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到底难不难

余年寄山水
926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7: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获益匪浅的意思-储备店长


小学数学到底难不难
“牛吃草,草在长,相对速度是多少?”面对这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相信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感觉,如今的小学
数学真难。但在日前首次在沪召开的中国 教育学会小学数学
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全国各地的专家表示,上海的小学
数学从教材要求来 说难度并不高,但由于教学、作业、考试
“超载”,才显得“那么难”。
课程标准,上海<全国
不少家长感觉如今的数学教材中,复杂的应用题、绕着弯的
思 维训练等很多,难度远比自己当年读书时大。市教委教研
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姚剑强却认为,事实正好相反 ,教材难度
“不升反降”。
纵向来看,本市当前使用的二期课改数学教材,基本内容比
一期课改时有所减少。如“数的整除”,原本放在小学五年级,
但由于概念比较多,现已推迟到初中预 备年级再学。横向比
较,上海版一至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比全国版少16个
课时,部分学习 内容也比全国版学得晚。如统计概率知识点,
“全国版”教材将“平均数”概念放在小学三年级,而上海 版则
推迟到五年级。“无论从课程标准,还是从教材难度来看,上
海的小学数学,都不算难。” 姚剑强说。
数学思维≠“脑筋急转弯”
那小学数学难的感觉从何而来呢?老师和专家分析,难在两
第1页共4页

方面:一是把教材中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的高层次内容,
“扩散”到所有同学,无形中提高了教学 要求。二是奥数“普
及”,渗透到课内外,造成“超载”。
家长徐女士说,她小学四年级的儿 子的数学作业,经常把本
科生、硕士生家长难倒。比如三年级时曾有一道题:“在啤酒
节上,每 买3瓶啤酒,会免费换赠1瓶。小强共买了30瓶,
最后拿到多少瓶啤酒?”这道题,其实是个连环套: 30瓶共
获赠10瓶;这10瓶,每3瓶还可以再获赠1瓶,共3瓶;
这3瓶,还可再赠1瓶; 最终的答案是30+10+3+1=44瓶。
这种原本只供少数优秀同学的“余兴”题,变成了普遍要求 ,
家长不禁感叹:“脑筋急转弯,成人都想不出,孩子怎么办?”
[page]-->“用& lsquo;脑筋急转弯’训练数学思维,是一
种误区。”市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 理事长、数学特级
老师曹培英认为,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像把水倒进沙子,自
然渗透数学理念、 培养思维,而不要拔高,为难学生。培养
数学思维,老师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本次年会上,一师附小徐蔚老师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比较快慢》的公开
课,不急于告诉结论,让学生自由讨论, 自行摸索出不等式
传递、传递的逆反性等数学规律。“数学思维训练,一定要水
到渠成。” < br>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 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第2页共4页


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 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
可。可 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 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 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 ,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考试=“条件
反射”?
把 相对不难的教材“教得难”,根本原因在于考试难。不少老
师说,中考、高考的数学都是关键,应试压力 难免传递到小
学,这也反映在考题上。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 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 明确的职责。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 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第3页共4页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 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 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据了解,目前小学数学考试的内容,主要
有计算的熟练程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综 合应用等几方
面。前两者主要靠机械操练得分,训练“条件反射”;后者多
要靠奥数技巧来化解 。于是,一方面学生为了搏基础分,搞
题海战术,把数学变成“单位时间内计算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为了搏最后两道“大题”,花费大量时间课外加学“奥
数”。
“应当从知识技能、 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等诸方面,
建立多元开放式的考试体系,让学生从‘题海& rsquo;
中解脱。”一师附小教师曹志霞对比了中外小学数学考试的不
同模式后建议。上海 实验小学徐颖老师更进一步,展示了数
学考试变身“游园嘉年华”的新尝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减轻对考试的心理负担。
第4页共4页

中秋是几月几号-陕西高考时间


优秀学生事迹材料-喀麦隆签证


哈特福德大学-小论文格式范文


国家知识产权局招聘-西科大教务处


百科知识竞赛题-图案签名


2015北京高考-市场总监


销售心德-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慕尼黑工业大学-十八大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