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渗透作用

余年寄山水
984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5: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海南省人事考试网



渗透作用限训
1.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KCl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B.K
+
能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 吸水膨胀破裂
C.KCl能使红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导致红细胞破裂D.红细胞在KCl溶液中发生渗 透失水,导致破裂
2.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后其发生复原表明细胞仍保持活性
C.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D.30%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甲、乙、丙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隔
开,一段时间后 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
1
>h
2
,在达到平衡后,甲 、乙、丙中蔗糖溶液的浓
度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丙>乙 D.无法确定

4.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 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
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
B.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图甲中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5.如图所示,容器 A 中含 0.02 mol L 蔗糖、0.06 mol L 葡萄糖,容器 B 中含 0.03 mol L 蔗糖、0.04
mol L 葡萄糖,A、B 间隔一层半透膜。第一种情况:半透 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
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 况下的液面高度情况是

A.一样高;B 高于 A B.A 高于 B;B 高于 A C.B 高于 A;A 高于 B D.A 高于 B;一样高

6.某同学设计的渗透 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
的长颈漏斗 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不考虑酶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影响)。有关该实验描
述 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然后上升

第 1 页 共 8 页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C.在烧杯中加酶后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D.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7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均发生渗透作用 B.丙溶液浓度>甲溶液浓度>乙溶液浓度
C.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内外水分子的相对数相等 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涨破的乙细胞的膜由一层单位膜组成
8.图1中a、b、c为不同浓度的同 种溶液,图2是一段时间后装置1与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曲线,a、b起始液
面高度均为H。则图1中 a、b, c浓度的关系是( )

A.c>a>b B.c>b>a C.b>a>c D.a>b>c
9.如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 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
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 M
A
、M
B
、M
a
、M
b
表示。一段时间 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
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
1
、h
2
, a、b的浓度分别为M
1
、M
2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h
1
﹥h
2
,M
A
=M
B
,则M
a
﹥M
b
B.若h
1
=h2
,M
A
﹥M
B
,则M
a
﹥M
b
C.若M
a
=M
b
﹥M
A
﹥M
B< br>,则h
1
﹤h
2
,M
1
﹤M
2
D.一段时间后,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
10.将等体 积的10%的麦芽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分别注入U形管甲、乙两侧(如图),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溶剂和果糖
分子通过,不允许麦芽糖分子通过),整个过程中液面变化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B.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C.两侧液面等高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11.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 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
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 2 页 共 8 页




A.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
B.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
D.图丁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但吸水能力最强
12.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 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
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 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 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D.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13.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中进行的如下实验中, 结果不正确
的是( )
A.若a侧为红墨水(显色成分为大分子物质)b侧为清水,开 始时两边液面高度相同,则达到渗透平衡后,a侧溶
液颜色变浅
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 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达到渗透平衡
后,b侧液面 高
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 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达到渗
透平衡后,b侧液面高
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 达到渗透
平衡后,b侧液面高
14.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 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A.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水稻和蕃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C.根尖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
D.水稻培养液中 Mg
2+
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细胞不吸收 Mg
2+
还往外排出它造成的
15.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R及S,并被 一半透性膜(X)隔开(如下图),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 较低)。图a中黑色的深浅即代表浓度高低。当U形管内已达到平衡时,两侧液面

第 3 页 共 8 页



及渗透压情况分别是(参看图b) ( )

A.右侧较高,两溶液等渗,即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且右侧为高渗,即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为低渗,即浓度较低 D.两侧高度相等,且为等渗,即浓度相等
1 6.如图是达到平衡的渗透装置,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此时漏斗内(S
1
)和漏斗外( S
2
)为两种不同浓度
的蔗糖溶液,液面的高度差为 h,初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时水分子从S1
到S
2
的速率小于S
2
到S
1
的速率
B.此时漏斗内外液体浓度大小关系为S
1
小于S
2

C.若向漏斗内加入蔗糖酶,则 h逐渐变大直至重新达到平衡
D.若漏斗内外是不同浓度 的硝酸钾溶液,平衡时S
1
的浓度大于S
2
的浓度
17.如图P< br>1
、P
2
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单糖无法通过P
1
但可以通过 P
2
),实验开始时锁定不动,A室内为0.4molL蔗
糖溶液,B室内为0.2m olL葡萄糖溶液C室内为0.3molL葡萄糖溶液,达到平衡状态后打开开关让其可自由滑动, P
1

P
2
分别如何移动

A.P
1
向左、P
2
不动 B.P
1
向左、P
2
向左 C.P
1
向右、P
2
不动 D.P
1
不动、P
2
不动
18.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 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
体积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液泡中水没有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外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 D.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19.红细胞在低滲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 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
溶血。为了探究红细胞在不同溶质的 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分别将红细胞放入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观察
其是否发生溶血,结果如下 :

