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讲课教案
大学章句集注-贵州大学分数线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
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
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
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
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还要求学生学
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
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
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
物体形状。
2、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
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
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五、教学措施: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约2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1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
学生学习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的基础
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
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
合数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
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
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
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
联系又很不骗你,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
难。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握因数、倍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
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并学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及奇数、
偶数的概念,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3、5的倍数的规律,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
数。
五、教学措施: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约7课时
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3课时
2课时
2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将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三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能够对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识别,认识了一些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特
征、周长与面
积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
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
方厘米、1升及1毫升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学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作用,
学会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5、能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6、在探索过程及“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中,让学生发
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
意义,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学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五、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时安排:约1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探索图形 1课时
3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因数、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特征
的基础上开始对分
数进行系统的学习。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数、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
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
与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期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
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
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会了简单的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
数,倍数等概念,掌握2、3、5的倍
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打下了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把假
分
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理解和学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
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概念,能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学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
法,理解并学握求
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措施: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等。
六、课时安排:约16课时
分数的意义 3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课时
约分 3课时
通分
4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且对对称
、
平移等现象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本单元安排了四个例题,每道例题的知识点各有侧重,
层层递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换内容的感性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为之后深入探究图形与变换的内容
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
并结合学生熟
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
立探究出来。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在方格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度,并画出
旋转后的图形。这一单元的活动要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亲
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
能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
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
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
2、能清楚地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能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和学握新知识,获得克服困难的成
功体验,感知学习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空间想
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画出把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感受
并体会平移、对称、
旋转在拼组鱼图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画出把图形旋转90度
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对称、旋
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五、教学措施:
多媒体课件、利用学具等。
六、课时安排:约2课时
图形的运动(三)
5
2课时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
元学习的内容是属于“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运算,它包括: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握了整数、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
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的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学情分析: <
br>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
的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
的问题来理解和学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
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
br>2、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现合性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尝试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4、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掌
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一般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加
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教学措施:
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等。
六、课时安排:约7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6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其中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
图。本单元集中安排了折线
统计图及其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由天在前几册中学生
对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单元教科
书的重点是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的感知以及读图与绘图。
二、学情分析:
在前
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
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
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在关知识,本单元教
材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谁知
的基本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以——折线统计图,在这里结合具体
实例集
中编排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分析、绘制与简单应用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
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
中发现数学问题。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
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利用平移来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五、教学措施:
多媒体课件、利用小组合作等。
六、课时安排:约2课时
折线统计图
7
2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
主要以“找
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
略
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
赛
马”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对于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
的规律等都
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天平、学具及图示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
问
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
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
以“找次品”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措施:
多媒体课件、利用学具等。
六、课时安排:约2课时
数学角——找次品
2课时
8
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复
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
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
定基础。教材的主题图呈现学生讨论图,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
全册教材内容进
行整体复习,讨论的内容用对话框作了提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
学完本册教材后,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可能还不太清楚,对本册教材
重点内容了解还不够透彻,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遇
到一些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意图引导学
生进行系统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全册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学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整理和
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使学
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沟通这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整理和复习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
多媒体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约4课时
数与代数
3课时
空间与图形 1课时
观察物体与统计
1课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