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余年寄山水
755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18: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曾宪梓中学-中餐宴会礼仪


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店门口小学 包婉芳
关键词:分类 思考 无痕化 深入化 简单化
摘要: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
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 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
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 br>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
需要形象支撑的特 点。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
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 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
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 化,便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分类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
分类 ,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可
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
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
的需要、数学学 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
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 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
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 与结果的关系,
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
和多样性。”
分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完1—5的认识之后,就作为第一个数
学思 想性教学内容,正式和学生见面,可见,分类思想方法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
基础性和重要性。分类思想是 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
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 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
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教学者,将分类的数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 中,能处理好教学内容过程与结
果的关系,使课程内容的呈现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一、分类——概念的引入无痕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准 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小学阶段,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不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 物的支
撑。分类必然存在分类对象,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形象支撑的特点。
案例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演示天平 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平衡或倾斜的现象,
得出如下式子:22+30=50,100﹥80,80﹤1 00, 80+X=100,80+X﹥100,80﹤2X
3X=180, 100+Y=3×50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
的。
第二部分,学生分类活动后,汇报如下:
(图1)

(图2)
学生分类的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在一次分类基础上,教师引导进行二
次分 类。对于分类工程越是精细,思维越是清晰和深入。不管哪种分类方式,
两次分类后,都得到“含有字母 ”的“等式”这一子类。教师指出今天的学
习对象就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方程是在“等式” “含有字母”两个
概念之上形成的新概念,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借助这样的一些式子为载体,

< p>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方程”的摸样,有利于他们初步认知“方程”。
同类事物“方程 ”的关键属性,由学生从一定量的同类事物“式子”的
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学生初步认知方程意义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掌握这一
子类——方程,共同、关键属性的过程。以“看得见的式子”为依托,通过子类之间比较,发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抽象概括出子类中“方程”
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 概括出本质属性,发现新知——方程的定义!
分类,可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旧知识之间 的比较,概括等思
想活动,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对概念的关键属性认识更加清晰。方程概
念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分类——概念的理解深入化
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 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
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 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
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1: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广角》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教师出示1、2两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很快得出12,21教师板书:
师:观察这两个两位数,你发现什么?
生:12,21相互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交换法”。
第二部分:教师出示1,2,3三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思考后得出12 ,21,23,32,13,31。汇报时,教师要有意将6个数字
分类板书如(图1)
师:看看着6个两位数,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组?


(图3)
在第一部分的铺垫下,学生一般都会以交换数位的两个数为一组,分成3
组,板书上分割线。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找“序”。
师:刚才我们是拿两张数字卡片,用交换的方法得到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思考。
师提示:“我们在拿两位数的时候,需要拿几次数字卡片?”
生:两次
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拿的顺序将这3张卡片分成两组。师示例并板书:

第一次拿 出数字1,把1放在十位,可以和剩下的2,3放在个位,分别组
成12,13。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 做“固定一位法”。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
往下拿?
与学生一起完成。

师:如果第一次拿的数放在个位,会是一组什么情况?
生:21,31;12,32;13,23
师:你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拿卡片?请你们拿卡片,分一分,写一写。
第四部分,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13,12;23,21;32,31
31,32;23,21;12,13
由汇报的结果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
第一部分是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学习的经验积累 ,交换位置的方法可以得到
6个两位数。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的思考过程直观呈现,对于低年级学生 来
说,无疑是必要的,如果止步于对事物的感知和经验,忽视对本质特征的抽象与
概括,势必影 响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思考更有序?运用分类,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找“序 ”,如何让学
生找到“序”,理解“序”,甚至可以模仿创造出自己的“序”?如何让“序”更
完美?
学生分类能力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从根据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如
颜色,形状 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概念,
即客观事物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第 一次,引导学生将6个两位数分组,以交换
数位数字为依据,2个一组,分成3组。第二次“固定法”, 通过学生的操作步
骤,一个两位数,要拿两次卡片,将3个数字按照“拿”的动作分成两类。固定
一个数位,分层思考,不仅组间标准统一,组内标准也得到统一。对分类方法和
标准的思考,不断完善 “顺序”。“序”,从抽象变得形象可见。分类标准的不同,
6个两位数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学生从开始 的运用分类找“序”,到后面的运用
分类理解“序”,创造“序”。 学生对“序”的理解,清晰明了,逐步走向深刻。
分类,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标准明确,层次清晰才
能不重复,不遗漏,体现有序思考的全面性。分类,加强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 br>面性,为三年级学习《排列与组合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br>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组建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
全面发展的过程。分类 中的逐级分类,逐级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
用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对每个子类的情况分别 讨论,各个击破,再合零为整,


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出示两块三角板,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研究三角形3个内角
的度数和。
第二部分,分别算出两块三角板的内角和,引发对内角和的猜测,“三角形
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 度?”
第三部分,证明方法的讨论。
师:怎么样证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度呢?
生:量出这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加一加就知道了。
师:除了测量,计算,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平角180度,可
否利用平角的性质,和三角形3个内角和比一比)
生:三个角剪下来,拼在平角上,和平角比一比。
师:怎么样证明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 都是180度?要把所有的三角形
都找来证明吗?(用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证明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每类各
取1个。)
第四部分,学生活动后,汇报:

如 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学生最先想到是测量,计算。对于某一个
三角形来说,是可行的;对于 大千世界的所有三角形来说,这种一一枚举的证明
方法,就变得不切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 背景,认知水平,循序渐
进,逐步渗透分类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将所有三角形化简为三类三角形,每类选取一个三角形,不计其
数的三角形化简 为3个。看似不能完成的证明,变得简单可行。三种情况的分类
证明后,对三类情况的整合,得到的结论 ,才是全面、完整、正确的。学生渐渐
明白分类的益处,分类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意识。
可以 说,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体系。执教者要结合所学
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生学习新知的 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
不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促进孩子概括等四位能力 的发展,为后续的学


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教师用书》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用书》五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陶文忠,《小学数学教师》
2011年第3期
《我的无痕教学》,福建教育,2011年第一期

单数和双数-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西二级建造师报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有关安全的作文-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汕头大学分数线


采访稿怎么写-开心一笑


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奉新一中


国家十三五规划全文-分手的短信


商务英语口语900句-元旦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