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玛丽莲梦兔
534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财政-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


县希望小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说明书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数学 册次: 上册
单元标题 教学目标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首先,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
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其次,理
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 数量关
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应用.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
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
位置的方法。学会通过测量描述
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 位置,并
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
的具体位置。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
法的计算法
则,并能熟
练地进行计
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
应用题中的数
量关系,会解答
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
的应用.

分数乘法
位置与分
方向

体会确
体会到数学知
识与实际生活
定位置在生
紧密联系,感受
活中的应
到生活中处处
培养学
用,了解确
有数学。
定位置的方
生合作交流的
能力以及学习
法。学会通
数学的兴趣和
过测量描述
自信心
物体在平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图 上的具体
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位置,并会
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根据描述在
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平面图上画
心。

出物体的具
体位置。

理解并会解答已

分数除法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掌 握分数除知一个数的几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法的计算方分之几是多少
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实际问法,会进行求这个数的实
题。

分数除法计际问题。

算。




理解比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
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的意义。能
实际问题。
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够正确地化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
比和求比值。 简比和求比
2、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
值。
际问题。
通过画一画, 折一折,量一
在学习过程
中,培养学
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
生与人 合
认识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
作、交流思
名称。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
维过程和结
果的能力。
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 的
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经历动
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
画图能力。通过分组 学习、动手
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
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在
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
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通
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
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通过对圆的认
识,感受到美源
于生活,体验圆
与日常 生活密
切相关,感悟数
学知识的魅力
百分数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了解它
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
读、写百分数、能够进行小
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 化。
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
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
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 简
单计算。在理解、分析数量
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
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理解百分
数的意义,
了解它在
实际中的
应用,会正
确地读、写
百分数、能
够进行小
数、分数和
百分数的
互化。 在理解、分析
数量关系的
基础上,使学
生能正确地
解答有关百
分 数的问题。


扇形统
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
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
看懂并会填扇形统计图。会
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
据回 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经历数
据的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
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3.在学习活动 中,体验数学
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
教育。

认识扇形通过对比分
统计图,了析,了解扇形
解扇形统统计图的特
计图的特点。经历 数据
点。能够看的整理、描述
懂并会填和分析的过
扇形统计程,感受统计
图。 会根据在现实生活
扇形统计中的作用,发
图所提供展统计观念。

的数据回
答一些简
单的问题。


属于形
对于数 与形,应先观察图形通过分析通过分析找
和算式,找出哪些图形或算找出规律出规律趋势
式发生 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趋势求解。

求解。

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出
规律趋势求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科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
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 估算的意义;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 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 单图形运
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
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
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 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
象。
3.在观 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
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
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
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县希望小学学科教学计划表
20 ---- 20 年度第一学期
六 年级 班 任课教师:







本学期教材
分析及教学
主要任务
(包括教材
结构关系、
重点、难点、
按要求应完
成的主要任
务以及实 验
实践、复习
考试等内
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 乘法,位置与方
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
活动等。分数乘法 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
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 乘法、分数
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
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 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
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百分数在
实际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
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br>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
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
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数对 表示位置;
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
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 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 面学习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
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 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
法、百分数、圆、 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
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进一
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 的魅力


周学时
本学期教学
计划课时数
总时数
讲授
其 中
实验 复习课 测验 机动时数


学生基本现
状分析(学生
基础知识、学
习态度和学

习习惯以及
好、中、差的
差异情况等)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 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
的关系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
情感。
本学期提高
教学质量的

主要措施(教
材教法、学法
处理意见等)




县希望小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20 ---- 20 年度第一学期
六 年级 班 任课教师:
周次 起止月日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备课时数

实际完
成进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位置与方向、整理和复习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
国庆长假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比和比的应用








圆的认识、设计图案
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百分数(意义和读写)
整理和复习、确定起跑线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约分 5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扇形统计图 5课时
数学广角、总复习 5课时




目 录

第一单元 XXXXX ............................................第 页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课本第2-3页,例1
教学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 br>知识与技
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
整数的意义,掌握分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

