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野野村龙太郎-新加坡中介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五()班共有学生()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
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
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
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
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
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
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
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
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
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
数、带分
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
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
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1 8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
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
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
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
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
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
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创
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
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
学习,
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
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
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
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
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
2006年2月8日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2 8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
一
期初复习
2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验
算,并能比较熟练地求积和商
的近似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
理等思
维能力。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
比较的
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
顺序,提高
计算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
思路,
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
思路。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理解小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难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
5
3 8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
16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
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
写。
3.使
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长方体正方
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难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3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
实践活动1
复习2
5
7
三
简单的统计(四)
4 8
4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会把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补绘完整,并能
对统计
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渗透统计思想。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制图的关键处和对数据的分析上。
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渗透统计思想。7
11
四
数的整除
17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公约数、
公倍
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
有条理、有根
据地进行思考。
2.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
数
),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和最小公倍数。
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约数和倍数
22、能被2、3、5整除的数的
特征3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
4、最大公约数2
5、最小公倍数5
5 8
实践活动1
复习2
11
14
五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8
1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
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
另一种书写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
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
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的应用题。重点:使
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L”,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
所表示
的实际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1、分数的意义2
2、真分数和假分数4
3、分数的基本性质2
4、约分2
5、通分2
6 8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
复习2
14
19
六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1
1.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法则,并能够比
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
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运算
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
算。
4.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说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各表示什
么意思
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概括的能力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
7 8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复习2
20七期末复习5过复习,把本册教材
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查漏补缺,使
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其他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并
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
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