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赢在执行观后感-情人节活动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小数点惹的
“祸”》
····································
3
第一单元第2课《家庭用电调查》
···························
···········
6
第一单元第3课《小数乘整数》
···········
······························
9
第一单元第4课《积的
近似值》
·········································<
br>14
第一单元第5课《问题解决》
·······················
····················
18
第一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
········································
24
第一单元第7课《小数乘小数竖式计算》
···························
···
29
第一单元第8课《小数乘小数估算》
················
···················
37
第一单元第9课《小数连乘》
···
········································
42
第二单元第1课《花边设计比赛》
······························
········
47
第二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
·····························
53
第二单元第3课《图形
的旋转》
········································59
第二单元第4课《轴对称图形》
·······················
·················
66
第二单元第5课《设计图案》
·····
······································
72
第
二单元第6课《探索规律》
··································
·········
78
第二单元第7课《图形的平移》
············
·····························
85
第三单元第1课《关注
“惠农”政策》
································
90
第三单元第2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
·······
93
第三单元第3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
96
第三单元第4课《商的近似值》
·······································
102
1
第三单元第5课《循环小数》
···········
······························
108
第三单元第6课《
问题解决》
·········································
112
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与复习》
····················
···················
116
第三单元第8课《小数连除》
··
·······································
121
第四单元第1课《田忌赛马的故事》
·····························
····
125
第四单元第2课《小数混合运算顺序》
·············
··················
130
第四单元第3课《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
134
第五单元第1课《九章算
术》
··········································140
第五单元第2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144
第五单元第3课《三角形的面积》
·······
·····························
150
第五单元第4课《梯
形的面积》
·······································162
第五单元第5课《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
············
174
第五单元第6课《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
····
························
178
第五单元第7课《问题解决》<
br>··········································
1
83
第五单元第8课《整理与复习》
·························
··············
189
第六单元第1课《可能性》
········
····································
194
第七
单元第1课《小数乘法、除法》
································
·
201
第七单元第2课《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
·········
205
第七单元第3课《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
·······················
212
第七单元第4课《可能性》
·············································
216
2
第一单元第1课《小数点惹的“祸”》
1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
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
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
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学情分析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
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
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
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
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
切联系,
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
方法的总结上,引
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
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重点难点
3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
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
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数的乘法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
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
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自主探索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如果买3.5元一个
的风筝,那么买这
样的3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强调“估计”这个词。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4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
同的
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
想到了把元角分转
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
生会发
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
书:小数乘整数
。)
2、探索新知
(出示0.72 ×
5)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
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
学生独立思考。
②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 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方法:
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3、小结:仔细观察乘法算式,你能用你的话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吗?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
末尾的0如何处理。)
4、练习:结合主题图,提出问题: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风筝呢?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
整数有什么不同?
5
第一单元第2课《家庭用电调查》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调查、实践操作、运算、推理、统计等数学活动,培养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
2学情分析
让学生经历调查
、实践操作、运算、推理、统计等数学活动,综合运
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
难点:分析生活中的小数乘法问题,优化生活方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做完大课间满头大汗回到教
室,你最想做
什么?漆黑的夜晚,回到家里,我们会马上做什么?
而要想电扇、电灯我们都必
须要用到电。请大家例举平时生活中我们
都用到了哪些电器?(用百度搜索家用电器)
6
所以,同学们,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
的陪伴,今天老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也是用到了电。
活动2【活动】小组探究
昨天我安
排了同学们回去调查各个家庭的用电情况,现在我们汇报下
调查的情况。(各户的用电量,电费,哪个家
庭最多,哪个家庭最少)。
2、为了促使大家能更加自觉的节约用电,国家推行了阶梯电价。什么是阶梯电价?阶梯电价就是阶梯式递增电价,把用电量分三个阶梯,用
电量越大,电价就越贵。今天
我们就运用我们学习的小数乘法的知识
来算一算这户人家的电价。
(1)、课件出示电费单。引导学生观察并获取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阶梯电价的收费标准。
(3)、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尽量用两种方法完成。
(4)、抽生上台讲解,教师点拨。
3、一度电有多少?
(1)
如果每个人节约1度电,那么全国按13亿人算,可以节约多
少度电?
(2)如果把每度电的
成本看作0.5元,那么每人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
节约了多少钱?(学生用计算器算一下,)
(3)、6亿5千万,多么惊人的数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节约用电
的好习惯,那么积少成多,也
是巨大的数字!
4、老师课件出示我国用电现状,用电缺口、采取的措施。
5、针对这一现状,讨论节约用电的方法,小组合作,并记录下来。
7
活动3【活动】当堂练习
我们用我们学习的小数乘法知识了解用电方面的知识
,现在我们再运
用小数乘法知识来了解下我们的健康状况。
(1)、同学们觉得自己的体型怎么样?是属于正常、胖了还是瘦了?
(2)、怎样来判断自
己的体型是否正常,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
进行评估。这个数值叫体重指数。(课件出示体重指数
的计算方法)
(3)、每个根据课前测量的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来算一算自己的体重指
数。
(4)、课件出示体重指数评分表,对号入座,找一找自己的体型属于哪
一类.完成统计表。
(5)、请不同体型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活动4【活动】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
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了解了家庭用电这样国家大事,同
时也用数学知识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
下面请学生谈感受。(用电、身体健康、数学的作用)
师:让我们节约用电,从身边的每件小
事做起,健康生活,从每一天开
始,学好数学,从每一节课开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活动5【活动】拓展
按照我们总结的节约用电的方法,看看一个月后的效果。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用水、用气的情况,并开展节约用水、用气的活
动。
8
第一单元第3课《小数乘整数》
1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已掌握,并且本节课所选内容贴近学生
生活
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3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数乘整数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
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
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
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
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渗透数学来源
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
件。]
9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
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
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
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
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
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
生搭建了
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
的解决方法──竖
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
种不同的
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
想到了把元角
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10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
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
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
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
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
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
法转
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
注意什么呢?
11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
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
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师作为一名点拨
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
理及方
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
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
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
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
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12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
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
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
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
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13
第一单元第4课《积的近似值》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
的近似值。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14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
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
要保留很多
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
数,求出积的
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
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
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
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
的45倍,
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
数位数。
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15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
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6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
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
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P8第1题。
课后小记:
补充的一道生活中购物的题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全班仅一
人主
动保留了结果,这反映出数学与生活脱离的现象及待解决与完
善。但这题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
位小数呢?学生保留的是
一位,而我建议他们保留两位,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
17
第一单元第5课《问题解决》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关于手
机话费这类简单问题,获得解决这类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通过解决不同情境的手机话费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灵活解决问题,同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尝试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初步形成通过实例探索数学结论的思维方式。
2.学生经历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
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
br>心,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3重点难点
会将小数乘法应用到生活中
18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课题
现在,手机已经大量的应用于生
活,同时,人们也面临着众多消费套餐
的选择,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手机套餐选择的问题
,
好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情境创设,体会通话时间在套餐选择中的重要性。
昨天,我和我的同事李老师去移动公司
营业厅,营业员给我推荐了两
种手机套餐,你们能帮我选一选,哪种套餐比较合算吗?(课件展示)
A:月租10元,每通话1分缴0.15元。
B:免月租费,每通话1分缴0.25元。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要选择哪种套餐合算,需要根据通话时间的多少
来确定。
(板书表格)
通话时间
最佳套餐
2.独立思考,初步解决问题。
补充条件:舒老师每个月通话时间大约80分钟。
①.讨论:怎样选择哪种套餐更合算呢?