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
目标
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通
情感态度
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
与价值观
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质疑引导,组织探究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
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33
123



(3)计算 :
101010
666
333
计算
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 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
101010
备注


把什么做分子? 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
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
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2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
9
2
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
9
22< br>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
99
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 一共吃了多少块?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 相
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
22
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3
。再启发学生说出
3
表示求
99
23个相加的和。
9
2
(3)比较
3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
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
2
同点:
3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9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
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2
2
问:
3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 9
2
222
9
22
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 示:
999
9
2362

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 生答后板书:
993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
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3
两个数有
99
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23
2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
9
9
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2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3
的计算方法。(互
9
2
相讨论)。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3

9
2
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9
2
根据
3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 < br>9
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
2
学生将
3
按简便方法计算。
9
三、反馈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分数乘法
232
板书
设计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
课本第第3页例题2、例3及相关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
能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
过程与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
法 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
与价值观 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
教学重点
法。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直观演示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27
3
×4 ×4
7
×
2
14×
58
21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
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2
1
指名列出算式:12×。
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11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
2
1
2
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
1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4
1
指名列出算式:12×。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11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44
1
1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和“12×
4
2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1
11
12×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44
22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3
引导:这道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
10
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1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 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13
2
,种玉米的面积占。
55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

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1
1
(2)探究×的计算方法。
5
2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
11
出它的,表示公顷。
2
1
2
1
②再涂出公顷的。
5
2
11< br>1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
5
22
分成5分, 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1
1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
5
2
你是怎么想的?
1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1
1×1
1
1
板书:×===(公顷)
5
2
2×5
10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
3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5
2
11
33
(2)提问:“×”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
55
22
吗?
(3)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板书
设计
12L的3倍是多少。(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
11
×1
==
1×1
=
1
(公顷)
22
5
2×5
10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
1
是多少。
1
×
3
==
1×3
=
3
(公顷)
22
5
2×5
10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

教学
过程与方

目标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3课时 分数乘法中的约分
课本第5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
的第3、6、7、9题。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
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
与价值观
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
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
3
×30= 12×=
3
5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9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
千米/分。
备注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45< br>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乌贼 的速度是
4
99
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1010
45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
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4
42
9
36
×===(km)
10
45
10×45
450
25
(3)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
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
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通过交 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
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
数进行约分,即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
4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10
45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
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
=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
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 多少米,就是求
2
28米的是多少。
35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乘法
9×4
42
36
9
×===(km)
10
45< br>10×45
450
25
9×4
42
9
×==
(km)

10
45
10×45
25
板书
设计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4课时练习课
课本练习一第7、8至13题
知识与技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
过程与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
与价值观 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七页第9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
法制渗透
护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练习
交流讨论
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
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备注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
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
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
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 加深学生对
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
识。
第9题,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
护法》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
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
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练习一
板书
设计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国家保护野< br>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
坏。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

教学
过程与方
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小数乘分数
课本教材第8页例题5及相关教学内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
的计算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
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
乘分数的计算。
重点讲解
自主学习
常规的学习用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2
3
4
315
×15 21×××
3
5
5
5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5
4
3
1.2 0.4 3.5 1.25
8
5
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备注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3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4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
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
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
乘。
(3)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
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3
21
3
63
小数化成分数:2.1×=×=(dm)
4 4
40
3
10
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 m)
4
⒊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情况进行板书。
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
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
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 成分数的计
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
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 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
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
方法中,小数和 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
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

< p>
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
法。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
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计算方法。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数乘分数
板书
设计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小数化成分数:2.1×
3
=
21
×
3
=
63
(dm)
4
4
10
4
40
分数化成小数:2.1×
3
=2.1×0.75=1.575(dm)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混合运算
第6课时
课本教材第8--9页及例题6相关教学内容
知识与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
技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
目标
过程与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
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 br>度与价
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值观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重点讲解
自主练习
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5×6+7×3 15×(34-27) 16×4-7×
9
(35+21)×28 70-4×6 36×2
+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
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 课题:分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6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画框长
4
m,画框宽
1
m。
52
(2)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⒉学生独立列式。