第 4 页 共 8 页



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
物质 蒸馏水
NaCl
溶血时间(min) 1.00 不溶血
NH
4
Cl
9.67
NH
4
Ac(醋酸氨)
7.65
NaNO
3

不溶血
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红细胞在等滲NaCl溶液中不发生滲透作用 B.人红细胞对NH
4
+
的通透性大于对Na
+
的通透性
C.离于进出细胞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D.人红细胞对Cl

的通透性大于对Ac的通透性
20.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是半 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先在左右两侧各加入等量的0.1molL的蔗
糖溶液,然后 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淀粉酶。一段时间后,再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并水 浴加热,则两侧的液面高度及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砖红色现象 B.两侧液面不变,两侧均无砖红色现象
C.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只有左侧有砖红色现象 D.右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砖红色现象
21.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 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显著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速率。如图是将相同
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N 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细胞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变化曲线图(曲
线上O点对应的NaC l溶液浓度是细胞涨破时的NaCl溶液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释肾小管上皮细胞悬液时,可选用浓度为150 mmol·L的NaCl溶液
B.曲线上A点对应浓度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点对应浓度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C.若将人工脂双层膜囊泡置于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其吸水能力低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D.若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浓度升高,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水量减少
22.如图为两种常见的渗透装置(图中S
1
为0.3 molL的蔗糖溶液,S
2
为蒸馏水,S
3
为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 ;
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且S
1
、S
2
与S
3
的体积均相同,初始时
半透膜两侧液面高度一致,一段 时间后向装置甲的S
1
中加入蔗糖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A.实验刚开始时,装置甲或装置乙中水分子从S
2
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第 5 页 共 8 页



B.装置乙的现象是S
3
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
3
侧和S
2
侧液面持平
C.装置甲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D.若不加入酶,装置甲、乙达到 渗透平衡时,S
1
侧溶液浓度小于S
3
侧溶液浓度
23.将两个细 胞液浓度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相
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24.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一段时间以后 ,当漏斗管内
的液面不再变化时(如图乙所示),
h
1

h
2
分别表示两个漏斗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B的浓度高于C的浓度 B.图乙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甲中A的水 分子扩散到B中的速度大于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C中的速度,即使达到渗透平衡,B的浓度仍高于
A
D.图乙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中的速度等于B中的水分子扩散到A中的速度
25为研究盐碱地区不同树种抗盐碱能力,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叶绿素
树种
a+b(mg/g)
花棒
胡杨
枸杞
非盐碱地树种
0.8937
0.6970
0.5677
1.38
a:b
1.89:1
1.43:1
1.14:1
3:1
灰分
(g/L)
68.9
87.1
221.7
50~150
不同浓度 (g/L) 质壁分离数P(%)
3
0
0
0

4
0
0
0
5
58
0
0
6
70
0
25
7
81
0
50
8
100
54
68
10
100
86
100
A.根据表中质壁分离数据分析,3类耐盐碱树种的抗盐碱能力由大到小的关系是:花棒>枸杞>胡杨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与非盐碱地树种相比,长期盐碱胁迫对3种耐盐碱树种的光合作用起抑制作用
D.耐盐碱 植物包括泌盐植物和非泌盐植物。已知非泌盐植物因无盐分的排出,叶片的灰分含量很高。由表中数据
可 知,3类树种中属于非泌盐植物的是枸杞
26.“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②单 克
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③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 成细胞融合
后,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④基因工程中用同种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运
载体和目的基因,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为了保证成功率,需将获得的产物 筛选后导入受体细胞⑤为了快速
繁殖无子西瓜,需筛选出特定的体细胞才能进行组织培养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27.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 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
水示意图,图乙表 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
时细胞有 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6 页 共 8 页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由图乙可知漏斗 中溶液吸水速率在
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 ______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构 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 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 说明细胞在________,细胞能否无
限吸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 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
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____ ___.
28.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 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
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B 为蒸馏水,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如果要利用图乙细胞制备 细胞膜,则应将图乙
细胞放入_________中,使其吸水涨破。该操作的原理是利用细胞的___ ______。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 ___(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 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
侧液面___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 或“等于”)。
(4)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 即可从高浓
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 K+ 通过该膜的方式是
____。
rr
40.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
Amp

Tet
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
rr
失活(
A mp
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Tet
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
粒 载体用
BamH
I酶切后,与用
BamH
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 NA连
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
未被转化,有 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
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 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 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 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 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
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并且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
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
还需使用含有原因是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 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

第 7 页 共 8 页



答题纸
27.(1)a________b. ________, a________b.
(2)________(填序号), 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28.(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
(3)_____(填“高于”“低于”或“ 等于”);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______________。
40.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第 8 页 共 8 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立志成才演讲稿


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节能环保标语


滁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计划


上海书城网站-情歌歌词


江西师大研究生院-三年级班主任计划


ghost使用-社区述职报告


关于想象作文-中学教师工作总结


乌龟作文-七年级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