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的清空风格
上海高考-消防安全主题班会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论姜夔词作的“清空”风格及其美学意义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工诗词、
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词八十多首,多
为记游、咏物和抒
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
br>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一
书中这样评价姜夔词作的风格:“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
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
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白
石词如《疏影》、
《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
br>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
也。” 因此人们用清空来概括白石词的创作特色,基本上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
他的清空风格有着独
特的美学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论述:
一、 意象的塑造与结构安排
读姜夔的词我们
可以看到,白石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通过清冷孤寂的意象传达出来。如
《齐天乐》一词: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词前原有题序,记与友人同时
以蟋蟀为题作词一事。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用词物象
都带上了冷寂、清寒的特点,如“凄凄”“哀音
”“无眠”“夜凉”“西窗夜雨”“离宫”
“伤心无数”虽然是咏蟋蟀,却把主体隐蔽其中,只描写物象
的特征。使读者闻之立生离别
之情。而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暗香》《疏影》,更是大量运用借代手法,把
作者的孤寂之情
连缀其中。此二词在咏梅之余,多有所牵附,着重抒发个人情感,这就造成了白石词有的
无
法从整体上去理解。给人一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印像。《暗香》、《疏影》二阕写梅
花,均以空灵跌宕之笔写清新峭拔之意,格调高逸,风韵骚雅,正是张炎所谓“清空中有意
趣笔力者”。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受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
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
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
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
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
片
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一首,开篇即言明是“旧时月色
”,引起回忆“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都是说的江南旧事,而“何逊而今渐老”,用典直接转
入现实。“香冷入瑶席。”点暗香题,
仿佛是连接回忆与现实的媒介。下片“叹寄与路遥”,说的是三国
时江南陆凯寄梅与友人范
晔,并附诗一首。诗中说:“折花逢秦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
春。”这里是
反其意而用之,说的是已好久不见故人消息,这时又
逢下雪,更是音讯难通,所以只好对着
翡翠酒杯垂泪。长记曾携手处下两句,又转入回忆,而结尾陡然一
转,当日千树盛开的梅花
如今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颇似周邦彦的六丑结句“恐断红,尚有相思
字,何由见
得。”把盛衰之感写的凄婉动人。全词的时空不停变化,架构疏朗,给人以自然清新,玲珑<
br>剔透的感觉。
而疏影一词中,“盈盈”代指梅花;
“旧时月色”化用了温庭筠的“唯向旧山留月色”
和周紫芝的“月到旧时明处 ,共谁同倚阑干”
“唤起玉人 , 不管清寒与攀摘”则化用了
贺铸词的“玉人和月摘梅花”
“疏花”则是化用了傅若金的墨梅诗; “寄与路遥”化用了
三国陆凯寄花月华诗; 此外 ,
“苔枝缀玉” 、“翠禽” 、“无言自倚修竹” 、“佩环” 、
“深宫旧事” 、“安排金屋” 、
“玉龙哀曲”等无不是化用他人的词句或是引用典故。这
些借代和化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即都是化用前人诗词中清冷的、哀愁的物象 , 这些意象
的集中使用 ,
不仅昭示了词人与前代诗人在心灵上悲凉的共鸣 , 更给阅读者一种情感冲击
力。
二、
凄清幽冷的意境塑造,虚处传神的手法
在意境的塑造方面,姜夔多留意幽冷清峻的形象,构成凄清幽冷
的词境。而且多采用侧
面描写的手法,善于虚处传神。
说到笔触虚灵 ,则不得不提及
《点绛唇 燕雁无心》 一首。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首点绛唇是姜夔三十三岁所作
,《白雨斋词话》评价这首词为“通首只写眼前景物„„
无限哀感都在虚处。”这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景
物,其实字字都渗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首
先在这首词中“燕雁无心”“ 数峰清苦” “黄昏雨”“残
柳”“凭栏”都是寂寞清冷的物