4

1
)×2或
4
×2+
1
×2
5252
⒊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
算的顺序相同。
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二级
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
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⒉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⒊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本题既复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加强了
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
⒋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
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
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4141
+)×2 ×2+×2
5252
4
13
=×2 =×2+1
10
5
1313
=(m) =(m)

55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7课时
课本第9页例7有关内容
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
知识与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
技能
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
过程与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
目标
方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
度与价
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
算。
启发式,演示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备注


⒋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
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
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⒊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
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1
31
()12

(5)
6 4
56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
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
体讲评。
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先算“
1
×100
”会使计算更简便。
50
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
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


题。
这三 道题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
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道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1
(5)
51
56
()12
31
64
(5)(应用乘法交换律)
51
56

1212(应用乘法 分配律)
64
31
×(5×)(乘法结合律)
103
561
13

2
教学
设计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
技能
教学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8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一)
课本第13~14页的例8,完成“做一做”和练
习三的第1~3题。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
数的意义 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过程与
目标
方法
情感态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 鼓励学
度与价
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启发式,演示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321
12× ×
452
2.列式计算。
3
1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4
5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板书课
题)
二、新授
出示例题8
备注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
积。
①学生折一折。
1
②计算萝卜地的面积:480×=240(平方米)
2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11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
44
1
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学生动手折一折。
4
1
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平方米)
4
(3)列综合算式解答。
11
480××=60(平方米)
24
(4)讨论不同的解法。
小组交流。
组织汇报。
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11
1
×=
24
8
1
再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平方米)
8
11
综合算式是:480×(×)=60(平方米)
24
【回顾与反思】
(1) 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
案的合理性吗?
(2)学生尝试检验。
(3)组织全班交流。
1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或240÷4
1
480=只要学生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有给予肯定。
2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组织交流。
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
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⒉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这三道题都是和例8类似的连乘应用题,每道题都
有两种不同解法。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
全班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应用题

板书
设计


综合算式是:480××=60(平方米) 480×(×
1
2
1
4
1
2
1
)=60(平方米)
4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9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
少的实际问题
课本第14-- 15页的例9,完成“做一做”和
教学内容
练习的三第4、5、6、7题。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
知识与技能 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
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教学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对两种应用
过程与方法
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目标
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对
情感态度与
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
价值观
趣。
法制渗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利用教材的素材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的法制教育。
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启发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
5
(1)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7
2
(2)一瓶墨水已经用了
5

5
(3)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儿童读
7
3
物的是科普读物。
8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汇报时,让学生找到单位
备注


“1”的量和比较量,根据关键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⒉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9 < br>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
4
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比青少年多
5
。婴儿
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2)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①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4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

③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学生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分析与解答】
(1)找到单位“1”
4
提问:题目中
5
是把谁看作单位“1”?
(2)画线段进行分析。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3)交流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
再求婴儿每 分钟心跳的次数。思路二:先求出婴儿每分
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
跳的次数。
(4)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板书。
【回顾与反思】
(1) 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

法的好处。
(2)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先让学生自主检验,再组织交流汇报。
先求出婴儿 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135-
75=60(次);再算多出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60< /p>


÷75=
5

⒉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介绍有关“噪音”的知识。利用 教材的素材对
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育。
(3)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1

8


(4)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
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
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5)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
列式计算。
1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8
(6)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
解答方法。
7
1
解法二:80×(1-)=80×=70(分贝)
8
8
(7)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 一个
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
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 方法求出这个部分
量。
⒊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7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⒉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5题。
求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⒊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这道题是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
4

< br>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
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
设计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
知识与技 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
能 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
教学
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
目标
过程与方
法 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
系。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课堂讨论法
谈论法、练习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
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
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
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少)
备注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
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3) 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
后用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做“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和练习四第1、2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
一级运 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
×(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⒊做“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3题,
说说这些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
学生独立完成。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
两道题有何不同?
(2)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
全班
讲评。
3.“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七第4、5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
是怎样思考的。
四、课堂总结


