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和近处:远处是风景 近处是人生什么意思
myfriend-护士心得体会
杜爱民 现居西安。著有《非此非彼》《眼睛的沉默》《马语》《西安往事》
《你
的城市以西》等。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 青藏秘境 从四姑娘山回
到西安将近一年了,一直不敢
动笔来写我在它之中所获得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四
姑娘山的游记,并不是我内心的愿望,如今类似的文字
到处都是,却难符合我所
以为的像四姑娘山这样的秘境对游人的期待。我想把四姑娘山带给我的触动和改
变,好好在身体当中封存一段时间,希望这样的经历与记忆,能像陈年老酒一样
变得醇厚。
旅游登山,既不是我的爱好,也不是我的兴趣所长,只是一段时间之后,总
希望
自己能从身处的生活中抽脱出来,像一个陌生人,去到陌生的地方,漂泊或
流浪,体味陌生的环境中,有
哪些事物令我觉得熟悉,静思自己的过往。
每当出门远行,总有一种重新开始的喜悦,
让我可以在原先重复单调的生活
节律中获得新的开端,后来我逐渐感到,每一次的远行又都回到了自己所
拥有的
过往,看似能够暂时摆脱掉自己眼前的生活,实际只是又一次重回、审视、静观
自我的机
会。远行给我一个类似旁观者的视野,来重新打量自己。去四姑娘山的
经历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在
我心里激荡起来的东西,至今仍然无法平息。
小金县的日隆镇是去四姑娘山最先要到达
的地方。这个小镇是登四姑娘山的
营地,在整个登山的过程中,需要回到日隆镇调整休息。
日隆小镇只有一条街道,属于小金县城通往汶川之间极短的一段公路。在镇
子的高处,可以看见四姑娘山峰顶上的积雪。2009年我去四姑娘山之前,竟然
对这座圣山闻所未闻,
自己见识之浅是可想而知的。
街道在日隆镇谷底伸向了远方。沿着两山之间错落着嘉绒
藏族石砌的民居,
而公路两旁是一些店铺。走在日隆镇的街道上倍感亲切,有一种在陌生的地方遇
到熟悉情境的感受。尽管路上没有行人,店铺也冷冷清清,还刮着大风,日隆镇
却并不让我觉着孤独,
像是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镇上的生活节奏要比成都这样
的城市还要缓慢,偶尔有行人在风中走过,也是
非常徐缓的。餐馆和商店的主人,
见到来客,似乎也不想急于挽留。时间的分秒感觉,在日隆小镇是不一
样的,要
比其他地方显得长而舒缓,日光在嘉绒藏族的屋顶上停留的时间,也要久一些。
我感到
了由于日隆镇表面所显的从容,使我的心跳也放慢了下来。面对海拔6250
米的四姑娘山的主峰,我只
有发呆了。
中国的藏族分为安多藏族、康巴藏族、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四个支系,嘉绒
藏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属松赞干布由西藏向东派往东部的一支部队,在四
姑娘山周围地区
的山谷中定居下来,与当地的羌氏部落和土族部落通婚融合,逐
渐形成的一个藏族支系。藏语中“嘉”是
“汉语”的意思,“绒”是“溪谷”的意
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
嘉绒藏族的碉式石楼多建在半山腰,通常为三层,房顶的一半为平台,三面
围着女儿墙,墙
角上翘呈角状。平台安有涧槽,把水引出屋外。另一半歇山式,
覆盖着红瓦。一楼用来围养牲畜,二楼是
锅庄房,呈长方形,中间放着火塘。火
塘里的火种自房子建成后引烧,一直保持不灭,称
作为“万年火”,像藏族人的性
格一样,恒久持一。小金县内的木坡木龙,沃日官寨,结斯向花等,都是
著名的
藏寨。马尔康的卓克基藏寨也很有名气。四姑娘山周围地区的风水养人,嘉绒藏
族的青年
男女,生得英俊漂亮。
属于四姑娘山的自然区域面积有1375平方公里,可以供游人
观光的地方由
“三沟一山”组成,包括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姑娘山。雪峰、冰川、原
始
森林和高海拔的山谷气象,是这里可以称奇叫绝的地方。
每个人到自然之中去的想法和
目的或许不同,在我看来,四姑娘山是一个永
留之地,它能将人对它的感受永留于记忆之中。
面对雪峰和背后的天空,我胸中涌动的热潮,平静下来之后,仍然只有对它
的敬畏了。在四
姑娘山更容易使人陷入对自身的思考,有可能使自己,一对一地
面对自己,探寻对自己究竟是何为的更深
了解。在这个安静、洁净,位于世界上
最高的高原山谷里,有可能为一个人真实地回到自身,提供广阔的
空间。
高山草甸、冰川的融水组成的河流,还有原始状态中生长的植物,以及关于四姑娘的传说,它们比世界上同类的事物,都要更加接近天空,又都是具体实在
的,但是,它们在自
然之中打开自己存在的过程,却是没有尽头的。四姑娘山既
具体真实,又潜藏着未知的秘密。我自己总是
无法将它看尽,总是被它在我眼前
的展现所牵动,沉入它,随着它,想象着能够进入它之中隐藏的秘密,
向它索要
自然最真实的坦白。
四姑娘山,根本不可能提供对上
述问题的最终答案。世间的一切,如果都对
应着类似的东西,存在就会失去它谜一样的魅力。生命的终点
是死亡,而对死亡
的靠近与发现,却各不相同。关于存在,或许本身就没有答案,或者说,答案需
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在一个一个地过程中,在一次次的靠近和错过里。具体地面
对个别的事物,或许是
认识事物最牢靠的方式之一。
在四姑娘山,我清楚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脱胎换骨,只
是它的神秘和令人
冲动的新奇感,引发我重新开始面对自己的思考,审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生活。
四姑娘山的雪峰,在召唤我前往,诱发我不断对于未知的向往。
我无意要为四姑娘山
打上人为的印痕,它只是自然之境,它既不会对我说话,
更不会向我发布如何行动的指令。将任何一个反
应迟钝,感觉麻木的身体,放在
这样一个纯净得如此透亮的地方,都会有触动;再微弱的暗火,置于这样
的高山
幽谷中,自己就会幻影般升腾。
想想这两年,进出青藏高原的边缘或腹
地,都与藏族有缘,也都多少同地震
有关。去年到四姑娘山时,汶川地震已过去了一年,看不到受地震影
响的痕迹。
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的老侯同志对我讲,景区距震中直线距离20公里,双桥沟
的小
电站遭毁;43公里的公路,路基沉陷、边坡垮塌、栈道12公里损坏沉降;
挡土墙受损7592立方;
景区职工和办公用房285间大面积裂缝、垮塌;山体滑
坡、岩崩、雪崩、地裂缝等造成
地质地貌损毁50多处。在“5·12”地震中,滞
留在四姑娘山的游客,无一人伤亡,全部得到了安全
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