象。整首词的感觉是孤独寂寞的。其次,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自己的孤独
寂寞之感,而是借
物传情,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拟人、通感的手法借物表达出来。不写自己孑然一身,漂泊
无依,
而写燕雁随云去。不写自己内心孤苦,而写“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此句可谓是虚到灵
动之处难以尽言。此处写山峰不似传统描摹之法 ,以写形状风貌入手,而是以非常抒情化的
“清苦
”落笔 ,状景写物如此,虚得令人困惑 。何谓之 “清
”清淡、清澈中见迷蒙,如水
墨相和的画境。“苦”原本是味觉 ,
而词人却把它用来写岁暮天寒的萧瑟山容 , 形象极为
逼真;
这个“苦”字同时还融铸了词人自己的凄凉和思念于其中。一字双关 ,
把词人的悲
凉情结和现实的冷境表现得一览无余 , 词人的用笔炼字工夫可窥一斑。二是结处云:
“今
何许。凭栏怀古 , 残柳参差舞。 ”感伤时事 , 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
“凭栏怀古”下
仅五字咏叹 , 无限感伤 , 都在虚处 ,令读者吊古伤今 , 不能自止。
再看白石的名作
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词虽短小,
但却写得纡回曲折,含蓄而多不尽之意。依然是虚写领起全篇,莺声燕语
的温存仿佛在眼前,但终归是梦
一场。夜长与薄情对比,下片更是渲染出一片冷寂的感觉“淮
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格调高
绝。其意境清冷,完全不同于“杨柳岸,晓风残
月”那种哀婉凄绝,也不同于“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那种沉郁雄丽。王国维对白石词多贬
语:“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但对本词结尾
两句却特别推重:“白石之词,
余所最善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同上
)。在寂静无声的环境
当中,芳魂独行,冷月无声,客观的“外物”(冷月千山)与自己主观的内心活动
相互映照衬
托,从而暗示出词人蕴藏于心底的无限深情。
除了这两首以外,白石词中体现幽冷
意境和虚处传神的还有很多,如“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
满空阔。”在空灵处给人以很深的触动
三、
标志性话语的运用
白石在词中喜用清冷的字眼来描写景物。例如“寒” 、“冷” 、“凉” 、“清”
、
“空”
等 ,这些词语使整个词呈现出一种“刚”的气质。用这些清冷的字眼来描写景物是
词人
用悲凉的心情和冷峻的笔调来抒发和描写这个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
它们洗去了铅华和浮
尘 , 使整个词沉浸在清冷的境界中。
“刚”则是词人在创作过程中所传达给读者的一种气
质和心理 ,
“冷”则是词人所特有的悲凉情怀和独特的狷介人格。“刚”与“冷”的结合,
实际上就是词人用冷境委婉含蓄地向读者传达作者心中所独有的情怀。
用字统计:(注,所用白石词集来自网络,可能收录不全)
寒:32冷:14凉:19清:19空:18此外可以体现姜夔词特点的字还有:苦 9 梦
19
愁25 孤 10 幽 19香31
如下表
而颜色字的运用,结合上述寒冷清空的字词,则更易营造画面,引
人遐思,白石词中不
乏丰富的色彩,“红”、“绿”、“翠”、“银”、“金”等字眼活跃于其词中。其
中“红”、 “绿”、
“翠”居多,(粗略统计,白石词中这几字出现频率如下:红:30 翠 17
绿 30)有“红乍
笑,绿长颦”、“柏绿椒红”、“红莲”、“绿丝”“翠澜”“红萼”、“闹红”、
“翠叶”等等色彩词
贯穿白石词中。由此可见姜夔词善用对比强烈的颜色,不喜太淡的色彩,而造境时也
不免与
表示寒冷的词连用。在姜夔词中,咏植物的占不小篇幅,写梅花的共24处,莲花(荷花)
共7处,咏柳16处 还有咏茉莉等花的其他篇幅。而深究其意象的背后意义,也不难看出
姜夔清空风
格,应该是由表清冷的字眼、对比强烈的色彩、具有特定含义的自然景物三者组
成的。首先,梅花开于冬
季,正是百花凋谢之时,一枝独立,孤芳自赏,本就给人以清高孤
独的印象。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
不可亵玩,自然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而柳树历来
都是离别送远的象征,在白石词里更是加重了柳这一
意象背后的沉重感与孤独感。
姜夔的词虽有“香红”、“湿红”、“冷红”等字眼,但多强调所描写的
客观对象的特
点,白石之词中绚丽的色彩并未给人艳俗之感,而是在凄清寒冷空旷的境界氛围中得到淡化
和雅化。
通过以上分析姜夔的词的清空幽冷而富有色彩感的特点体现得再清楚不过。
其词意
象多以花木为主,他以色彩来描绘花木而冠之以情感,舍具体而求抽象,舍质滞而求空灵。
张炎《词源》卷下说:“词要清空 , 不要质实” 以“清空”独许姜夔,抓住了姜词最根本
的、
独具的风格之所在。刘永济在《词论》中解释“清空”说:“又按清空云者, 词意浑脱
超妙看似平淡
, 而意蕴无尽 , 不可指实。其源盖出于楚人之骚 , 其法盖由于诗人之兴 ,
作者以善觉、善感之才 , 遇可感、可觉之境 , 于是触物类情而发于不自觉者也。惟其如此 ,
故往往因小可以见大 , 即近可以明远。其超妙、其浑脱 , 皆未易以知识得 ,
尤未易以言
语道 , 是在性灵之领会而已。严沧浪所谓‘水中之月 , 镜中之象’, 是也。”
参考书目:论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
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讨 成松柳, 孙
泽 第 29 卷第 2 期2 0 0 8 年 4 月 衡阳师
范学院学报
清空姜夔:
姜白石 “清空 ”词境及其人文意蕴
2004年5月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3期 论宋代词学的“清空”
郭 锋
论姜白石清空峭拔的词风
庞维跃 新疆大学学报 第37卷第四期 2009年7月
姜夔词全集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刘熙载 艺概
张炎 词源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