教学
设计
整理和复习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
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
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
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
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
3.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
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
×c+b×c
3.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3课时
教材19页—27页
陈祖云
教材分析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
知识与
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
技能
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
方法
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
情感态度
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
与价值观
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经历用
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充分感受、体验方向与距离的描述具有相对性,初
步建立坐标观念。
情境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直尺、量角器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㈠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
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 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
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
置。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知识与
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
情感态度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
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 以20千米/
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
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
该标在哪里 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
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
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
市位置的方法。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
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
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
上距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
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一)
板书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设计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㈡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
知识与
技能
路线示意图。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与价值观
心。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
路线。示意图。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
等。
备注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 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
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二、探过新知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
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 br>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
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 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 km,
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
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
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 就是图上
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
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 br>(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
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
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 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
→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板书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设计

画路线图的方法: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23-25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
知识与
技能
握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
过程与
方法
合作意识。
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
置。
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独立练习、合作交流
独立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实物投影仪或练习五中题目的投影图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收集家附近的地图
教学过程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
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
习。(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 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
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
标图放大,再进 行测量。
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
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
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
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 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
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
么位置上 。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 br>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
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 流时
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
么。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
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
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
格,最后汇报展示。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
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
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
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
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
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练习五
方向
确定物体位置
板书
距离
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知识与技
2.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

的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历观察、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总结
教学过程与方
概括的能力。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综合运
目标 法
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充满探索和创< br>造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
与价值观
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法制渗透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会解决问
题。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引导发现法、归纳法
观察法、对话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PPT、投影仪、长方纸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11课时
教材28页—47页
莫隆彪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28页及29页
教学
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
知识与
练准确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技能
2.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通过探究发现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
方法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启蒙教育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用倒数的意义求小数的倒数
对话法、比赛法、迁移法
观察法、对话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是不是你们的朋友啊?(是)老师也把你们
当作老师的好朋友。那就是说“老师是你们的朋友,你们
是老师的朋友”,对吗?(对)这样表 述太麻烦了,你们能用
一句话表述我们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有的学生会说出:我们互相是朋友。
对,我们互相是朋友,还可以简称为“我们互 为朋友”。
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学里面的“一对好朋友”。—倒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揭示倒数的意义,教材28页例1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
3.举例验证:4和 7和
1
3和
1

4
3
11
7
4乘的积是1,所以4和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
44
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
1
,所以7和
1

77
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 (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
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 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
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2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2.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3.填空
3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1

4
8
10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倒数的认识
板书
设计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二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
教材第30页例1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 索性的学
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形成计算技能。
通过富 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
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形成计算 技能。
知识与技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

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
探究。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归纳总结分数除
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迁移法
验证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课件、投影仪、长方纸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 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
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
举个 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
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 问题和改写后的问
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
义。
5 .练习:(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课本3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活动⑴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
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⑵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
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通过折纸操
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活动1 学生甲,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
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就是25;用算式表 示是:
45÷2=(4÷2)5=25
学生乙,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
是45×12;用算式表示是:45×12=410=25;
学生丙,我发现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
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丁,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


找出4和 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
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表示,4不能够 被3整除,
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
计算45÷3时,我把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
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 45的13是多少。
讨论:从折纸实验和计算来看,你发现计算分数除以整
数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
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知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方法是什么?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法是分除法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的意义
和整数除法的意义 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
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把一张纸的5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
板书
之几?
设计

1.45÷2=4÷25=25 2.45÷2=45×12=25
把一张纸的5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5÷3=45×13=415
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倒数。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三课时 整数、分数除以分数
教材第31~32页例2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
分数的算理。
知识与技2.能运用算理,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能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
教学
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经历探索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目标
过程与方
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学习
情感态度
数学的乐趣。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能用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启发式教学、画图法、引导法
合作学习法、验证法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35÷3 1516÷20 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
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
备注


