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中学校史馆简介
石家庄市教育考试院-反腐倡廉总结
校史展馆简介
外观:
校史馆的外观造型,是仿制陇东中学初创时期的大礼
堂建成的,
大礼堂旧址,位于现在的庆城县庆城中学院内,为重点保护文物。
门牌:
陇东中学四个金色大字,是1940年毛泽东主席为陇
东中学亲笔题写的校名。
东面是刘少奇同志为陇东中学的题词(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
国而奋斗)
西面是朱德
同志为陇东中学的题词(朱总司令书写了毛主席的
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赠予陇东中学)
厅内:整个展馆分为两部分
序厅:序厅主要陈列的是上级领导、原任校长、知名校友的题词<
br>等。(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陇东中学首任校长马文瑞同志的题词;
甘肃省委原书记陆浩同志的
题词;中间是毛主席的题词“为建设新
新民主主义而斗争”;还有甘肃省委原副书记马西林同志的题词,
马
西林同志曾是陇东中学教员)。
正厅:
展馆共设有5个单元,第一个单元“追源
溯流”。主要展示了庆
城古代教育的发展概况,早在春秋时期,庆城就有办学记载,明清
时教育
更为兴盛,庆阳府所属州县都设有官办儒学,乡村都设有私
学,当时建有庆阳府儒学和著名的凤城书院。
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
了一大批像李梦阳、米万钟等流芳后世的大家。
1
展牌内容包括:
1.庆阳县历史沿革一览表 。
2.庆阳历史上多样的办学形式(1)官立儒学
①《清顺治九年
御制晓示生员条教卧碑》碑文。 ②庆阳府儒学图(创建于明洪武年
间)。 ③
庆阳府儒学教授一览表(清乾隆二十六年前)。④教材:文
生所读古书“四书五经”等,武生《武经七书
》《百将传》及《孝经》
等。⑤凤城书院旧址。⑥乾隆二十六年知府赵本植的《创建书院记》
1
段。(2)私人办学1.私学2.义学3.社学 3.明清教育成果(1)明
清庆阳(庆阳县)进士一览
表.(2)庆阳历史记载的姓名确切的推
选中举人数统计表。
一、陇东中学创建背景
㈠革命形势:1921年共产党成立,点燃了陇东大地的革命火种,
1930年,刘志
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
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为经过2万5千里
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
红军提供了落脚点。1937年春,进驻庆城的刘伯承兼任校长、袁国
平任
政委的红大第二校。他们同中共庆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蔡畅
一起领导庆城人民开展了著名的反冯斗争,制
裁了恶霸,庆阳百姓
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展牌内容包括:1.中国革命形势。2.
长征路线图。3.刘志丹、
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前辈在陇东地区的革命足迹。4.陕甘宁边区
形势图。
(二)教育背景:在1930年之前,陇东地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2
文盲率高达99%。 从1932年起,红军游击队在庆阳先后办起了多
所列宁
小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在陕甘
宁边区的5个分区相继创办或接收了边区师范
、关中师范、三边师
范、新米脂中学、陇东中学。
展牌内容包括:1.民国时期的庆阳教育。
2.庆阳县县城清末至
民国学校一览表。3.陕甘边区教育。4.陕甘宁边区中等教育一览表。
5.红大第二校人物:刘伯承、袁国平。
(三)陇东中学的光荣创建:1940年3月,陕甘宁
边区委派土生
土长的庆城人文庙旧址,一边修建校舍,一边动员招收学生。学校
确立了办学宗旨
、校训,边区文联主席柯仲平、鲁迅艺术学校音乐
系教授马可为陇东中学谱写了第一首校歌,陕甘宁边区
委派陇东分
区特委书记马文瑞兼任陇东中学校长,1940年7月,毛主席亲笔为
陇东中学题写
了校名,朱德、刘少奇分别为陇东中学题了词,学
校设立了学校机构,学生会机构,1940年9月1日
,陇东中学顺利
开学。
展牌内容:1.陇东中学历史沿革一览表。2.艰难的创建之
路。
①创建条件。②创办人:陆为公、孙萍、吴南山、石得玉(手艺人)
及其建校用过的工具。
③毛主席题写的校名,朱德、刘少奇的题词。
④刚创建时的陇东中学、大礼堂、校门。⑤建校初期边区教
育厅与
陇东中学建校相关的文件。⑥建校工作进程
(四)马文瑞雕像:这尊精神矍铄
、气度非凡的雕像是全国政
协原副主席、陇东中学首任校长马文瑞的塑像,这尊雕像是在马文
3
瑞的子女、亲属的倡导和提议下,由北京著名雕塑家李庆芳设计塑
造,
2013年9月18日陇东中学建校73周年纪念日之际正式落成安
放,以示怀念。
(八)烽火硝烟中的特色办学
整章建制:同时学校还围绕“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培养抗战<