(分别计算出两种方案所需的钱,再进行比较,选择钱较少的那一种)
19
②.学生计算并汇报(板书):
A套餐:
0.15×80+10=22(元)每分通话费×通话时间+月租=总费用
B套餐:
0.25×80=20(元) 每分通话费×通话时间=总费用
22元>20元
选择B套餐比较合算。
③.把选择的套餐填入表格
④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知道哪种套餐更合算的?(分别计算出两种套餐所需
金额,再进
行比较,选择钱相对较少的套餐。)
3.及时练习,巩固方法。
创设情境:李老师也打算选
择的是B套餐,他每个月的通话时间大约
是140分钟,你觉得他的选择合算吗?
①.独立思考判断
②.汇报交流
A套餐:0.15×140+10=31(元)
B 套餐:0.25×140=35(元)
31元<35元
选择B套餐不合算。
③把应选择的套餐方案填入表格
4.抓住生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
p>
①独立思考:为什么舒老师和李老师选择的套餐不同呢?(通话时间不
同),通话时
间短的选择B套餐,通话时间长的最好选A套餐,那你觉得
中间有没有一个时间不长不短,选两种套餐的
费用刚好相等呢?你们
能把这个时间找出来吗?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
A套餐比B套餐每分钟少0.1元,但比B套餐多10元
月租,要使两种套餐费用
相等,就是用A套餐少的那部分通话费用和1
0元月租刚好抵消。要多少个0.1元才能和10元抵消呢
?实际就是算
10元里有多少个0.1元。
板书:10÷(0.25-0.15)=100(分)
④有没有办法来验证,当通话时间为100
分钟时,两种套餐费用
的相等?分组计算A、B套餐的费用,再比较来验证。
⑤把选择的套餐方案填入表格。
5.小结方法。
①教师指着表格,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
的几次比较,你有没发现选
择套餐的小窍门?小组内说说再交流。
(每月通话时间比1
00分钟少的,最好选择B套餐,通话时间比
100分钟多的,最好选择A套餐,时间在100分钟左右
的,随便选哪种
都差不多。)
②如果你是营业员,你会推荐怎样选套餐吗?
21
(角色扮演,老师设置不同的通话时间情境:60分、150分、预计1—<
br>—6月每月180分左右,7——12月,每月60分钟左右)
③如果60分钟的客户就是不相信,你有办法说服他吗?(通过计算来
比较验证。)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情境:移动公司新推出第三种套餐C套餐:月租12元,每分钟通话费0.
1元。
①.你能很快的算出通话费用为多少分钟的时候,B、C的费用相等吗?
②.在B、C两种套餐之间选择,你会怎样给客户介绍呢?
活动4【测试】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讨论:生活中除了选择手机套餐,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
情境呢?(如:
租船、包车、买东西等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1. 今天我们一行4人,从富顺到板桥,共22千米。
出租车:起步价4元,2千米后每千米收1.5元。
面包车:7元一人。
怎样乘车合算?
2.板桥小学准备印800份宣传资料,到两家印刷厂联系的情况为:
甲印刷厂:每份0.8元,另收1500元的制版费;
乙印刷厂:每份2.5元,不收制版费。
请你为学校出出主意,选择哪家印刷厂合算。
(读题时,帮助分析“制版费”的意思。)
22
活动6【测试】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一类的生活问
题,是怎样解决的?(生活中
有很多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案选择的情景,问题虽然不同,但都要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共同的方法都是:分别计算出不同方案的结果,然后进
行比较,最后选择最佳方案。)
活动7【作业】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要求:1.内容是今天学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方法、学习中的体会感
受。
2.必须真实。
3.字数100字左右。
23
第一单元第6课《整理与复习》
1教学目标
1.通过系
统整理,沟通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
构,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进一步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及时整理复习知识的好习
惯。
2教具学具
课件,教材,草稿纸等。
3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正确得到积的近似值。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教师:本单元
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本单元
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本
单元的知识,并完成
下面的板书: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24
4、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教师:从上可以看出
,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3个部分,其
中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积的近似值
研究积的处理方式;应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属于知识应用的
问题。这节课
我们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1.2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小数乘法的笔算方
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小数点。
教师:小数乘法和整
数乘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我们通过这两道题来看一看。
出示教材第9页第1题: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两道题都要算273
×25,只是在计算2.73×
2.5时,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从右起数出几位小
数,点上小数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除了要计算正确
外,重要是要数清小数位
数,点上小数点。
教师: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
出示0.36×35,4.3×0.28,3.16×0.17。
学生完
成后,抽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订正。在这里要特别注意0.36×
35计算出的结果在未点小数点以前是
“1260”,末尾有0,在点小数点
25
时要从最末位的0开始
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要把小数
末尾的0去掉。
完成上面的
练习后,学生再完成第20页练习五第1题,先判断哪些是
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错了,怎样改
正等。
接着完成练习五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展示汇报。
教师:在笔算小数乘法中,我们除学习了像这样的一步计算外,还学习
了连乘的小数乘法。你认
为连乘的算式和一步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呢?
引导学生说出:连乘的算
式还是要按照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来算,不
同的是连乘的算式要多一步或几步,有时还可以简便计算。
学生得出
这个结果后,完成第21页练习五第6题,然后全班订正。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小数乘法的笔算,但是在计算时,我们不是所有
的算式都需要笔算,能口算的
我们就要口算,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下面
我们来复习小数乘法的口算。你觉得什么样的小数乘法我们可以
口算
呢?
根据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直接想乘法口诀来算的,
或是可
以转化为简单的整数口算来算的……这些都要尽量口算。
教师:同学们口算下面各题,看你是怎样口算的?
展示:0.5×6,1.1×2,3.2×3。
26
学生小组独立完成后,抽小组代表解说,解说时说清楚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同学们对小数乘法的口算掌握得比较好,你们对小数乘法的估
算又掌握得怎样呢?下面我
们接着复习小数乘法的估算。
教师:你认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呢?