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
小时。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2: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
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 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画线
段图分析。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
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
以用2 km÷2,也就是2km×1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
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
米了吗?
生:2×12×3=2×32=3 km。
指导学生观察:2÷23=2×12×3=2×32=3(提示:
观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
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
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
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
订正并板书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3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
后再完成第2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要内容
吗?
整数、分数除以分数
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
谁走得快些?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2×12×3=2×32=3
板书
( km )
设计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56×512=2( km )
小结: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四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材第33页例3。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
分数乘除混合运 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
知识与技
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
辑思维能力。
教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过程与方
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
情感态度
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与价值观
的信心和兴趣。
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
教学重点
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
题。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相互转化的
算理。
启发式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验证法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运算怎样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口算
35÷3 37×2 25—15 14÷23
12÷3 3÷35 13+12 6×1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25+47)]
[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
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3情境图,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2.说一说,你想怎样求?
(1)如果先求每天吃多少片,怎么想?怎么算?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2×3=32(片) 12
÷32=8(天)
(2)如果先求一盒药可以吃几次?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2÷12=24(次) 24
÷3=8(天)
3.请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2÷(12×3) 12÷12÷3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生:通过 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
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不正确的请改正。
45×12÷58 25÷6÷34
=45×112×58 =52×116×43
=124 =59
通过这个练习,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
3.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谁能说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板书
设计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1.如果先求每天吃多少片 2.如果先求一盒药可以吃几
次?
12×3=32(片) 12÷12=24(次)
12÷32=8(天) 24÷3=8(天)
3.综合算式
12÷(12×3) 12÷12÷3
=12÷32 =12×2×13
=8(天 ) =8(天)
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要把除法转化为
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但有括 号时不要盲目去括
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34~36页练习七第3~8题及11~
17题。
1.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法则,并能够正确计

3.能利用分数除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 际问
题,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乐趣。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和分数乘除混
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和分数乘除混
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引导回顾法、分层练习法
练习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倒数的认识。
2.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a÷b= a×1b(b≠0)
3.复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备注

知识与
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二、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5=1 516×()=1
()×32=34 ()×18=92
(1)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指2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总结:所要求的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
那我们所要求的数又是什么呢?(因数)
师小结:求一个因数,要用积除以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一样。
2.专项练习。
(1)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3、4题。
②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5题.
③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6、7、8题
④师生一起回顾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3536页练习七第11、12题。
3.综合运用。
(1)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3题。
(2)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4题。
(3)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5、16题。
三、拓展练习
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17﹡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你对分数除法的计算还有什
么疑问吗?

板书
设计

分数除法(练习课)
1. 倒数的定义: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这
两个数互为倒数,且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2.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字母表示
a÷b= a×1b(b≠0)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材第37页例4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
知识与 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技能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
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
能力。
经历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对关键句子
过程与
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方法
的描述等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 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感悟数
情感态度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
与价值观
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画图法、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法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课件出示)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2.课件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

< br>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
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
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2)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
“1”,
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3)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37页例4.
(1)出示例4情境图。从医生的话中,你了解到哪
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普及人体的水分需求相关知
识。
(2)指名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未知条件分别是什
么,并写在教材第37页的“阅读与理解”处。
(3)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小明体重的45是28Kg
板书: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4)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
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这道题哪个量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
是未知的?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
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6)学生试做。集体订正,板书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45x=28
X=28÷45
X=28×54
X=35
回顾与反思:怎样检查解答结果?


板书:35×45=28(Kg)
(7)还可以怎样解决?指名板演
28÷45=28×54=35(Kg)
(8)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
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9)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
个数”这类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2.问题改造。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
克?让学生读题分析同桌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并说出
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3.归纳解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1)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解法一: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45x=28
X=28÷45
板书
X=28×54
设计

X=35
解法二:28÷45=28×54=35(Kg)
35×45=28(Kg)
答:小明的体重是35Kg。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2)
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
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
知识与技
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经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验证,讨论等过程,
目标
过程与方
掌握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养成合作学习的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

