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餐饮广告语-实习单位鉴定意见
全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3人。担任这
个班教学工作半学期年,在这半年的数学教学中,
我认为这个班从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
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氛围较好。
学生能自觉地遵守班级纪律。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但也有
一部分中下等
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综合以上情况,本学期重点抓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重点检查他们的家庭作
业,上课时
多提问,并成立一对一帮组小组,是这部分学生尽快把学习刚上来。
二、 教材分析:
本
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
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
基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
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素材的选取凸显生活化。
2、
在继续保持情境串的前提下,信息的呈现趋于多元化。
3、 整合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4、 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升,感受教学建模的过程。
5、
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增加数学味。
6、 做好学段衔接,拓宽知识视野。
三、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
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
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 结合
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假分数,
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或者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
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
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
运算;会进行分
数与小数的互化。
4、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意义,会正确的
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
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7、
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
线路图。
9、
结合具体事例,能根据制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
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制折线统计图。
11、
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
的空间观念,发展形
象思维。
3.
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
合情推理能力。
4.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发展
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再次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和数学结论
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4、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包括:认识正负
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统
计;长方体与正方体;可能性;数学与生活。
全册教材重、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册达到的水平:
期末学生的观察、计算、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新的提高。
四、
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
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
行思考问题的
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
2月10日—2月16日
17日—23日
24日—3月1日
2日—8日
9日—15日
16日—22日
23日—29日
24日—34日
3月30日—4月5日
教学进度
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加减法(一)
分数加减法(一)
方向与位置
分数加减法(二)
分数加减法(二)
分数加减法(二)
统计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日—12日
13日—19日
20日—26日
4月27日—5月3日
4日—10日
11日—17日
18日—24日
25日—31日
6月1日—7日
8日—14日
15日—21日
22日—28日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
可能性
数与代数(一)
数与代数(二)
数与代数(三)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三、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3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的加减法(一)
10课时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课时
第四单元:方向和位置
6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二) 6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
5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2课时
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
1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 2课时
数学与生活
3课时
四、课时教案
课题
1.认识负数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
反意义的量,能借助
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
,体会正、负
教学目标
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
重点难点
主备教师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上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次先学后教
1.吐鲁番盆地日温差特别大,3月份日平均最高气温在零上13
℃左右,日平均
最低气温在零下3 ℃左右。零上13 ℃与零下3
℃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比海
平面低155.31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呢?
分析与解答:
(1)以0 ℃为分界线,在0刻度线以上为( ),在0刻度线以下为(
)。
(2)零上13 ℃,用( )表示;零下3 ℃,用( )表示。
(3)
比海平面低155.31米是说,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在海平面以下(
)
米,用( )表示。
(4)( )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
)是负号,不能省略。
2.正负数比较大小时,( )>0>负数。
3.(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次先学后教
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1.如果班级转入3人,用+3表示,那么转出1人,则可
以用-1表示。
2.
支出与收入。
3. 进货与出货。
总结:1.
通过预习知道用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 )意义的两个量。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的是约定俗成,例如增加、盈利等用
(
)数表示,减少、亏损等用(
)数表示;有的需要先规定好,如向东走100
米记作+100米,向西走100米,就记作(
)米。
1.下面的数,正数有(
)个,负数有( )个。
-3 +11 8 0 -1.2 +80
当堂
练习
2.读写下面的数。
-5读作( ) 正三写作( )
负十六写作( )
3.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东与西相反,那么他向西走2千米记作(
)
千米。
1.
认识负数
零度以上
零度以下
板书
设计
海平面以上 海平面以下
地面以上 地面以下 收入
支出 盈利 亏损 „„
意义相反的量
正数 > 0 > 负数
课后
反思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分数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 :在说一说、画一画、分一分等活动中感悟单位“1”的含义,理
教学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
欲望。
重点难点
主备教师
1.建立单位“1”的概念。2.理解分数的意义。
上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次先学后教
1.读教材第9页例题。
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
皮泥的几分之几?把4块黑
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
(1)理解题意。
把1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
,求每人分得的橡皮泥各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就是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橡皮泥数量。
(2)解决问题。
可以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
)。把4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1块占这样的一份,也就是占这个整体的
( )。
3.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表示,通常把它叫
作单位“1”。
4.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的数,叫作
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 )。
第二次先学后教
结合课本情景图中相关信息,把
4张黄色的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
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先思考,再提问回答,并让学生说明
原因)
当堂
练习
1. 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表示有( )个( )。
2
2.
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15
分数的意义
板书
设计
一个物体
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许多个物体
课后
反思
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