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汇总
八年级英语教案-防溺水三字经
实验一、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基本原理】
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
发生等都和细胞表
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
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
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
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
“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
的凝集。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结构。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
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
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
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
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
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
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
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
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
,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
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
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
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
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
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
小。
【方法步骤】
1.制备土豆凝集素液和红细胞悬浮液,制备无血清的鸡红细胞悬液,使
凝集素液和红细胞
悬液混合,静置后,在光镜(低倍)下观察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的现象。(以PBS
缓冲
液加2%血细胞作对照实验)[土豆凝集素的制备: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 , 加10 mL
PBS
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
载玻片上滴一滴土豆凝集
素,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静置20 min ,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
2.观察10%的鸡红细胞悬液,可见该悬液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3.观察溶血现象
取一支试管,再加入4ml 蒸馏水,加入0.4ml 鸡红细胞悬液,混匀后注意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可见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成透明的红色液体(可将试管贴靠在
书上,隔着试管看书中的字,如发现溶
血则文字可被看清)。
4.观察鸡红细胞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1)取一支试管,和0.17M 的Nacl 溶液4ml,加入0.4ml 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
匀,用上
述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出现溶血,记下发生溶血所需要的时间(从加入4ml
溶液算起)
(2)按上述方法分别加入下列9种溶液是否导致红细胞溶血并记录实验结果。
① 0.17M 氯化铵 ② 0.17M 硝酸钠 ③ 0.17M 硫酸钠 ④
0.17M 醋酸胺
⑤ 0.17M 草酸铵 ⑥ 0.17M 葡萄糖 ⑦ 0.17M
甘油 ⑧ 0.17M 乙醇
⑨ 0.17M 丙酮
【实验结果】
1、土豆凝集素能使鸡红细胞凝集,PBS 对照液中红细胞分散均匀。对照组未凝血 ,
实验
组凝血。
2、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溶液不溶。醋酸铵>草酸铵>氯化铵>乙醇>甘油
>丙酮>葡萄糖。
膜通透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分子极性。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通过,非极性比极
性易
通过,带电荷离子高度不透。
实验三: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基本原理】
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
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在通常情况下,两个细胞
接触并不发生融合现象,因为各自存在完
整的细胞膜,在特殊融合诱导物的作用下,两个细
胞膜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可促进两个或多个细胞聚集,
相接触的细胞膜之间融合,继之细胞
质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融合细胞。
人工细胞融合开始于五
十年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发展很快,应
用范围极广。细胞与组织不同,不排斥异
类、异种细胞。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种间细
胞融合,而且也能诱导动植物细胞间产生融合。因此,
融合细胞的研究为生物学无论在基础
理论上或生产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
遗传、细胞免疫、肿瘤
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
的过程。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
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
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的各个领域,如研究核质关系、绘制染色体基因图谱、制备单克隆
抗体、育种等。
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 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 聚乙二
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电脉冲。目前应用
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
便,且融合效果稳定。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
2
C(CH
2
OCH
2
)
n
CH
2OH,相对分子质量
在200-6000 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
细胞的膜结构,使两
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
互亲和
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
【方法步骤】
1.采血及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同教材57 页)。
