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余年寄山水
791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22: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老子的名言-濮阳人事网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
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
于 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
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 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
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 代的新标
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 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
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不少于800字。



1, 【答案】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可曾有过那样一刻,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曾有过那样一刻,大脑 空
白,忘却今生;可曾有过那样一刻,永恒灿烂,回味如新。是的,我有
过这样一刻,那是开启 了人生新的章节的一刻,那是迈上了新的台阶的
一刻。
那是会考后的第二天,糟糕的天气在我 看来还算晴朗。回到家,吃了饭,
打开了久违的电视,心里轻松了许多。还记得是爸爸吵着要看新闻,谁
知道,一按遥控键,却出现了那时我迈上新台阶的永恒的一幕。


我不喜欢肮脏 的演艺界,不喜欢假声长发的中性男歌星,因此从不关注
他们。而那一刻颠覆了我的思想。一个长发飘扬 ,目光炯炯有神,浓浓
眉毛的人,伴着《Billie Jean》的音乐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一刻,
竟有一种十分神圣的感觉贯彻了我的全身,那因考试而压抑许久的心瞬
间迸发了;那些因青春期 而迷茫的思想瞬间被占据了,那样动荡不安的
情绪在那一刻竟找到了信仰,真实但遥远的感觉更像是上帝 的召唤,冥
冥中释放出悠长低沉的声音,“迷途的孩子回家了”。我知道,我迈上了
新的台阶, 我知道我的梦,我的信心,又重新回来了!就是他,就是这
位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他带回了我对 人性能够拥有的所有想象,
善良,单纯,坦诚,开朗。那些失望,沮丧,都消散了,那是真正的心
灵的震撼。似耶稣的王冠般闪耀的舞姿,似天使般纯净的面容,似利剑
般刺过思想的声音,似彼得潘单 纯的童心,就在那一刻值入了我的心,
也就在那一刻我确立了新的目标,迈上了新的台阶。
说 真的,自那以后,我的心快乐多了,我开始用功的读书,只为完成他
的遗愿,重建梦幻庄园,爱那些可爱 的孩子们。或许,我能做的太少,
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常想,为甚麽不是他生前我就知
道他?而是在报道他死讯的消息上第一次见到他?但,这恰恰是主对我
的眷顾,那超越生死的至 高的爱与欣赏不是更有价值吗?那样精美设计
的一刻不显得更动人心弦吗?
从迷茫的落泪到坚 强的走下去,MJ给了我新的梦想,给了我真正的人生
目标。而那珍贵的那一刻,也被我好好的珍藏。从 那颠覆我人生的那一
刻到现在,已有七十七天,每一天,我都有MJ的陪伴。他说过,他爱我
们 ,我们并不孤单。
穿过灵魂的深度,留下的,只有那使我迈上新台阶的那一刻,只有永恒


的留念,依赖和爱。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词是一个 “新”字,立意行文都
要围绕“新”字来谈,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要写好,也有一定的难度。
从所给的材料看,有三个点:一是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
自《大学》,是从勤于省身和 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的
重要性。自然、人生、社会皆是如此。二是“周虽旧邦,其命维 新”,选
自《诗经•大雅•文王》,意为周虽是旧的邦国,其使命也在革新,一个
社会、民族、 国家如果不革新的话,就无以进步,甚至消亡,自古皆然。
三是十九大的主题词,也是一个“新”字,体 现出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
当、变革意识,不改革无以迎新,不求新无以国富民强!新时代,新征
程,一个“新”字引领未来,走向复兴。材料提示语要求谈对“新”的看法、
启示或感悟,并要结合现 实来谈,应该说话题看似窄狭,内容却异常丰
富,涉及关于“新”的面很广。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 、民族,无不
与“新”相关,无“新”难行。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 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
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
同 ,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
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 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
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 的
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
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 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
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
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

< p>
审视角度。




甘肃政法学院研究生院-江汉大学教务管理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年终总结报告范文


社保新政策-宾馆管理知识


关于感恩-小学作文评语


瑞安市人民医院-单位介绍信格式


贵州福泉市-中专实习


肇庆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初中日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免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