“凑十法”。
小棒,课件,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
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
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学生多动
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
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
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
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
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
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
行计
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
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
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4—9=
作业设计
l.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
知识目标
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
情感目标
边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
重点
教材
分析
难点
法,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复习“破十法”,预习并尝试完成课本练习二。
小棒,课本,
1课时
法,提高计算能力。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互动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
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
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
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
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
全班每一个学生举
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
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二次备课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
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 14
13 17 19 12 15 18 16 11
9~
作业设计
1、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8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的思考方法。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在学习探究中体会团结协作,不断进步.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
复习“破十法”。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
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
法,这
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
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
可以采
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
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
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
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
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
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
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
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破十法
作业设计
1、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作业
2、个别学生另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7、6
知识目标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
的思考方法。
突破练习,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预习课本第14页。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
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
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
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
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
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
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二次备课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
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
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
系。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破十法
13—7=
l3—6=
作业设计
1、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个别学生另外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8、7、6练习课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
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
情感目标
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
理解“破十法”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蒙教育。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己喜欢的1题完成)。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课本,课件,直尺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
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
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
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
br>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二次备课
重点
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破十法”预习并尝试完成课本15页习题(每人选择自
教科书P1
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
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
15—8、ll
—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
6
、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
br>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
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
—9”、“13—8”卡片的学生
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
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
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练习课
10 13 16 9 11 17 12 14
18 15
8~
作业设计
1、 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个别学生另行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
知识目标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
的思考方法。
通过合作联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难点
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预习课本第17页。
小棒,课件,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
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出示例4:
破十法
作业设计
1、
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练习课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
知识目标
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三维
目标
情感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提高快速计算的能力。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
蒙教育。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重点
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破十法”,加深理解其含义。
小棒,课本
教学时数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
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四的其他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
破十法 是什么?
怎么用?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1、
完成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一)
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
知识目标
应用题。
三维
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
目标 技能目标
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学会看图理解图意
根据图意学会变简单的加减法的应用题
预习课本第20页。
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
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
画
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
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
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
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
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
法。(2)、(3)两题
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
减法。(可
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检验答案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根据情况给个别学生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知识目标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利用比较事物的多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熟悉比较两个数的方法
掌握比较两个数的方法
使学生熟悉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预习课本21页。
小棒,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
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
,
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
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
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
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
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
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
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
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
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
个。那么大
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
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
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
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
多,再想比较
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
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
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 12-7=
解答正确吗?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练习课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通过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预习课本第2223页,并选择性完成2题。
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
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
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
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
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
题,再列
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
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
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二次备课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例:小红和小丽每人
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
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相应的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
知识目标
三维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目标 技能目标
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归纳与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情感目标
惯以及生活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
教材
分析
难点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预习并独立完成课本第24页。
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
二次备课
重点
法。
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
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
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
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
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破十法
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
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
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
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
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
教材分析
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
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
性。
2.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
知识目标
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
中的作用。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
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
分类的方
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
情感目标
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分类(单一标准)
知识目标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到生活中处
情感目标
处有数学
重点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类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难点
方法。
预习课本27页。
各种形状的物体,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二次备课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
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
分钟) 汇报交流
二、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
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
意义: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方法:
作用: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根据情况个别学生另行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
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表达能力
感知分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观察能力,语言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
情感目标
于生活中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了解分类的方法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预习课本第28页。
各种形状的物体若干,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
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
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
同的
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
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
到一
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
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
到的本领
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
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
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
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
的方法来给小
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
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
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3、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另行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
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
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
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点:
教材分析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
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知识目标
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
三维
小。
目标
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
技能目标
读写100以内的数,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结合具体事物,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情感目标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
知识目标
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
的物体个数。
技能目标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三维
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
情感目标
与合作的能力。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复习11-20的组成
小棒,橡皮筋、课件,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
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
,数出l0
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
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
二次备课
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
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
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
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
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
果
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
呢?(100根)10个十是一
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
个地数,10个十是
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
br>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
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
根,再接
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
的数是什么
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
棒?(35根
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
成的)3个十
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
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
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100)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情感目标
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技能目标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
预习课本第35页。
小棒,橡皮筋,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
(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
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
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
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
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
二十四,学生跟读
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
师巡视指导。
(2)第二
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
答后,
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就写0”。因此写作:“
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
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
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
50……个位上
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
“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
位是十位,第三位就
是百位
。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
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
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个别情况另外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练习课
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通过练习,合作与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在不断的探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会读数、写数。
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 复习。
二、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二次备课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个别学生另行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
知识目标
的大小
三维
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及对新知的学习,发展
目标 技能目标
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通过对新知得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预习课本第41页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
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
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
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二次备课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
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
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
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
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
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
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
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
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
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
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
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
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
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多些,少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逐步建立数感。
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在新知的学习中,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初步了解多些,少些的概念
会用多些、少些来比较事物。
复习100以内数的大小。
不同颜色的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
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
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
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
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
的题目,我们就可以
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
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
二次备课
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
br>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
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
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
少一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作业设计
1、完成相应的新动力。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
知识目标
里面有几个十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情感目标
生的数感。
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
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预习课本第46页。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W wW.x kB 1.c Om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 互动新授
1、 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
B、
画图。圈一圈。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
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 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
2、 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以后怎么用?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
3、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知识目标
法。
三维
技能目标
目标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
情感目标
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了解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建树的方法。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预习课本第48页。
小棒,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
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
,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
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二次备课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
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
学生看正面
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
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
口
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30+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知识目标
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维
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目标
技能目标
力
情感目标
教材 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难点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预习课本第51页
自制小圆片,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
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
一小组
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
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
小圆片
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
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
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
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分小组学生
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
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
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
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作业设计
1、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
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
品的单价,会进行简
教材分析
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
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
的基本知识和懂得
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
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
现
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
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
动中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
知识目标
角,1角=10分。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
技能目标
算。
三维
目标
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
情感目标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
币。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4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
知识目标
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
学会简单的化聚。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
教材
分析
难点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掌握l元=10角,1角=10分
预习课本第52页。
人民币不同币值,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
用
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
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
二次备课
重点
角、分。
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
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
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
“谁知道l0角和l
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一)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二)
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
知识目标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认识人民币
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
复习人民币的认识,强化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
人民币(样板),硬币,课件、课本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
二、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
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
、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
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
面值吗?两
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
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
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二)
元 角 分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或练习题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三维
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简单的计算(一)
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
知识目标
计算。
能力。
情感目标
教材
分析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重点
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换算
会用简单的加法进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预习课本第57页
人命比(样本),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l
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
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
:1元是
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
=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加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
角=1元3角。
(2
)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
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
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
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
正。
2.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一)
5角加8角是几角? 知道了什么?
怎么解决?
以后怎么应用?
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应的新动力。
2、 个别学生根据情况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注:电子备课模板已上传,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作适当修改。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二)
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
知识目标
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维
通过对不同币值的换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
目标 技能目标
动脑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重点
教材
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分析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理解各种币值之间的联系
课前指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复习不同币值之间的关系
人民币(样本),课本、课件
1课时
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 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汇报。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
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