2.(共2
组)取鸡红细胞悬液1mL,移人10mL 离心管, 加入4mL
0.85%生理盐水混匀。
1000r/min 离心5 min。
3.弃上清液(用吸管吸去),加0.85%生理
盐水5mL,用指弹法(或吸管轻吹)将细胞团块
弹散,混匀后1000r/min
离心5min;重复上述条件,再离心洗涤1 次。
4.收集最后1
次离心沉淀的血细胞,加入适量(5-8mL)的GKN 液,轻吹散,混匀。
5.(每4
人)取悬液1mL 到1 个试管中,加入0.5 mL 预热的50%PEG
混匀,置于30℃水
浴中温浴3-5min;取未融合和融合的血细胞悬液各1
滴分别滴于载玻片上的两侧,盖
上盖玻片。
6.利用光学显微镜 (高倍)
以未融合细胞为对照观察2 个靠近细胞形成融合的过程。
【结果观察】
在高倍镜下可以看
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鸡红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同核体细
胞。要注意辨别融合细胞与重叠的鸡红
细胞。
【实验结果】
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鸡红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形成
一个同核体细
胞。要注意辨别融合细胞与重叠的鸡红细胞。
实验四: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基本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
细胞器,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
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
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
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Janus green B)是线垃体的专
一性
活细胞染色剂,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在周围的细
胞质中染料被
还原,成为无色状态。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中性红对液泡系的染色具有专一性,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
【方法步骤】
1.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15000
詹纳斯绿B1-2
滴,口腔上皮细胞(牙签刮取),
载玻片于37℃恒温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15000 詹纳斯绿B 溶液1-2
滴,洋葱
鳞茎内表皮,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小麦(或绿豆)幼根根尖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小麦(或绿豆)幼苗根尖(1-2cm)纵切面切片,13000 中性红溶液1
滴染色5-10min,
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盖上盖玻片压扁根尖,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
洋葱内表皮细胞线粒体分布 植物根尖液泡的中性红染色
实验五:植物细胞微丝束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基本原理】
细胞骨架在通常情况下不稳定:如低温、高压、饿酸处理等。当用适当浓度的TritonX-100
处理细胞时,能溶解质膜结构中及细胞内许多蛋白质,而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却不被破坏
显得
更清晰,M-缓冲液洗涤细胞,可以提高细胞骨架的稳定性,戊二醛固定能较好地保存
细胞骨架成分,经
考马斯亮蓝R250 染色后,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着色,而胞质背景着色弱,
有利细胞骨架纤维显示。
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都是直径很小的结构,最大的单根微管才25nm 左右,只能在电
镜下
才能观察到。目前研究细胞骨架的主要方法是应用高压电镜或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本
实验用普通光镜观
察到细胞骨架,是因为骨架纤维成束分布、结构经染色后,有夸大作用。
由于细胞经TritonX-1
00 抽提后剩下的主要是细胞骨架成分,使得显现更清晰。细胞骨架是
指细胞质中纵横交错的纤维网络
结构,按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
间纤维。它们对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的生长
、运动、分裂、分化和物质运输等起重要作用。
光学显微镜下细胞骨架的形态学观察多用1%
Triton X-100 处理细胞,可使细胞膜溶解,而
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被保存,
再用考马斯亮兰R250 染色,使得胞质中细胞骨架得以清
晰显现。
【实验用品】
1.材料:新鲜洋葱鳞茎
2.试剂 1) M 缓冲液(pH 7.2)各成分终浓度为:
50mmolL 咪唑(MW:68.08); 50mmolL
KCl(MW:74.55);
0.5mmolL
MgCl
2
·6H
2
O(MW:203.30); 1mmolL
EGTA(MW:380.36);
0.1mmolL EDTA-
Na
2
(MW:372.24); 1mmolL DTT(MW:154.3)
2) 6mmolL PBS 磷酸缓冲液 (pH
6.5):KH
2
PO
4
:
Na
2
HPO
4
.2H
2
O = 7:3
3)
0.7% NaCl 生理盐水
4) 1% 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溶于 M-缓冲液
5) 3% 戊二醛100mL: 25% 戊二醛取12mL,PBS 88mL
6) 0.2% 考马斯亮蓝R250 染液 200mL:考马斯亮蓝R250 0.2g;甲醇
46.5mL;冰乙酸
7mL;蒸馏水46.5mL
3.仪器:光学显微镜,镊子,剪刀,试管,表面皿,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
洋葱鳞茎外层与内层的表皮细胞比较(放大倍数10×20)
附:各种主要试剂的作用
1.Triton X-100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作用:非离子去垢剂;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可使
细胞膜溶解,而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系统可被保存。
2.M-缓冲液和磷酸缓冲液作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3.ED
TA(乙二胺四乙酸)和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作用:前者可螯合大部分金属离
子;后者专一性
螯合Ca2+,主要是高浓度的Ca2+可是微管解聚,因此加入EGTA 来降
低Ca2+的浓度。
4.戊二醛作用:良好的固定剂,使细胞结构保持它原有状态;
5.考马斯亮兰作用:非专一性结合蛋白质,使蛋白着色(蓝色)。
实验六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原理:
(1)植物根尖生长点与茎生长点,不存在G0期
,不断分裂,所以一般取根尖实验。(2)
秋水仙素处理,能使大量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有助于观察染
色体。(3)低渗溶液使细胞
体积增大,染色体分散,容易观察计数。
实验步骤:
1、将小麦种子培养在培养在培养皿中,室温下发芽,待胚根长达1-2厘米时,切取0.5cm
长的根
尖部分。
2、预处理:将切下的根尖浸入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室温下处理3-4小时或0度低温处
理24小时。
3、固定:取出根尖,投入Carnoy液固定半小时,冰箱中保存备用。 <
br>4、水解:将根尖用自来水漂洗5次,每次3分钟,再加入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酶液
1ml
,在37摄氏度恒温水浴锅中酶解6h.