br>建国人才”的办学宗旨,建立了党组织,完善了学校机构,充实了
工作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
制度。 1946年还创办了陇东中学校
刊——《陇中教学》,创办了陇东中学研究生班,
为革命培养了大
批人才。
展牌内容(1) 整章建制:①《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暂行简
章》②
《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办事细则》③《我们陇东中学和边区外面学
6
《回乡工校
的比较》④《学校鉴定标准》⑤《在寒假中的工作》○
作十大注意》⑦《陇东中学学期通知书》⑧《本学
期工作检查大纲》
⑨《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1942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⑩陕甘宁边区
政府发
布的《关于执行新文字的决定》。(2)特色教学:①自编教材(地
区档案馆)。②自制公章、算盘、墨
水、板擦、象棋、钢笔、手榴弹
等。③《十大政策》《青年的修养》《反对自由主义》等教材。④194
0
年—1941年课程安排表。⑤“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特殊办学模
式。⑥第一届学员杨柏
青的挎包、砚台。⑦第一、二届毕业生的毕
业证书 。⑧战火中创刊的《陇中教学》。⑨党校干校时的学
生名单、
点名册等。(3)人才济济的“红色”陇中:1.陇东中学“红色十年”
学校机构。2
.学生会机构一览表 。
4
“红色十年”陇东中学校长
1.马文瑞、马文瑞给陇东中学的题词
、《马文瑞传》
2.段德彰
3.吴铁鸣
4.徐少甫、1988年携同夫人李柯回
访陇东中学资料、1997年8月和
夫人李柯在家中为陇东中学校史采访组成员题词。
5.刘泽如及其组织创办的陇东中学校刊——《陇中教学》
6.李景亭
7.“红色十年”领导班子一览表
“红色十年”陇东中学其他领导
赵长远、苏力、万成章、
向景义、贺建山、贾庆礼、杨希
林、胥振军、杨继清、冯克征、高戈伍
来自五湖四海的陇中教师
1940–1949年陇东中学的教师来源有三种情况,多数老师来
自
于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选调的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如袁
静、程萍等;另一部分是因
战事需要,临时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
的地方政府借调来的地方干部和文职人员,如孙惠畴等;第三是本
校毕业留校学生,如韩向君、李培贤等。在这里均视为陇中教师。
1.袁静及其作品和给1999年陇东中学的题词
2.陇中教师袁静创作的《刘巧儿告状》和马锡五的审判方式
3.艾提与石林以及二人编写的《陇东中学简史》
4.沙垠以及他创作的陇东中学历史上的第二首校歌
5
5.苏林、程萍以及二人创作的陇东中学历史上第三首校歌《我们的
歌》
6.其他教师代表:孙铭、孙惠畴、谭云鹤、耿长富、徐徐、董启勋、
伊仁等
7.“红色十年”陇中教师一览表
生产自救:
下河洗脸:在陇东中学
初创时期,适逢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经济封
锁,师生生活异常艰难。无钱买木炭取暖,经常吃不饱饭;吃水
也
很困难,要用毛驴从东河驮水。满足不了大家用水的需要。师生洗
脸、刷牙、洗衣只能去东河
里,天天如此。
生产自救:为了克服困难,坚持办学,1941年春,陇东中学成
立了生产管
理委员会,进行生产自救。当然陇东中学能度过1941至
1945年间的经济难关,与385旅的帮助
是密不可分的。
385旅开荒种地:陇东中学建校初期,385旅为学校提供了灶具,
选派了
炊事员,帮助学校动员学生、整修校园,选派有文化的部队
干部到学校任教,大生产时还和陇中师生一起
开荒种地。
整风运动:194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起整风运动,同年
5月陇东中学在
全校师生中开展整风,经过整风,师生面貌有了很大
改观。
毕业证书:第一届与第二届陇东中学毕业证书原件。
延安参观: 1942年7月20日,陇
东中学首届40名毕业生和各
县学生代表一行60人在团长余佑野的带领下开始了前往延安的光荣
6
旅程。他们步行整整7天,27日到达神往已久的延安。8月20日是
所有陇中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大礼
堂亲自接见了陇东青年学生参观团的所
有成员,其中两名同学向毛
主席敬献了绣着人民舵手的锦旗,团长余佑野向毛主席汇报了陇
东中
学的办学情况及本次参观的收获。毛主席做了重要讲话,(有毛
主席讲话录音)毛主席还为陇东中学第二
次题词,大家倍受鼓舞。
陇东中学参观团还参观了枣园、王家坪、抗大、八路军大礼堂
等许
多地方,感受到延安军民火热的革命激情。受到朱德、刘少奇、
任弼时、贺龙、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
、李鼎铭、丁玲、艾青、
柳湜、贺连城等领导的接见,向朱总司令敬献了锦旗,聆听了他们
的亲
