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典故的著名故事有什么
校本课程-秋季育儿知识
爱国的典故的著名故事有什么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
重要的传统,也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从古至今有什么爱国典故呢?下面
由
给大家介绍爱国的典故的著名故事吧,仅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
勤奋好学,胸怀
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
参与法律的
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
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
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
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
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
屈原的
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
秦国订立黄棘之盟,
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
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
幼子子兰等
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
放逐到江南。公元前
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
破灭
,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
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
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
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
1
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
俗。
爱国的典故:苏武牧羊典故出自 班固《汉书;苏武传》,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
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
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
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
,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
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
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
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
作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
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
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
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
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全文表达忠贞爱国的精神。
爱国的典故:志同道合志同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
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
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
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
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
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
2
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典故意思: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
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
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
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
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