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萌到你眼炸
592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7: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公务员补录-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 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 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
程。20世纪中叶以来, 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
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
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 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 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
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
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br>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 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 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
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
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
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 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
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数学教学活 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向学生提 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
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 进教师的教学;应建
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
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 感与态度,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
影响,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吧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
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区。
二、设计思路


(一) 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 下简称《标
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 间具体划
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 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
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 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 能的目标动词,而且
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 词,从而更好地体
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掌握
灵活
运用





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
验.
主动参与 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
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联系.
了解
(知识)
理解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 (或意义);能根据对
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
务.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三)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
习领域.课程内 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斤毫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
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估计
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
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 图形,由几何图象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
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 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
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 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
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 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 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
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 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
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 度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 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 明或举出
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 能运用数
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 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
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 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
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 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四)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 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
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课程实施建议,<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参考.
第二部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 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
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 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 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
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 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
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 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考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
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
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 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 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
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 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
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 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
出数的 过程,认识万以内
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
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
算的意义,掌握必 要的运
算(包括估算)技能。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
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号的过程,认识 有理数、实数、
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数、负数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
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
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式、方程、 不等式、函数等进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
解简单的方程。 行描述。
体和平面图形 的过程,了
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
形, 感受平移、旋转、对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 体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
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对简单的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
测量(包括估测)、识图、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称、相 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
作图等技能。 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
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识图、作图等技 能;体会证明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
述和分析过程有 所体验,*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
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析 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
推理技能。
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
象。 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 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
能计算一些简单时间发生的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

可能性。 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
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
的数据处理技能;进 一步丰富
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
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
生的概率。
第三学段(7-9年级)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能对现实生活 中有关数字信*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
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信息作 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对简单物体 和图形的
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念。
*在 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
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 空间几
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
空间观念。 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
几何直觉。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收
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
的归纳 与类比。 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
理能力。 的猜测。
*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
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能用实例 对一些数学猜想作
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
理性作出有说服力 的说明。 程度或推断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 并提出
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同的解决办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
的体验。
学会与他人合作。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
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
数学问题。
*尝试从 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并能有效解决问
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
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
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程的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
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考试吉祥话-生物技术论文


保定技术学院-公务员年度考核


孙中山简介-购销合同样本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新疆一本分数线


北京首钢工学院-雅思简介


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八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五一节的来历-福建会计


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库-华师教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