4、取出,吸干酶液,加蒸馏水,低渗30分钟。
5、取出,用吸管吸取3-4根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吸干水后捣碎,滴Carnoy液3滴涂开,
酒精灯
烤干。6、Giemsa液染色5-10分钟。
7、自来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实验七:DNA 的显示——Feulgen 反应
【基本原理】
Feulgen
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 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
和Rossenbeck于1924 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 法。因对DNA
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
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
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
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
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Schiff
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也就是说, DNA
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
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 的
分布。其反应机制如下
图所示。2HCl+Na
2
S
2
O
5
→2NaCl+SO
2
+H
2
SO
3
DNA经
温稀酸水解,其上的嘌呤碱和脱氧核酸之间的键打开,使脱氧核糖的一端形成
游离的醛基,这些醛基在原
位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 因此
Feulgen反应中,显示紫
红色的细胞部位,即标志有DNA的存在。Feulgen反应现仍广泛用于
DNA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的
显微测定技术上。
【实验用品】
3.试剂 1)schiff 氏试剂 将0.5g
碱性品红置入三角烧瓶内沸腾的蒸馏水中,时时摇动玻璃
瓶,煮沸5min
使之充分溶解,冷却至50℃时过滤,加入10ml 1molL
HCl,冷至25℃时,加
入0.5g
偏重亚硫酸钠(Na2S2O3)无水亚硫酸钠(NaHSO3),在室温冷暗处至少放置24h
(有时需2~3 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密封瓶口,藏于暗处,最好保
存于4℃冰箱中(可
保存数月或更长时间)。在使用前加入0.5g 活性碳,
摇1min,用粗滤纸过滤,滤液应为无色;
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便不能再用。
2)亚硫酸水(洗涤剂):用200ml 普通自来水(不要用蒸馏水, 以免引起误差)、10ml
10%
的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和10ml 1molL HCl,三者在使用前混合,现用现配。
3)1molL HCl(水解用):取82.5ml 比重为1.19 的盐酸加蒸馏水1000ml
即成(应将盐酸
缓缓加入水中)。
【方法步骤】
切取根尖或撕取表皮
↓
Carnor固定剂 15min
↓
70%酒精复水 5min
30%酒精复水 5min
↓
H20
↙ ↘
实验组 对照组 → 5%三氯乙酸(TCA)
∣ 90℃保温,15min
∣ ↙
↓
H2o 5min
↙
1molL Hcl 室温 15min
↓
H2O漂洗
↓
Schiff 试剂
40-60min
↓
亚硫酸水溶液冲洗三次(每次5分钟)
↓
自来水
∣ 将染色后的根尖或表皮漂洗干净。
↓选效果好的材料压片
水压片
↓
镜检观察
【实验结果】
细胞核中的DNA 呈鲜亮的紫红色反应,它不但反应出DNA
存在的部位及其分布情况,
而且还可从颜色反应的深浅,来判断DNA 的相对含量。细胞质DNA
也会出现阳性反应。
附:Feulgen 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照切片的制做:进行Feulgen 反应时,
一般要做一对照切片以便验证反应结果。对照切
片应不经水解直接放在schiff
剂内,且应为负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照切片在schiff
试剂中最多不要超过1 h
(0.5h 即可),时间过长,试剂本身的酸性也会使DNA 水解,
从而出现假的正反应。
2.固定剂的选择:以前很多人认为,选用的固定剂不应含有醛基
或含有氧化剂。后来发现
含醛基或氧化剂的固定剂对反应的专一性并没有影响。实践证明,一切好的组织
学固定
剂均适用于Feulgen 反应。如Bhampy 固定剂、Helly
固定剂、Flemming 固定剂、OsO4
固定剂、Carnoy 固定剂、zenker
固定剂和Bouin-Aller 固定剂。但在上述固定剂中,以
OsO4 和Carnoy
效果较好,OsO4(1%或0.5%)是Feulgen反应的理想固定剂,只是因OsO4