引导学生明白:如果
题目要求估算,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如果在口算比
较困难而又不需要太精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算。
教师: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可以把题中的数看做一个
近似数,使这个数用口算的
方法来计算比较容易,然后用口算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0.49×2.8≈ 4.6×3.99≈ 3.01×5.3≈
教师:这些题该怎样来估算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在估算0.49×2.8
时,把0.49看做0.5,把2.8看做3;
在估算4.6×3.99时,把4.6看做5,把3.9
9看做4;在估算3.01×5.
3时,把3.01看做3,把5.3看做5。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看?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些数都与原数比较接近,
这样看以后,计算就变
得非常简便了,用口算的方法就能解决。
教师:所以,在小数乘法的估算中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27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是要思考怎样估算才能使计算简便;二是
要考虑
用于估算的两个数要接近于原数。
教师:请同学们估算出第20页练习五第3题的结果。
学生估算后汇
报,要求学生说一说具体的估算过程。
教师:我们复习了小数乘法的笔算、口算、估算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
计算方法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什么时候用计算器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在相乘的数比较大或数位比较多时,就可以用计算
器计算。
教师:同学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这些题吗?
展示:3.768×2.45,9876×2.7,33.9×564.34。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后汇报答案。
4.1.3课堂小结
小数乘法概念: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
数点。
3)如果小数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4)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8
第一单元第7课《小数乘小数竖式计算》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
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服务于生活,感受
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习小数与整数相乘后来进行的,学生对以前的知识
掌握不错,相信只要让学生明白转化
的原理,对这节的知识应该容易
掌握。
3重点难点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星期天,五(1)班两位同学分别测量了自己教室里的黑
板和学校
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和宽。(课件出示测量情景: 五(1)班教室里的黑板
29
长、宽分别是3.1m和1.2m;
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宽分别是12m和3.
1m)
教师:怎样求这两块黑板的面积?
学生:用长乘宽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3.1×1.2和3.1×12。
教师:这两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前面学过的?能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1×12的?
学生:计算时,把3.1看做31,用31
×12=372,再把372缩小10倍得3
7.2。
教师:把3.1×12看做31×12来计算,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教师:3.1×1.2与3.1×1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
3.1×12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
数。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
二、尝试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教学例1
教师:
小数乘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大家是否都能用“转化为整数”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 能。
30
教师:怎样把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转化
成整数乘整数?下面请大家以3.1
×1.2为例,4人为一组讨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尝试计算。
讨论后,学生一边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一边汇报。
学
生说思考过程时,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
2看成12,原
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
后,要把积缩小100倍。教师随学生
的回答板书:
教师:计算3.1×1.2和计算3.1×12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
:相同点是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12中只
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
1×1.2中两个因数都需要转化成
整数。
教师: 如果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
:两个因数各扩大了
多少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是不
是有
些麻烦呢?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学生: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师:大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已知456×37=16
872,
你能马上得到4.56×37的积吗?4.56×3.7,0.456×3.7呢?
教师: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摸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
一说小数乘法可以怎样算?
学生回答略。
31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继续
看他们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1的第2问。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教师: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
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略。全班完成后,请学生板书。
教师:835×18的积的末尾有0,是点上小数点再去掉0呢,还是先去掉
0再点小数点?
学生:先点上小数点后再去掉0。
教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这个算式的整
数积里,0只起占位的作用,因此在点
小数点时,这个0是占了一个位数的;如果先去了0,再把整数积
缩小1
000倍,实际上就缩小了10000倍,其结果就不正确了。
教师:谁来总结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32
学生:
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末尾
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
掉小数末尾的0。
三、巩固运用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1)练习二第1题、第2题。
(2)计算:3.5×4.82.97×0.3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通
过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
计算方法,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解决更多
的实际问题。
活动2【讲授】二、尝试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教学例1
教师:
小数乘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大家是否都能用“转化为整数”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 能。
教师:怎样把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下面请大家以3.1
×1.2为例,4人为一组讨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尝试计算。
33
讨论后,学生一边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一边汇报。学
生说思考过程时,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
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
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
后,要把积缩小100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
教师:计算3.1×1.2和计算3.1×12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学生:相同点是
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12中只
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1×1.2
中两个因数都需要转化成
整数。
教师: 如果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两个因数
各扩大了
多少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是不
是有些麻烦呢?
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学生: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师:大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已知456×37=16
872,
你能马上得到4.56×37的积吗?4.56×3.7,0.456×3.7呢?
教师: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摸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
一说小数乘法可以怎样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继续
看他们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1的第2问。
教师: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34
学生:能。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教师: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
教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略。全班完成后,请学生板书。
教师:835×18的积的末尾有0,是点上小数点再去掉0呢,还是先去掉
0再点小数点?
学生:先点上小数点后再去掉0。
教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这个算式的整
数积里,0只起占位的作用,因此在点
小数点时,这个0是占了一个位数的;如果先去了0,再把整数积
缩小1
000倍,实际上就缩小了10000倍,其结果就不正确了。
教师:谁来总结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
掉小
数末尾的0。
活动3【练习】三、巩固运用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35
(1)练习二第1题、第2题。
(2)计算:3.5×4.82.97×0.3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通
过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
计算方法,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解决更多
的实际问题。
36
第一单元第8课《小数乘小数估算》
1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迁移类推能力,发展学
生思维。
2学情分析
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很多丰富的感性经验,还有一些学习能力
强的
学生已懂得了计算的方法,但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是不到深刻。
3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小数乘小数的估箄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你们回家查阅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吗?知道我们当地每吨
水多少元?
学生1:每吨水1.75元。
学生2:我们家用了6吨。
37
学生3:我们家用了5吨。
……
教师:怎么计算你们家应该缴多少水费?
学生: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教师:现在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应该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教师:李奶奶家也该缴水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
报,估计有以下几种解法。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1.75×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14.8
7
5元的水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1.75×8.5=14.875(元),14.875元≈1
4.88元,
所以李奶奶该缴14.88元的水费。
教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
为什么?
学生1:我同意第1种答案,因为我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4.875元。
学生2:我认为第2
种答案正确。因为14.875元就是14元8角7分
5……我认为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
以李奶奶该缴14.88
元的水费。
38
教师:大家分
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教师:刚才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须求近似值呢? <
br>学生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收付现金时,通常只能算到“分”。
而5厘钱没办法付,所以
要把小数点后面第3位这个“5”收起来,约
等于14.88元。
学生2:我认为可以把分以下的钱省略,约等于14.88元。
学生3:我认为应该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
……
教师:大家认为哪一种建议好?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好,因为这样对自来水公司比较公平,可
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教师:都同意这种方法吗?
学生:同意。
学生4:我认为应该约等于14元。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好吗?
学生4:现在日常生活中收付现金时很少用到分。比如买菜时,几分的
零钱人家一般就不收了。
学生5:我认为必须保留两位小数,我的妈妈在税务部门工作,她们工
作中一分钱也不能少收。
39
学生6:对,如果每人少收几分钱,全国就会少收很多钱。
学生7:我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对,这位同学说得
对,计算钱的数额时,要先计算出应付的钱数,
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应保留的小数位数,较小的钱数
可保留两位
或一位小数,较大的可保留整数(特殊情况除外)。
教师:你们能用这些发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学生:能!
