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城市?
财务统计-高中生物教案
龙源期刊网 http:
疫情过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城市?
作者:李铁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02期
涉及几乎所有城市、覆盖全民的疫情总动员,对我们的城市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从单
位,到社区,甚至
每一幢楼房,各种防疫措施都沿袭了农业社会村庄土围子的方式,各自为
战。
城市、社区、企业以及村庄各自为战,在体现出总动员的能力和效果的同时,也耗费了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
成本,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智慧城市系统为何失灵
在各地抗疫成果和经验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利用现代化
手段。例如充分发挥互联网
和手机信令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各自为战的战术效果。再比如,社区出入的二
维码,利用手机
信令和APP使用记录来确认14天内的行动轨迹。还有,各种以互联网社交工具为依托
的社区
与居民、物业与业主的沟通网络,利用大数据对从疫区返回人员的全面监测和追踪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企业和机构纷纷利用互联网开会和办公,在线教育迅速扩张等,都充分显
示了信
息社会的优势。
可是我们也有疑问,各级政府乃至于社区在这之前巨额投资建设的所
谓云平台和大数据中
心,包括所谓的智慧城市项目和网格化管理项目,对这次疫情防控到底发挥了多少作
用?
不可否认,少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更多与智慧城市有
关的设
施,在如此重大的防疫战争中,却可能处于瘫痪状态。因为这些数据中心、云平台和网格化管理等智慧化管理设施,从设计到投入建设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未来可能会丧失作用,原
因在于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封闭的数据系统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信息体系。政府部
门内部上报数据的传
统数据统计体系,已无法应对开放的社区或城市的人口变动状态。
二是数据规模不够导致应用的效果越来越差。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用户都要选择腾讯或阿里
的应用平台,原
因在于它们数据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可以支撑用户的云计算后台管理系统。一
个封闭的城市和社区,可能
会投资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但是没有规模数据支撑的后台管理和运
行,一旦要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引发的
巨大信息流量,显然就会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