切教诲,受到了一次极好的现实教育。延安参观,提高了陇东
中学的社会地位,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陇东中
学更全面、更深入的认
识,推动了陇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毛主席给陇东分区的题词:毛主
席除为陇东中学的两次题词以
外,还先后为陇东分区个人题词以及为陇东分区党政军领导干部题
词。1940年至1943年,毛主席还先后为陇东分区个人题词多达10
次,其中为党政军领导干部题
词4次,为纪念谢子长、刘志丹题词
各两次,为习仲勋题词1次。表彰他们时刻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br>放在第一位。
锦旗:这两面锦旗是陇中学生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敬献的锦旗
复制品。
疏散转移: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侵占了陇东
7
部分地区。迫使陇中师生先后进行了三次转移,您现在看到的是三
次专业的额路线示意图, 根据陇东地委的统一部署,陇东中学紧急
疏散、转移。大部分师生参加土改,留校师生火速出发,集体转 移。
他们沿着东川北上,3月2日到达华池县城壕川田家沟门。坚持办学
两个月时间。陇东地区 形势继续恶化。5月1日学校师生撤出田家沟
门,沿川东上,进入子午岭区。5月2日到达二将川澳泥坡 。
革命烈士:陇东中学红色十年中先后有刘远达、李向华、石道
发、石廷川、 胡治德、徐建业 、段至福 、徐占邦 8名学生为革命
英勇献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陇东中学最为光辉的历史。
第三单元 薪火再续(1952–1965)
恢复办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为教育
事业揭开新的一页。学校首次搬迁之后,进行重建,恢复了办学,
有了雄 厚的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1972年,陇东中学第二次搬迁到庆城南 街的丁家湾。也就是今
天的校址,从此学校校名正式恢复为陇东中学。
第四单元 文革十年(1966——1976)
文革期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取消了高考,提倡开门办学,< br>在这一时期,学校的文体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组建了宣传队,
演歌剧、扭秧歌、唱红色歌曲 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德智
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单元 蓬勃发展(1977——2010)
蓬勃发展:改革开放30年,陇东中学更是日新月异,迎来了全
8
新的发展
机遇。学校先后共有七任校长,张自新校长任职期间学校
被甘肃省确定为重点中学, 侯正武 、张学杰
校长任职期间改善了
学生的住宿条件,张维亮校长任职期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名
校。进入
新世纪在方百江以及朱永海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迈上了跨越
发展的快车道,各项设施居于全市前列。现在学
校在张校长的带领
下开拓创新促发展,真抓实干提质量,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您
现在看到的
这些图片是陇中师生参加各大活动时的剪影。
走进新世纪,陇东中学更是硕果累累,培养出了
一大批清华、
北大的高材生,还有甘肃文科状元等。陇东中学的巨大变化与各级
领导的关怀和社
会的各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1993年的时候全国政
协原主席马文瑞来校视察。
世纪华章:
新世纪15年,陇东中学发展最快、进步最大。新一
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锐意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绩,
并多次获得省市奖励。2015年高考一本进线213人,进线率21%;二
本
以上进线589人,进线率58%。张虎成和张梓涵同学分别被清华大
学录取,李彦忠同学被空军航空大
学录取,实现了庆城县招飞历史
零的突破,还有一些名校才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以上成绩的取得,创历史新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历史的一枝一叶都是今天的财富,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石
,
创造庆城教育辉煌的陇中人将铭记历史,再接再厉,续写出陇中光
辉历史的新篇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