课件出示例1后面的两个练习,学生独立解答。
三、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例2的情景图,问题中不出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列式。
教师:0.47×3286的积有几位小数?你认为积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我认为积保留整数较合理。因为零点几千克对于榨出的总油量<
br>来说影响不大,不需要非常精确。
……
教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在这道题中,省略
的数不影响对3286kg油
菜子出油量的预测和判断,为了简便,我们可以把积保留整数。能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0.47看做整数是47,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没学过。
教师:像这种较大数的计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学生用计算器解答例2。
40
四、归纳梳理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
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学生2: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
值。
学生3:较大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
五、 巩固延伸
(课件出示第14页课堂活动的情景图)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让学生明确求
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
41
第一单元第9课《小数连乘》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
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
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进一
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
的计算
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
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
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3重点难点
1、以练习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小数连乘
(一)、复习。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4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习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
了什么样的变
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
化?
从而引发
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
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43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
少?) <
br>(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
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
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 扩大10倍 > 15
× 5 ×5
7.5 缩小10倍 > 75 <
br>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
得的积比原来要
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习的因数与积
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
10倍,即把积里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
br>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
0倍?(使原来的积不
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
44
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
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 )
5.
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 6.7 5.
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
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
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
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5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
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
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作业:练习一1、2、3(并计算出积)
46
第二单元第1课《花边设计比赛》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
难点:平移的内涵的理解。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
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
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教师:很好,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
47
活动2【讲授】
1.教学例1
①研究长方形的平移
教
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
形是怎样平移的?(课件演示长方形
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楚了
吗?再看一遍。(课件放慢速度再演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学生操作学具后讨论。估计有的学生会说移动了6格,有的会说8格。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
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视频展示台上边
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
是两个长方形相隔6格,说8格的是从位置①的某个点到位置②相应
点相
隔8格。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
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定
;如果学生思考有
困难,则可以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①的长方形上找一
个点A闪
烁,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闪烁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通
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教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8格呢?
学生:8格。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
48
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
离。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②。②研究的平
移
教师:通过刚
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
离。现在我们回到开始上课时看的图片中,(课件
出示例2)这也是一
个平移现象,把它和刚才的长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
什么相
同和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会回答:相同的是和长方形都在平移而且都是
点到点之
间的平移;不同的是长方形是沿水平方向平移而是沿竖直方
向平移)
教师:在方格纸上竖直平移了多少格呢?
(如果学生能直接看出来,教师给予表扬;如果学生
不能直接看出,仍
可以在方格纸上用学具操作后再说出平移了5格)
教师:现在你又能说说是怎样从位置③平移到位置④的?
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能说完整:是从位置③向下平移5格到位置④
的。
教师: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师:很好!我们观察平移现象时
就应该注意观察图形的平移方向和
平移距离。(板书:方向距离)
49
③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学得不错,(课件出示如下图情景)你能再说一说三角
形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吗?
学生:三角形从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
教师:不错,(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
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平
移到位置③呢?小组讨论,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操作完以后抽学生展示汇报,汇报的
结果可能有两种:
学生1: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
学生2: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③。
教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种方法,你们赞成哪一种呢?
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
教师
:我们就以第1种方法来研究(课件演示三角形从位置①平移到
位置②再到位置③的过程)请同学们思考
一下,这次我们研究的平移
和前面我们研究的平移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我们研究的是1次平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2次平
移。
教师:对
,你能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的吗?注
意两次平移都要介绍清楚。请先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
50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把同学们的说
法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像这样介绍:(课件出示)三
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平移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
平移格,到位置
③。
学生一起介绍一遍。
教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刚才同学们汇报的第2种方法吗?
学生:能。(抽学生介绍)
教师:同学们在介绍的时候把两次平移有顺序地介绍清楚了。你觉得
在介绍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
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有顺序地介绍,还要注意把两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都介绍清楚。
活动3【导入】 三、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在完成第2
题后,抽学生的作
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2、游戏:小熊搬家
活动4【活动】 四、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5【活动】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每道题教学的侧重点
都不同,例1中的第1个小
题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平移现象,重点让学生
理解平移距离是点到点的距离;而第2个小题重点让学生比较
水平平
移和竖直平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了解平移与方向和距离有
51
p>
关。这样从不同的侧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到每个小题都有新意,
能自始至终地对
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二是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依靠学生对原有平移现象的了解来教学新知识;三是
教学内容紧密贴
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设计花边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
值,这样有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2
第二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
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
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
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
转变为求知欲,初步
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欲
望。
3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
53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前面
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并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怎样用所学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比较复
杂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查看天然气表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像这样的
计算天然气费的问题,城镇的孩子每家每个月几乎都
要遇到。同学们帮助你的爸爸妈妈计算过天然气费吗
?
如果学生计算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按他的讲
述一步一步地分析计算
天然气费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教师则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计算天然气
费包括查看天然气表和计算天然气费两个步骤。下
面我们先来看第1步,怎样查看天然气表。
多媒体课件放大天然气表。
教师:我们把天然气表放大以后,你能看清天然气表上的数吗?
学生:能。
54
教师:天然气表上每天都显示着数,你
看到的这个数就是你家用天然
气的总数;随着你家天然气用量的增多,这个数也在不断地变大。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天然气表上的“读数”。
教师板书:读数。
教师:现在你能看清表中的读数是多少吗?
学生读表中的数。
教师:现在图中显示
的是两个天然气表的读数,书上告诉我们分别叫
做“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你知道上月读数和本月
读数分别表
示什么意思吗?
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则告诉
学
生,上月读数就是上个月表中显示的天然气用量,本月读数就是你看
表这天天然气表上显示的
用气量。
教师:你知道在生活中,“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是由几个天然气
表中显示的吗?
让学生明白两个读数都是在同一个天然气表中显示的,只是显示的时
间不同。书中是由于不好表示才画
了两个天然气表,不能理解成两个
读数是在两个天然气表中分别读出的天然气用气数。
教师:
为什么不同的时间读出的天然气表中的数不同呢?假如要计算
一个月的用量,你认为应该在哪两个时间内
读天然气表中的数。
让学生理解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就是用这个月的用量减去上个月的
用量,
所以要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应该在每个月的同
一天查看天然气表。比如上次是9月7日查
看的,这次就应该在10月
55
7日查看,这样两个时间之间刚好
相差一个月,因此就能比较准确地算
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
教师:我们看看这幅图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个读数之间的天然气用量
了。
【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读数”、“上月读
数”和“本月读数”。由于不同地区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
教学中作了两种预设,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让学生起来当小
老师,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上述概念;如果学生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则由教师引
导学生理解上述概念。教学中一些基
本的概念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例如什么叫“读数”,而后面延伸的
概
念(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则由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
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
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还对这些读数是几
个表显示的、两个读数分别在什么时间读比较准确等问题进
行了追问,
通过这些追问丰富了学生查看天然气表的经验,为计算天然气费作好
基础性的准备。
教学中还用线段图直观地展示了上月读数、本月读数
和本月天然气用量的关系,理解这个关系后学生计算
天然气费就不很
困难了。】
2.教学计算天然气费
56
教师:我们知道了如何查看天然气表以后,下面我们思考的该是怎样
计算天然气费了。看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计算天然气费的条件。
学生看题后汇报:天然气每立方米1.3元,还告诉了我们天然气的上
月读数和本月读数。
教师:凭借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天然气费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立方米的单价×这个月天然气的用量=这个月的天
然气费。
教师:
在解决问题的这个数量关系中,哪些条件是已经知道了的,哪些
条件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求?
