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专业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青岛人事网-十一假期
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专业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谦和礼让
的品格感人至深
,实在让愚钝学子感到惭愧与敬仰!
其实,我的问题集中一点就是象“拍案而起
”、“捶胸顿足”、
“咬牙切齿”等等这些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也可以叫“语
境义”吧?
)有何不同?即我在上次提问中总结的三种情况(肯
定不够准确,但目前我们只讨论这几种情况): <
br>一、成语的运用有的也许的确没有动作,“动作只是表达情感的
一种道具或手段而已”,“富有动
感的词语可以为文章增色,这是这些
成语之所以成为成语的根本原因,而现实中,描写鼠窜而并未抱头,
称庆而不曾额手,叹息而未必扼腕之类的情态(这就符合了相关成语
的使用语境)”;
二、有的成语在语境中动作和情绪有些是纠结在一起,不好分
割的。语言永远追不上现实的鲜活。”;
三、有的成语在语境中与字面义相符的原原本本的动作。
说再简单一点就是有动作和没有动作
,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
老师也认为:成语的细微差别,就是指的词义的细微差别,而是否合
适
,则当然要到具体语境中去体验、鉴别,同时指出:看具体语境,
有些有,有些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是要完整的语境。您的意
思是说我们在辨别成语意义时语义上还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在有
限的条件(特指不完整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判断出来吗?有没有进行
判断并详细解读出具体意义的方法
和标准。关键是:需要判断吗?
但我每次问您类似的问题时,您的回答要么是“整体语
境与成
语含义是否相符”,要么是“整体上成语意义与语境的契合”,同时一
再强调“成语本身
是理解中使用的,不是要求一一对应的。”“成语只
有在运用时才真正有意义。要点是“使用”“运用”
而非辨析。重点
只看运用是否妥当,重点不是看词义是否准确”“不是要求一一对应
的”。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三点不懂的地方,希望老师耐心
查看并推敲一下。
1、
对于这段话:成语有相对完整、相对稳定的意义,因此,必
须从成语的完整、稳定意义上与语境是否契合
上判定,而非从什么比
喻、引申去判定。成语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是整体意义。所以,对
其理
解,只能是在语境之中进行。成语是“语境义”。
以上意思是不是说成语的相对固定的、完整的整体意
义就
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上的成语解释?而它在语境中的“语
境义”,尤其是这个成
语运用在此处是否有其完全一致字面义的
动作是很难辨别清楚的,就像“手舞足蹈”这个成语就是表示:
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来表达的状态,至于有没有这个动作
不去追究,也无从知晓。但是一
般肯定是有“
高兴到极点的动
作
”的。这就跟乐不可支、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等高兴的状态
不同的成语区别开来,有时候可能是对实际表现出来的高兴
的动作的一种夸张甚至
想象,但是高兴的动作肯定还是有
的,但不一定要手舞动、脚乱跳。(事实上词典上手舞足蹈
与这几个近义词的意思也有很大区别)。
故语境义有时就是整体义,整体义就是语境义。 互相符
合。(我们在运用“拍案而起”、“捶胸顿足”这些成语时
只要有相似动作或情状就可以 用这些成语,同时别人用了这
些成语感觉有这个动作就有,没有就没有,语境不完整时凭
个人理 解。)
2、成语的“语境义”除了有无字面义动作的辨析更大
程度的区别可能是有关成语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情感、情绪
或意识层面的区别。就像这两句:
(1)、这个世界的得救,需要的也许不再是振臂高呼时的豪迈,而是一个
外科大夫对待一颗跳动心脏 时的纤细。(侧重强调其“豪迈”,突出其感召力)
(2)、无论是男人振臂高呼还是女人唏嘘不已, 新的婚姻司法解释已经给
被房子挤压得变形的婚恋观,留下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侧重表达赞同、认可的
情绪,不单纯是高兴欢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是不同的。
就像振臂高呼的意思:振臂高呼: 举起手欢呼,形容非常高兴。以上各句
中的振臂高呼的实际意思与它的本义“形容非常高兴”是有不同的 。也就是成语
临时义不同。
3、就是成语有
无动作、而不是我上面两点提出的“有
无字面义动作”的辨析。我说的“有无动作”是指成语运用
在某一具体语境中动作是使用者主观想象出来的,而不是在
现实情境中发生的。这时成语的语境义有没
有不同。具体例
子如下:
1、这个世界的得救,需要的也许不再是振臂高呼时的豪迈,而是一
个外科
大夫对待一颗跳动心脏时的纤细。
(动作没有象第二句一样是现场发生
的,是推
测或想象出的)
2、荣耀王者驾驭青鳞木遁回指挥,振臂高呼:“大家快散开,千万别被天劫牵
扯到!”。
(有动作,有情绪)
3、无论是男人振臂高呼还是女人唏嘘不已,新的
婚姻司法解释已经给被房
子挤压得变形的婚恋观,留下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动作没有象第二句
一
样是现场发生的,是推测或想象出的)
这种情况很普遍,不知这种情况下成语的语境义有没
有
不同?就像这三句中的“拍案而起”语境义:
1、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
简直是
指鹿为马,一派胡言。(完全没有动作,只要情绪?)
2、渐渐的,黑人们学会了勇敢
地拍案而起去反对这一
残忍而不公的传统,正像他他们对待3K党的态度转变那样。
(完全没有
动作,只要情绪?)
3、 以下是全文,真希望没看过的能看一遍全文,哪怕
不能拍案而起,在将来也至少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完全
没有动作,只要情绪?)
当然 “拍案而起”这个成语在上述三个句子中的语境
义我理解起来:认为还是有相应的动作或
动态(当然是否与
字面义动作符合另当别论)反正我是不能接受,想象或推测
的动作也是动作、
也是为了表达情绪而与“情绪纠结在一起
的”。(如果它们在句子中真的任何没有动作或动态的含义是可以用“义愤填膺”等成语代替的。)
理解当否?请老师指示。
以下几句的语境义理解对吗?
总结一下:就像下面几句中的“拍案
而起”一样,由于没有完整
的语境,每个人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必要作出非黑即
白的定论,作出标准的千篇一律的解释。
1、一薰一莸,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有字面义动作、
愤怒情绪)
2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
下去,不愿屈服。(有愤怒的情绪,但愤怒的动作是
没有的,
想象的,动作是一种道具或手段,
可以这样理解吗?
)
3、听到领导的这一决定,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有
或无字面义动作、侧重表达愤怒情绪)这里的“侧重”是
否代表只有愤怒情绪,没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