价钱较贵,故一般多采用Carnoy 固定液。在Feulgen 反应中,不能单独使用Bouin
定液,
因为它是Feulgen 反应的最坏固定剂,但经Aller 改进后的Bouin-
Aller 固定液效果却较
好。
3.水解时间:Feulgen
反应通常用稀酸进行水解,但水解的时间一定要适当。如水解时间
不够, 反应就会变弱;如水解时间过
长。或水解地过于剧烈,则脱氧核糖也易掉下来,
反应也会减弱。适当的水解时间一般为8~12min
。但是水解时间长短也要视标本的类型
(如厚薄等)、固定剂的性质以及酸的浓度而定。
4.Schiff 试剂的作用:Feulgen
反应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schiff 试剂的质
量。有一大类试剂均称为碱性品红,
它们实际上是由几种产品分别组成的。因此只能选
用注明“DNA
染色反应用”的碱性品红才行。此外,Schiff 试剂的配制方法也可影响
DNA 的染色反应。
实验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基本原理】
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单细胞
动物是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在高等动物内的巨噬细胞、单核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是机体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噬细胞是
由骨髓干细胞分化生成,当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侵入机
体时,巨噬细胞由于具有趋化性,
便向异物处聚集,巨噬细胞可将之内吞入胞质,形成吞噬泡,然后在胞
内与溶酶体融合,将
异物消化分解。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
物细胞
松弛素B
处理细胞,则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P)对巨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也有影响。
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经血液进入组织中而成,分布于全身各处。当机体受到某些损伤
因素时(
如微生物或其它病原体或异物侵入),能招引巨噬细胞,同时巨噬细胞有趋化性,
主动向病原体或异物游
走,在接触到病原体或异物时,细胞膜凹陷伸出伪足包围异物,并发
生胞吞作用形成吞噬泡,继而细胞质
中的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消化分解异物。含台盼蓝的
淀粉肉汤,可使腹腔中有较多的吞噬细胞,以供观
察吞噬活动。
【方法步骤】
1.实验前二天,每天向小鼠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含台盼兰,起标记作用)1ml
以刺激腹
腔产生较多的巨噬细胞(此步由教师在实验前进行完毕)。
2.实验时,每组取一只上述处理的小鼠,腹腔注射1%
鸡血悬液0.5~1ml,注射后轻揉小鼠
腹部以使红细胞悬液分散均匀。
3.20
分钟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迅速剖开小鼠腹部,向腹腔部注射0.5~1ml
生理盐
水,用吸管轻轻使生理盐水与腹腔液混匀。
4.用吸管抽取腹腔液,滴片,然后盖上盖玻片。5.镜检
【实验结果】
在高倍镜
下可见有许多较大的圆形和形状不规则的巨噬细胞,因未染色细胞核不易见到,其
胞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
兰色圆形小颗粒(即吞入的含台盼兰的淀粉肉汤所形成);还可见少
量黄色椭圆形有明显细胞核的鸡红细
胞,慢慢移动玻片标本,仔细观察视野中的巨噬细胞表
面,有的红细胞已部分被吞入;有的巨噬细胞内已
吞入了一个或多个红细胞形成吞噬泡。
【基本原理】
实验九:小鼠骨髓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在真核生物中,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迄今一直可以此作为物种分类
的基本依据之一。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DNA 的载体,
对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和个体发
生, 以及细胞的增殖和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每一个物种的细胞一
般都有一定数目、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将体细胞核中全部染色体按照其大小、
着丝粒位置,
以至带型有序地排列起来,此模式图象排列即为核型(karyotype)或染色体组型
。核型分析
均是以中期染色体为标准,对制作出的染色体标本进行照相以获得染色体的显微图象,并将<
br>其剪裁排列即成。华裔学者庄有兴(Joe Hin Tjio)和瑞典学者 合作,
利用低渗法研
究胎儿肺组织的染色体标本制做方法,终于在1956
年首次确定了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是46