让学生理解每立方米的天然气单价是知道的(1.3元),但这个月天然
气用量不知道,应该先求天然气
用量。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你知道怎样求天然气用量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就是本月天然气的用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
教师:根据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现在可以计算出这
个月的天然气费
了吗?(学生:能)把它计算出来。
学生解答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
示台上展出,并让学生说一
说这样算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重点抓学
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应用分析法一
步步地进行追问,通过追问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还从中学到了初步的逻辑推理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掌握,对于学生的
进一步发展是有利的。教学
中还采用把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板书出来
57
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
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不错,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做一做”
吗?
学生完成后汇报。
2.练习四第1~5题。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教师批改。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58
第二单元第3课《图形的旋转》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2学情分析
课
前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是提高课堂品质的重要保证,如果能利用多
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本课开始时,就可以用课件展
示生活中轻轨、滑拉窗等平移现象和摩天轮、风车等旋转现象创设问
题情境,并进行恰当的引导。
3重点难点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59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形的平移(一)
一、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是提高课堂品质的重要保
证,如果能利用多
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效果应该更加明显。本课开始时,就可以用课件展
示生活中
轻轨、滑拉窗等平移现象和摩天轮、风车等旋转现象创设问
题情境,并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样一些现象吗?知道这些是什么运动现
象吗?你能按运动方式把它们分成两个大
类吗? 意在引导学生说出
“平移现象”。
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
现象,你能用手做
一个平移的动作吗?能用身子做一个平移运动吗?
让学生在实践中
体会平移运动现象。
教师: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
从数学的角
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引导融会贯通
1.利用多媒体研究图形的左右、上下平移 用多媒体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从左到右)的平移,同
时提示学生带着“长方形是怎样
平移的?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
的问题,注意观察长方形移动的情形。
让学生分成小组用
学具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移动的模拟,讨论长方形
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学生操作学具后估计有的
学生会说移动
60
了6格,有的会说8格。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进行恰当的引
导。
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课件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教师: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
请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一个到视频展示台上边
展示边介绍,说6格的
是两个长方形间相隔6格,说8格的是从位置①的某个点到位置②相
应点
相隔8格。
教师:你们觉得谁的意见对呢?
如果学生能说出平移是点到点的移动,则加以肯
定;如果学生思考有
困难,则可以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演示时先在位置①的长方形上找一
个点A
闪烁,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个闪烁的点到A′平移了多少格,
通过演示统一学生的意见。
教师:你们觉得是平移了6格还是平移了8格呢?
学生:8格。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
离。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从位置①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②。
②研究图②的平移
61
教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
离。现在我们回到开始上课时看的图片中,(课件出示例1图②)这
也是一个平移现象,把它和刚才的长
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
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会回答:
相同的是和长方形都在平移而且都
是点到点之间的平移;不同的是长方形是沿水平方向平移,而图②是<
br>沿竖直方向平移)
教师:在方格纸上竖直平移了多少格呢?
(如果学生能直接看出来
,教师给予表扬;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看出,
仍可以在方格纸上用学具操作后再说出平移了5格)
教师:现在你又能说说是怎样从位置③平移到位置④的?
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能说完整:是从位置③向下平移5格到位置④
的。
教师: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师:很好!我们观察平移现象时
就应该注意观察图形的平移方向和
平移距离。(板书:方向距离)
③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
:同学们学得不错,(课件出示如下图情景)你能再说一说三角
形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吗?
62
学生:三角形从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
教
师:不错,(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
平移到位置③呢?小组讨论,想一想你
能发现什么?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操作完以后抽学生展示汇报,汇报的
结果可能有两种:
学生1:三角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到位置③。
学生2:三角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③。
教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种方法,你们赞成哪一种呢?
学生:两种方法都可以。
教师
:我们就以第1种方法来研究(课件演示三角形从位置①平移到
位置②,再到位置③的过程)请同学们思
考一下,这次我们研究的平
移和前面我们研究的平移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我们研究的是1次平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2次
平移。
教师:对
,你能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的吗?
注意两次平移都要介绍清楚。请先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把同学们的说法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像这样介绍:(课件
出示)
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左平移5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上平移4格
到位置③。
学生一起介绍一遍。
教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介绍刚才同学们汇报的第2种方法吗?
63
学生:能。(抽学生介绍)
教师:同学们在介绍的
时候把两次平移有顺序地介绍清楚了。你觉得
在介绍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有顺序地介绍,还要注意把两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都介绍清楚。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在完成第2题后,抽学生的
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
题?
学生回答略。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沿一个方向平移制成的各种花边。
教师:这些花边漂亮吗?
学生:漂亮。
教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花边呢?
学生:想。
教师:请同学们在桌上挑一个老师给你准备好的你喜欢的图案,用这
个基
本的图案在作业纸上画出美丽的花边来。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你准备怎样画呢?能说说在画花边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64
引导学生说出用这个基本图案在作业纸上平移,就可以画出花边。但
是在平移时,要注意图案
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特别是距离要相等,这
样设计出来的花边才好看。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按自己的想
法设计
花边,然后抽几个画得好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同学们的花边设计
得真漂亮,你能用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墙报、
装饰你的家吗?大家课后可以试试看。
65
第二单元第4课《轴对称图形》
1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
称轴。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美育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同学们初步建立了图形与空间
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
大部分同学来说学习起来十分容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探究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66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教师谈话:同学们来看看,张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咦?他们俩拿的都是小飞机,怎么会一只飞得又高又远又稳,一只
飞得又低又近又不稳呢?
为什么呢?
