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基本概念
东明一中-会计毕业实习日志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本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
2.
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3. 计算小数乘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
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
数点。
4.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5.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
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
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
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
的要添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 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1
)先看空间够不够;(2)数位一定要空开;(3)计
算之前先检查;(4)不够除时要补0。
6、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移动方向 向 左← 小数点·
→向 右
移动位数 …… 三位 二位 一位 一位 二位 三位 ……
缩小(÷) 扩大(×)
原数变化情况
1000100 10 10 100
1000
…… ……
倍 倍 倍 倍 倍 倍
注 意
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7.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越除越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越除越大)
8.
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9.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
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0.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
限小数。
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11.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
1
环节。
2
12. 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
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
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3.
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 ”,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数字因数
要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
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
长
=2(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
长
=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正
=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正
=a
2
3.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5.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6.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
方程。
8.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9.
三个或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
个数的3倍或5倍。
10.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
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
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11、常见的数量关系:
①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③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④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⑤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⑥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⑦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⑧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收入-支出=结余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3. 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通过
移拼,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与
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形四边形的高相等
,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形四
3
边形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平
=ah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a
平
=S÷h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h
平
=S÷a
4、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5、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
,也可能不相等。关键是看“底×高”后的
乘积是否相等。如果是同一个数的两个相对应的因数做底和高
,面积就一定相等。
6、把长方形方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同
理,
把平行四边形方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
7. 把两个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
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
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
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
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
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三
=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a
三
=S×2÷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h
三
=S×2÷a
8、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但形状不同。因此面
积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要抓住“完全一样”的关键词)面积相等的三角
形
也不一定是等底等高。(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高是2,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
3,
它们虽然不等底等高,但面积相等)。
9、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一半。反过来,
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0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一半。
11.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
形的上底
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
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
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梯
=(a+b)h÷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h
梯
=S×2÷(a+b)
上底+下底=面积×2÷高
a+b=S×2÷h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a
梯
=S×2÷h-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b
梯
=S×2÷h-a
12、钢管堆成梯形的形状,要算钢管的根数,就按梯形的
面积公式计算,其中最上
层是上底,最下层是下底,中间层数就是高。(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
×层数÷2
层数=底层-顶层+1 )
13.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底+斜边)×2
1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 =(a+b) ×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S
长
=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a×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正
=a×a
或S
正
=a
2
14、长度单位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4
15、人民币单位进率
1元=10角 1角=10分
16、质量单位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7、面积单位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8、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
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
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高级单位(大)
低级单位(小)(化):高级
单位前面的数字×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位置,数位不
够补0。
低级单位(小) 高级单位(大)(聚):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字÷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位置,数位不够补0。)
六、简便计算常用性质、定律
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a÷b
=(a×c) ÷(b×c)或a÷b =(a÷c) ÷(b÷c)
2、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a×c)÷b =
d×c或
(a÷c)÷b =d÷c
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a÷(b×c) = d÷c
a
÷(b÷c)=d×c
4、积不变的性质: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a×c)× (b÷c)=d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a×c)×b= d×c或(a÷c)×b= d÷c
6、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a+b=b+a
7、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8、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a×b=b×a
9、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
1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
c = a×c+a×c
11、分配律的性质: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
减。
(a-b)× c = a×c-a×c
12、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
减。
a-b-c=a-(b+c)
13、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
相除。
a÷b÷c=a÷(b×c)
14、同级运算带着符号一起搬家。
a+b-c=a-c+b a÷b×c=a×c÷b
七、数学广角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
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表示邮区;前
四位表示县(市),后两位表示投递局(所)。 <
br>3、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前六位表示所在行政区域,中间8位表示出生日期,
倒数第二
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4、国际标准书号ISBN由13个数字组成,其中97
8代表图书,中间的9个数字分成三
组,分别表示组号、出版社号和书序号,最后一个数字是校验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