条,而不是前人所主张的48
条,这为后来的人类核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自身正处于活跃分裂状态或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
hemagglutinin,PHA)处理后处
于分裂状态的组织或细胞,均可用于染色体标本的制作
与分析。在正常动物体中,精巢和骨
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可不经PHA
处理直接用来制作染色体标本。但在取材方面,精
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
骨髓细胞具有高度
的分裂活性,经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处理后,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
分裂中期,再经低渗处理、固定、滴
片、染色等步骤,可制作较好的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
对于骨髓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
要点:1)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
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
面处;2)用低渗法使将细胞
膨胀,再经固定液固定,尽可能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不变,在滴片时细胞被
胀破,使细胞的
染色体铺展到载片上;3)空气干燥法可使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
a 染色
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方法步骤】
1.取青蛙,于实验前7~8 小时,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按每克体重6 微克)。
2.处死青蛙,取其股骨及肱骨,去掉骨上的肌肉。
3.用骨剪将股骨头的两端剪去,用注射器吸取1mL0.075 molL
氯化钾溶液;注入骨髓腔将
骨髓洗出于刻度离心管中。
4.吹打分散细胞,静置 20分钟。
5.离心机离心(2000 转/分钟)5分钟去上清.
6|. 加入新配制的卡诺固定液1
ML固定20分钟(甲醇3:冰醋酸1)。用吸管轻轻混匀进行预
固定,然后以2000
转/分钟离心5 分钟,弃去上清液。
7.加入新配固定液0.5毫升(视细胞多少而定)制成细胞悬液,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滴2~
3 滴于预冷的载玻片上,并吹散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烤。再用电吹风将标本吹干
(或空气干燥)。
8.滴Giemsa 染液6~8 滴于载玻片上,室温下染色3
分钟左右,自来水冲洗,用电吹风吹
干(或空气干燥)。(注:鸡染色体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9.将制好的玻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换高倍镜找到分散良好的分裂相,再转油镜仔
细观察。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胞浆完全不着色。对于分散好的染色体,
其间相互
散开, 短臂收缩适中, 二条姐妹染色单体大致平行分离,
着丝粒清晰可见。小鼠的染色体数
为40 条,多为端部和亚端部染色体,只有2
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附] 染色体标本制做质量不佳的可能原因:
1.秋
水仙素用量太多或处理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染色体的过分缩短或着丝点迅速裂解,最
终使染色体被破坏或
溶解。2.低渗处理极为重要,低渗液的量、处理时间均与细胞的数
量有关。低渗过度时,
细胞会破裂,成膜上浮;不足时则染色体积在一起,因此,低渗
处理直接影响染色体分散之好坏。
3.离心速度太高或离心时间过长。细胞团块不易打散;
速度过低或离心时间过短, 使
细胞不易沉降,会失去大量分裂相。
4.固定液要随用随配, 固定彻底后再打散细胞团块,
否则细胞容易破碎, 染色体分散亦受到
影响。5.载玻片如有油脂或冷却不够亦影响的铺展。
固定(fication)
目的是保持细胞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和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
液能沉淀和凝固细胞
内蛋白质和破下细胞内溶酶体酶,使细胞不但保持自然形态,而且结构清晰,易于着
色。因
此标本愈新鲜,固定愈及时,细胞结构愈清晰,染色效果愈好。
染 色
染色
的目的和原理:染色的日的是借助于一种或多种染料,使组织和细胞内结构分别着不同
的染色,这样在显
微镜下能清楚地观察细胞内部结构,作出正确判断。
染色的物理
作用是利用毛细管现象,渗透、吸收和吸附作用,使染料的色素颗粒牢固地
