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与小学数学学习
假期计划-读富兰克林自传有感
生活经验与小学数学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
的知
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万千的社会里,生
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
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
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
的“数学现实”。 怎样理
解生活经验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经验①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②经
历;体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
事物的认识
和反映。 数学学习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
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
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
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我认为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起点。确定了这种数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关注的不是如何传授的问题,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
出发,弄清学生关心什
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哪
些生活经验。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
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
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
着力实
施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案例一:“一枝铅笔3钱”
2
最近我发现班里的一个同学做应用题
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状况。比如:一
枝铅笔多少钱?他总是回答:“一枝铅笔3钱。”瞧,今天的
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
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问:“你今年多大?”“9岁。”
“能
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
立即给
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我家到学校大约有100米。”“不,应该说你家到
学校大约100远。”“你有多高?”“我的身
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
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
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
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
而
他所犯的这种错误也许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
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 这样的生活经
验,从表面上看,似
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
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应用这
种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
象、更易于理解。比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我们可以激活儿童日常生
活中积
累的日升日落,白天黑夜周而复始的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循环小数”中循环
的含义。
案例二: “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
这是三年级一次数学单元测验的
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 )
。在阅卷的过程
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大家都不假思
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试卷刚发下去就
有好几个学生来到办公室
围着老师问:“老师,黄瓜长
3
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老师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
问了一句:“你们见过黄瓜吗?”
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说:“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
我们家拌的黄
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
是
餐桌上的黄瓜片儿,老师没有否定他们说:“老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
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
一根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苏联教育
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回答老师提问的精确
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
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学生说黄瓜长约3厘米,刚开始我们以
为
学生是没有建立起1厘米1分米的正确表象。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填“厘米”
是基于他们
特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如果问题
说清楚是“一根黄瓜”也许好些。尊
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应
该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
去伪存真、去粗取
精。 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比如在学习质量单位的时候对质量的
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关
于质量的生活经验(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或许便
会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对于这一类的
生活经验我们也必须正视,
因为经验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它往往都是根深蒂固的,想强制性地加以取
代
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认
识。 反思与启迪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
度上恰恰是“旧知
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他们并
4
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
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
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
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
学
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不是简单由
外部信息决定
的。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与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
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关于“小学
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思索既是
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也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本质追寻。
小学生数学学
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
的
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
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
大资源库。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
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
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
“建
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
习数学”,
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
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
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
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
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
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
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
验积累的过程,
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
5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使数
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但需要注
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
的“主
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
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
是主动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
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才能将《
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
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