生:因为飞得又高又远又稳的小飞机两边都一样。
生:因为飞得又低又近又不稳的小飞机两边不一样。
师:像这样的形体或类似的
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呢?这种图形
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轴对称图形
。板书
课题:轴对称图形
活动2【讲授】讲授
二、激疑讨论, 实施目标。
1.教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
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
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67
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
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
情况在小组交流
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
面,就请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1)汇报问题1:
生:我
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
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
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
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
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
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蝴蝶、红花、五角星、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68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
生:两边是对称的。
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
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
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
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1、可以用眼睛看;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汇报问题2:
教师出示方格纸
师: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又明白了什么
是对称轴。那么,在我们
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呢
?接下来,请各小组派代表继续发言。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讨论,在方格纸中找出了这样的几个轴
对称
图形,它们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圆形,一共有6个
。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把平
行四边形对折后,两
边的图形不能够完全重合。
师:这些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生:因为它们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69
师:其它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因为它们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生:我们小组通过折一折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
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
数条对称轴。
师:你能从中挑选一个折给大家看看吗?
生:学生上台边折边讲解。以长方形为例:先把长方形的纸左右对折,
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中间
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然后再把它上
下对折,发现两边也完全重合,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
轴;所以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吗?(是的)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画的。
生:我先对折,然后用笔把这些折痕画出来,这些折痕就是它的对称
轴。
师:通过动手实验,你知道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吗?
生:轴对称图形,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几条甚至无数条对称轴。
三、质疑训练,强化目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课前留下的问题,现在是不是都
解决
了?(是的)那你能告诉我小飞机飞不稳的原因吗?
70
生:因为这架小飞机的翅膀掉了,左右不对称,这样飞起来会失去
平衡,所以它飞得既不高、又不稳。
活动3【活动】活动
三、质疑训练,强化目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
课前留下的问题,现在是不是都解决
了?(是的)那你能告诉我小飞机飞不稳的原因吗?
生:因为这架小飞机的翅膀掉了,左右不对称,这样飞起来会失去
平衡,所以它飞得既不高、又不稳。
四、反馈矫正,达成目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
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轴对称图形。(出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看了
这些图形以后,给你留下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活动4【作业】作业
完成练习
71
第二单元第5课《设计图案》
1教学目标
1.能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设计图案,掌握设计图案的基本方
法。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较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不多,女生较仔细,男生较粗心。
3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
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题引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运
用这些图形的变换方式我
们可以设计一些漂亮的图案,怎样设计呢?
我们一起来探讨。
72
板书课题:设计图案
活动2【导入】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图案
1.运用图形的平移设计图案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怎样应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图案。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第1幅图(如图)和小孩的对话框。
教师: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应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图案的?
指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小朋友是
把图形①向右平移1格得到图形②,图
形①和图形②组成新的图案A。
教师:图案A中哪个图形是图形①向右平移1格后得到的图形?
学生指图形②。
教师:按我们前面学习的平移方法,把图形①平移到图形②后,原图形
①位置还有图形吗?
让学生意识到原图形①的位置没有图形了,因为这是一个图形的平
移。
教师:所以图中的小女孩特别强调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特别强调把图形①和图形②合起来才能组成新的图案A。
教师:这就是应用图形的平移
来设计图案与图形的平移不同的地方,
平移后的图形要和原来的图形一起才能组成新的图案。从图形A到
图
形B也是这样平移的吗?
多媒体课件先演示图形②平移到图形③的过程,再把图形③与原有
的
图形①②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从图案A到图案B的设计过程
73
也是一样,先将这个图形平移,然后把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有图形合在
一起组成一个新的
图案。
教师:同学们会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图案吗?请同学们把教科书上例1
的图案画完整。
学生画完后,找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要求学
生说一说画的过程。 教师:像这样的图案,我们就把它叫做连续图案。画连续图案时,我们
用什么方法来画比较简便呢?
引导学生回答:在画连续图案时,我们通常用平移的方法来画。
教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
方法完成练习九第1题。在做这道题之
前,先想一想这道题有哪些要求?
学生:要求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图案。
教师:既然是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图案,你们准备把图
中的三角形往
哪个方向平移呢?每次平移多少格呢?
指导学生说出应该往右面平移,因为左边
已经没有平移的位置了;至
于每次平移的格数,可以是1格,也可以是2格或3格,由学生自己定,但是强调每次平移的格数必然相等。
学生理解题意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图案,然后抽
学生的
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抽学生的作业时可以把平移1格、2格或
3格的各抽1个来对
比,看看每次平移多少格的图案最漂亮。
活动3【活动】运用知识设计图案
74
教师:刚才是用图形的平移来设计的图案,那么用图形的旋转又该怎
样设计图案
呢?请同学们看一看例2,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例2这个
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图。
学生相互讨论后,引导学生归纳:把图形①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
0°得到图形②,图形①和图形②组成新的图案。
教师:我们把这两句话仔细分析一下,其中
“把图形①绕点O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得到图形②”是我们原来学习的图形旋转的方法,在图案
的设计中,多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强调图形①和图形②组成新的图案。
教师:对
了,和例1一样,在这里也强调变动后的图形与原有图形组成
新图案。所以,我们不管是用图形的平移来
设计图案,还是用图形的旋
转来设计图案,都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归纳出要注意的两
个问题是:(1)要按照前面学习的图形的
平移、旋转对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2)变动后的图形与原
有图形组成
新图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你能看图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图案的设计过程吗?
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这个图案的设计过
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
案的设计过程配合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图案设计的理解。
75
教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练习九第2题,想一想
,用图形
的旋转设计图案,在基本图形定为梯形的情况下,图案的样式与旋转
时的什么有关?
指导学生说出图案的样式与旋转的角度有关。
教师:你们可以按哪些角度进行旋转呢?
学生:可以按90°的角进行旋转,也可以旋转180°或45°。
教师:按你们的想法旋转,看设计的图案哪些不一样。
学生完成图案后,分别抽取按不同角度
旋转的图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
示,比较这些图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应用图形的对称设计图案
教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用图形的平移、旋转设计图案,下面
我们来
看一看用图形的对称怎样设计图案。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图。
教师:能用你原来学习的知识说一说怎样用图形的对称来设计图案的
吗?
指导学生说出“沿虚线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同学们都会画图形的另一半,那么,在这
个图案的设计中画图形
的另一半与前面学习的画图形的另一半有哪些不同呢?
指导学生说出原来画图形的另一半只画一次,现在画图形的另一半要
连续画两次。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图案的设计过程,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解一
下。
76
多媒体课件演示图案的设计过程,请一位学生讲解,也就是要求学生
具体说一说图案的设计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同时让学生说一说
这个图案的设计过程。
活动4【活动】欣赏图案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图案设计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生活
中的一些图案。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课堂活动中的图案。
教师: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
指导学生说这些图案的设计方法,重点说出
三个花边主要应用图形的
平移进行设计的,脸谱主要应用了图形的对称,方巾主要应用了图形
的
旋转。
教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漂亮的图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学生回答略。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课堂活动及练习九一、二题。
77
第二单元第6课《探索规律》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探索——再验证”
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在“猜想——探
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观察、分析、概
括及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探索——再验”的过
程,使他们得出分数能否化
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78
3.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br>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先进行一
项比赛:把下列分数按“
能化成有限小数”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为两组,在正确的基础上,看哪组最快?