进入组织细胞,并使其显色。
染色的化学作用是渗入组织细胞的染料与其相应的物质起化学
反应,产生有色的化合物。
实验十 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显示
【 实验原理 】
细胞中存在着能分解磷酸酯的酶,它们可分为一磷酸酯酶、二磷酸酯酶和三磷酸酯酶等
三类,其中最
主要的是一磷酸酯酶。这类酶按最适pH值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在pH9.5左右
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称
为碱性磷酸酶;另一类在pH5.0左右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称为酸性磷
酸酶。当酸性磷酸酶与含有磷酸
酶的作用底物(如甘油磷酸钠)一起保温时,能水解磷酸酯
使其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进而与底物中存在
的铅盐结合形成无色的磷酸铅(PbHPO
4
)沉
淀物,当用黄色的硫化铵作用该沉淀
时可形成黄棕色或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从而使细胞中
酸性磷酸酶显示出来。本实验项目以小鼠腹腔巨噬
细胞为材料显示该酶的存在。
试剂的配制
(1)6%淀粉肉汤:称取牛肉膏0.3g、蛋白
胨1g、氯化钠0.5g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
溶解,再加入可溶性淀粉6g,温浴溶解,煮沸15
分钟灭菌,置4C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水
浴融化。
(2)0.85%生理盐水:称取8.5gNaCl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3)酸性磷酸酶工作液:
① 0.05molL醋酸缓冲液:先用2ml注射器抽取1.2
ml冰乙酸加入到98.8ml蒸馏水
中均匀混制成0.2molL的醋酸液(A液),再称取醋酸钠(
NaAc·3H
2
O)2.72g溶于100ml
蒸馏水中配成0.2molL的醋酸
钠溶液(B液)。取A液30ml加B液70ml混匀即成0.05molL
醋酸缓冲液,置4C保存
。
② 3%β-甘油磷酸钠溶液:称取β-甘油磷酸钠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4C保存。
③ 工作液:临用时,称取硝酸铅25mg,溶于22.5ml的0.05molL醋酸缓冲溶液中,<
br>待全部溶解后,再缓慢地滴加入3%的β-
甘油磷酸钠液2.5ml,同时快速搅动,防止产生絮
状物。
(4)福尔马林·钙固定液:先称取无水CaCl
2
1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配成10%氯化
钙溶液,取该液10ml和福尔马林液10ml加入到80ml蒸馏水混匀,即成福尔马
林·钙固定
液。
(5)2%硫化铵:量取2ml硫化铵加入到98ml蒸馏水中,现配现用。
(6)甘油明胶封固剂:称取明胶7g加入42ml蒸馏水中,水浴加温溶解,再加入50ml
甘油并搅匀,另加少许麝香草酚作防腐剂,置4C贮存,使用水浴加温融化。
【 内容与方法
】
1、取20g左右小白鼠一只,每日往其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1ml,连续三天。
2、在第三次注射后3~4小时,再向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
3、过3~5分钟后取腹腔
液0.1~0.3ml(注意抽取部位要尽量与注射部位相一致,否则难
以抽出)或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
白鼠后,打开腹腔,用注射器(不装针头)直接吸取腹腔液。
4、往预冷的盖玻片上滴一滴腹腔液,立
即用牙签涂后放入小培养皿4C冰箱中30分
钟,使细胞自行铺展开。
5、冷风吹干玻片,如室温低于20C,可任其自然干燥。
6、往盖玻片上滴加酸性磷酸酶
工作液两滴(或将玻片插入盛有酸性磷酸工作液的小染
色缸中),37C温育30分钟。
7、取出盖玻片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立于吸水纸上吸去多余水分。
8、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钙固定液的小染色缸内处理5分钟,进行后固定。
9、取出玻片,在蒸馏水中漂洗,再吸去多余水分。
10、放入2%硫化铵溶液中处理3~5分钟。
11、蒸馏水漂洗。
12、取一载
玻片,往其中滴一滴明胶甘油封固剂,将带水的盖玻片有细胞的一面朝下,
慢慢盖向载玻片上的明胶甘油
,使盖玻片封固在载玻片上(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13、观察:将制备好的标本置于光镜下,在高
倍镜下可见许多呈阳性反应的巨噬细胞,
其细胞质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棕色或棕黑色颗粒和斑块,这便
是酸性磷酸酶存在的部位
(溶酶体),有些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极为丰富,故整个细胞质都呈现出黑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