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反思周记-考研报名费多少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
体现在每一个
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
实质的变化。
我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
学习活动的
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
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
学思想得到充分
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
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
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
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
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
二、
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
,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
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
社会上
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
这
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
方使用它。尽量做到
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
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
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
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
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
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三、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
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
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
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
是学生天天
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
在充满趣味
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
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
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
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
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四、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
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
是课堂,在 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
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李老师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
学生
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
同
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
小组认为可以先
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
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
法。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
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
- 1 -
又把数学
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
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
了思维的灵活性。
五、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要
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数学这门学
科来说,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
也是教学的重任。在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
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
,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
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
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
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了
解”、“掌握”、“初
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
,注重
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
宽
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
细越好。这样的教学
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
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民主、平
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的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
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
课堂氛围,把亲切、任性、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
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
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
闪光点,及时表扬
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
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
尽量
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张老师在讲十减九的题时,创设了“兔
妈妈踩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
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
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
以后就怎么样?(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
方法?怎样列
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
创新思维,才
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
际操作、
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
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学生
抽象数学知识、
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
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
“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会学”
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坚持把教师
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
“引”是前提,学生的“会
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
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
到有兴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
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
,容易受
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
- 2 -
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四)、在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
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
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如:
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
算,
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
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
产:(77760-32400)÷32400=140%。
解法二:设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
月的水
泥产量即达12,今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
加:(×12-12)
÷12=140%。或×12÷12-1=140%。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
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
可揭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总之
,数学教学就是开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学生以思维的方式去获取
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
品质的锻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培养
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