2、生汇报分数,师板书。
3、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分数化成小数的?
(①分子除以分母;②有的也可把分母化成是10、100、1000的分数)
4、师:通过
刚才的比赛,我们复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还赛出了一、
二、三名,给他们掌声。
二、观察猜想,推理验证
1、过渡:
师:其实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是有规
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
来探索这个规律,认真研究,一会儿我们就应用这个规律再来比一次
好不
好?想不想赢他们?
2、在媒体上显示答案,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探索规律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先分类整理,然后观察猜想。
能化成有限小数
不能化成
有限小数
3、猜想探索:
79
师:
左边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而右边这些小数却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那么你能否一眼就看出怎么样的分
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样
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第一次探索:
师:如果不
能一下看出来,我们可以尝试把问题细化,然后进行筛选排
除:观察比较这些分数,你觉得一个分数能否
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
关?
学生可能提出一下三条:
(1)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有关。
(2)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子有关。
(3)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
第二次探索:
1、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认为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有
关。你们怎样认为?
2、反馈:你们怎样认为?
学生举例说明:710、730和115、13这两组
分数每一组中分子相
同,但是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一个分数
能不
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无关。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闪动一下分数,710、730和115、13 <
br>师小结:我们可以从710、730和115、13看出:一个分数能不能
化成有限小数与分子无
关。
80
师过渡:那么我们排除前两条,现在可以于专注于研究
这些分数的分
母有什么特点了对吗?
第三次探索:
师:我们在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时
,可以用除法,还可以通过把分母凑成
计数单位的形式,那么看5、10、25、8这几个数,他们都能
被分母出
尽,同时他们也都能凑成……?
生:计数单位。
师:5和谁凑成什么?
生:5和2凑成10?
师:10呢?
生:直接写,不用凑了
师:25要……?
生:25要和4凑成100。
师:要是125呢?
生:125要和8凑成1000。
师:后面的8……
生:8和125凑成1000。
师:嗯,是啊!发现点什么了吗?快和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生讨论,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母分解质因数后只包含2或5,没有其他的质因
数。
师:我们把这些分母分解质因数,验证我们的猜想。
81
板书:
58 2×2×2 56 2×3
710 2×5 914 2×7
425
5×5 815 3×5
340 2×2×2×5
730 2×3×5
师:对我们总结概括的规律还有同学有质疑吗?
若果没有学生补充,
师提出:315中分母15分解质因数15=3×5,分母
中有质因数3,但把他化成小数等于0.2是
一个有限小数。这和我们
刚才的结论不是矛盾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分数必须是最简分数才符合这个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iteach 图片题检测,要求写清解题过程。
Iteach选择题,二次反馈看正确率。
2、iteam比赛。
四、拓展提高,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探索得到了分数化小数时的一个规律。
其实在分数化小数时,还有许多规律。
观察下列各式,按规律填空。
12=0.5 (2)
15=0.2 (5)
34=0.75 (2×2) 425=0.16
(5×5)
78=0.875(2×2×2) 9125=0.072
(5×5×5)
82
516能化成( )位小数
8625能化成( )位小数
(2×2×2×2)
(5×5×5×5)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时说出规律:分母中只有1个质因
数2(或5)化成一位小数,
只有2个质因数(2或5)化成两位小数,……只有4个质因数2(或5)
所以能化成四位小数。
因为516分母中有4个质因数2,所以它能化成四位小数
因为8125分母中有4个质因数5,所以它能化成四位小数。
用计算器算一算对吗?
学生通过计算器证明答案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只要
认真学习,不
断探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
(注:在此阐述清楚课堂教
学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
法、媒材资源的使用情况、课堂按点测查内容等,重点教学环节
注明
设计意图)
★作业设计:
(1)以下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B、 C、
83
(2)以下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B、 C、
(3)以下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B、 C、
(4)以下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B、 C、
★板书设计:
怎样的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
能化成有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58 2×2×2 56 2×3
710 2×5 914 2×7
425
5×5 815 3×5
340 2×2×2×5
730 2×3×5
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
还含有其他的质因数
84
第二单元第7课《图形的平移》
1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的平移,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能正确的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进行正确的图形平移操作。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2学情分析
学
生在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沿
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到
平移的特征。有价值的平移和
各异的色彩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出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意
义。
3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能正确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平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85
师:秋天到了,天气日渐凉爽,孩子们都来到公园尽情的玩耍
(出示本
单元主题图),通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现象?
生:电梯的平移、风车的旋转。
师:孩子们,像这样的一些数学现象,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眼睛
来观察,
还可以画成图形进行研究。
师:本单元就是要把生活中的物体看成平面图形放在方格
纸上研究,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便是图形的平移。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
知识回顾
师:之前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关于平移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先来回顾
平移的定义。
生齐读:图形的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
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
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
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
1.教学例1
①研究长方形的平移
师:接下来让我们结合以前的知识来解决新的平移问题吧!
师:以图片中的长方形为例(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题目中要我们解
决什么问题?
生:长方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师:解决问题前,请大家先仔细观察长方形的平移过程。
86
师:长方形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
生:向右
师: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现在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怎么来准
确数出格数。
——生讨论,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并演示数的过程(展示台)。
——师评价分析:图形平移的
距离实际上就是平移前图形的各个顶点
到平移后相对应的各个顶点的距离;在数格数的时候一定要找准长
方
形的顶点(即关键点),再数点到点的距离,第一点作为开始点与直尺
中的零刻度意义一样,
不记入格数中。再次播放图片演示。
师:回到开始的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解决图形平移的问题,关键
要看
两方面,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②研究正方形的平移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
我们知道了解决图形平移问题关键方法,现在,
就让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图片展示)。
——学生上台先演示过程,再说出空格是怎么填的。
③即时练习
学
生完成练习六第1(1)、1(2)、1(3)题,教师巡视,完成后学生上台
进行展示,集体订正。
2.教学例2(10min)
——出示例2图片
师:大家还记得平面图形由什么围成么?
87
生:线段,点···
师:准确的说,平面图形由端点和线段围成,端点就是图
形顶点,线段
就是图形的边。画图形的时候只要找准所有顶点,再用线段把这些点
连接起来,就
可以得到图形了。
师:请大家结合这点思考一下如何将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4格?
(问题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学生上台发言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
找出平移前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将这些顶
点都向右平移4格,再将平移后的各个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就
可以
了。(出示图片)
师:接下来请大家继续完成第二小题,将梯形向上平移2格。(展示学
生完成结果)
小结:怎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先确定平移前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按要求将所有顶点向同样
的方向
平移同样的距离,最后用直线将平移后的各个顶点连接起来!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3分钟)
课堂活动:同桌两位同学一人提出平移要求,另一人在
事先画好图形
的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完成后展示汇报)
(四)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图形是如何平移的;怎么画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图形的平移最关键看哪两点?
88
学生:方向和距离。
教师:如何准确来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
学生:就是平移前图形的各个顶点到平移后相对应的各个顶点的距
离。
教师:怎么画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找准平移前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将平移后的各个顶点用直线
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书27页1题、28页2题。
六、教学板书
书写题目:图形的平移
4.1.2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寻找平移(观看视频)
89
第三单元第1课《关注“惠农”政策》
1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惠农政策中的一些政府补贴,沟通小数乘除法知识在生活
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调查、计算、分析资料,使学生掌握一些调查收集分析资
料的方法。
3. 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国家的惠农政策给农民、农
业、农村带来的发展等。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发言较积极,
作业 。部分学生学习习
惯不好,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需要进行
个别辅导和特别的关注。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有待加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惠农政策中的一些政府补贴,沟通小数乘除法知识在生活中
的应用。
教学难点:
调查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
4教学过程
90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收集资料
课前通过布置学生在网上查询、向父母咨询、报刊杂志或者
电视媒体等方式查一查,国家出台了哪些惠农政策,并作好记录,以例
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2【讲授】交流国家的惠农政策
1、让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2、老师补充一些课前收集的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优惠资料。
活动3【活动】算一算 1、请几名学生说说家里购买的家电、种植的水稻、养殖母猪的情况,
全班学生一起算算各能获得多
少政府补贴,以及一共可以获得多少政
府补贴。
2、出示:张大伯买了一台2500元的冰
箱,种植了7.8亩水稻、养了8
头母猪,他可以得到多少政府补贴?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订正。 教师板书:
一台2500元的冰箱:
2500×0.13=325(元)
7.8亩水稻: 15×7.8=117(元)
8头母猪:8×50=400(元)一共可以得到政府补贴:
325+117+400=842(元)
活动4【活动】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计算和课前的调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91
活动5【活动】活动拓展
调查了解这些惠农政策实施以后,农民有哪些反响和感受,对农业发
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92
第三单元第2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会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探索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大胆的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去探索小数的除
法的
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3重点难点
1、
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的计算。
2、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入
1,看一看,猜一猜,我能行。
4800÷4= 480÷4= 48÷4= 4.8÷4=
2,看一看 想一想 我能算
234÷6=
93
3,想一想 填一填 我真棒
(1)1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2)0.4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3)5.4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4)24个十除以6,商是( )个(
)。
活动2【导入】创设情境
例1教学,出示情境图
爸爸领着芳芳参观一所新学校,爸爸告诉芳芳,这是一座6层的
教学楼高23.4米。
1、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楼有多少米?)
列式:23.4
÷6=()米
2、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求平均楼层的高度。
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3.4÷6=
2、小组内讨论可以用那些方法解决?
3、小组汇报成果
活动4【讲授】探索新知
1、小组汇报计算过程。
方法一:把23.4米化成234分米进行计算。
23.4米=234分米
234 ÷6=39分米
39分米=3.9米
94
方法二:观察教材上的竖式,注意
:23除以6商3个一,除法竖式中
的54表示(54)个(十)分之(一),54个十分之一除以6商
(9)个(十)分
之(一),所以对准被除数的(十分)位写(9),在商9的前面打小数点。
2,做一做
51.6÷12= 9.45÷7=
5、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
本相同,只是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
教材45页
活动5【练习】同步练习
1、练一练
19.8÷18=
50.5÷5= 63.6÷6= 72.8÷8=
2、课堂活动
第1题
活动6【测试】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那些内容?
(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4小题和第6题。
95
第三单元第3课《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学习新
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节课,是学生
在已经学了“”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学习
的。由于,上一节课学生
已经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得比较好。加之,我平
时
对学生注重学法指导上的训练。特别渗透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
想。相信学生利用已学的“”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的计算经验,相
信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这类除法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96
9.6÷8
57.8÷17 36.8÷16
学生算完后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下表
被除数15 150 1500
除数
5 50 500 商
要求学生先填表,再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
么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小数除法。(板
书:小数除法)
活动2【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情景图:标明1.6元k
g的西瓜摊上,一个叔叔拿着一个西
瓜说:“你应该付12.8元。”一个小男孩在想:“这个西瓜有多
重?”
教师:同学们能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能!
教师:先想想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列出12.8÷1.6后,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
学生:因为要求12.8元中包含多少个1.6元。
教师:你发现这道小数除法和你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教师: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在板书的课题上添补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97
p>
教师:同学们能想办法解决你们计算这类除法时遇到的新问题吗?你
能想出哪些方法
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有一定的
困难,教师可以进
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把题中的‘元’都化成‘角’,你会计算吗?”
“想想
前面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
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教师的
启发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
考和相互交流,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
学生1:我把12
.8元化成128角,把1.6元化成16角,用128÷16。我
就会做了。
学生2:我用
商不变的规律,把12.8和1.6都同时扩大10倍,变成12
8÷16,我就会做了。
……
教师:下面选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道题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
解法一:12.8元=128角
1.6元=16角
128÷16=8(kg)
解法二:把12.8和1.6同时扩大10倍。
12.8×10=128
1.6×10=16
128÷16=8(kg)
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正确解法,可能也有错误的解法,教师也一一板书。
……
教师:这些计算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
98
引导学生思考用“每千克西瓜的单价×西瓜的千克数=西瓜的总价”
检查,如:1.6×8=12.
8
……
通过学生的检验,自觉地去掉错误的答案,保留正确的解法,教师也同
时擦
去板书中的错误解法。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第1种解法和第2种解法都是正
确
的。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种解法,尽管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
一个是把“元”改写成角”来算,另
一个是用商不变的规律来算,但是
这两种解法都有一个共同点,谁能把这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找出来? <
br>引导学生说出:这两种解法都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来做。教师板书:转
化。
教师:对了,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如何正确地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
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师:这样一来,这位小朋友的问题解决了吗?这个西瓜有多重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李大爷买一个西瓜付了14.4元钱,你能算出这个
西瓜有多重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最后抽学生在全班汇报。重点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算的,不要求学生
用竖式解答。
活动3【导入】三、拓展新知
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道题。
99
(板书:0.988÷0.38)
教师:你能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有两种情况。0.988÷
0.38=(0.988×1000)÷(0.38
×1000)=988÷380,0.988÷0.
3(0.988×100)÷(0.38×100)=98.8÷
38。
教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猜想它们的结果会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道题的被除
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
的商不变,因此估计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算出它们的结果,看看你的估计是正确的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估计是正确的。
教师:两种计算都正确,但是哪种更简单一些呢?
指导学生说出后一种计算简便些,因为后一种计算的除数小些。
教师指出,所以我们一般使除数变成整数就行了,并在“除数”两个字
下面作上重点符号。
教师:这样的计算过程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竖式,再小组交流,教师作
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
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如右图的板书,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说
说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在竖式上的转化过程。
教师:通过这样的转化同学们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学生:会了。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