掌握“已知比一个数 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
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
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画图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5.
(1)学生独立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
完成第38页“阅读和理解”部分的填空。
备注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条件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
关系。
(3)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回归已知条件,分析数
量关系式。
2分组解题,论证思路。
思路一: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1-815)
思路二: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
的部分。
要求:(1)小组组长负 责安排任务,可采取分小组
讨论或分工合作,组织验证,保证所有学生参与讨论。
(2)小组记录员记录讨论流程,成果,并保证组员
理解本组解题思路,验证方法。
(3)小组汇报成果时,需要再次根据题目条件,详
细讲解本组的思路以及验证方法。其余的学生可以提
问,小组成员负责答疑,教师适时指导。
3.总结归纳
小结:这是“已知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求 这个数”这类的应用题,首先要弄清
楚单位“1”,可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设这个数为未知数,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6题。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逐步分析问题, < br>画出线段图,列方程解答。(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
—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2500+30 00,再根据数量关系
式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分组讨论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师生一起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2)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思路一: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1-815)
(1-815)x=35
815x=35
X=35×157
X=75
思路二: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
x-815x=35
715x=35
X=35×157
X=75
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 Kg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与
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3)
教材第41~42页例6
1.学生学会分数和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
法。
2.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经历知识迁移,变换的过程,体会知识的灵活
性与联系性。
情感态度经历分析问题中的内在联系,发现数学的趣味
与价值观 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
际问题。
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
际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引入
1.确定单位“1”的量
2.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41~42页例6.
例题要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请同学们
先来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备注


(1)对“下半场得分子有上半场的一半”怎样理解?
教师根据回答归纳: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2)请根据刚找出的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来解
答这道题。
①解:设上半场得x分。
X+12x=42
(1+12)x=42
X=42÷32
X=42×23
X=28
28x12=14(分)
②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
(3)想一想,怎样检验结果对不对?
2.变式练习。
将例6的第二个条件变为“上半场得分比下半场
得分多13”,题目 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
如何解答?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
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解决问题(3)
下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12
①解:设上半场得x分。
板书
X+12x=42
设计

(1+12)x=42
X=42÷32
X=42×23


X=28
28x12=14(分)
②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4)
教材第42~43页例7
教学
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找等量关系。
知识与
2.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
技能
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简单的
工程问题。
过程与
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学会感受知识的迁移,变换,通过问题解决的
与价值观 多种方法,体会事物的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43页例7。
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问: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
道什么?(教师指着数量关系)。
学生:需要知道工程总量和工作效率。
备注


教师:这里工作总量,也就是工路全长并没有告诉
我们。我们怎么解决?
预设:如果学生说单位“1”,教师肯定他的想法。
教师:还可以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预设:如果
这个单位不太合适,说明修公路,这里用米更好一
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60m.180m.90m.30m.
等。
教师:现在,你们假设了这么多数据。那好,就选
择一个公路的全长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2.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决,师巡视,抽出不同假设的
学生板书自己的方法。
①假设全长360m,360÷(360÷12+360÷18)=7.2
(天)。
②假设全长180m,90÷(180÷12+180÷
18)=7.2(天)
③假设全长90m,90÷(90÷12+180÷18)=7.2(天)
④假设全长为单位“1”,1÷(112+118)=7.2
(天)
(2)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
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
(3)全班展示并评价个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
决的思路与方法。
3.分析工程问题的特点。
教师小结:公路全长增加,两个队每天修的米数也
随之增加,工作时间没有变,因此,结果都是7.2天。
这里运用了除法中商不变得规律。 < br>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公路
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全长的11 2和
118.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也
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 分之几没变。
4.小结。
我们在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总长不知道的情况

< br>下,通过假设公路全长,很好的解决了工程问题。如果
我们假设甲队或乙队的工作效率,得出的时 间会不会和
我们的出的结果一样呢?同学们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
2.扩展练习。
3.补充练习。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4)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板书
设计

假设全长360m,360÷(360÷12+360÷18)=7.2(天)
假设全长180m,90÷(180÷12+180÷18)=7.2(天)
假设全长90m,90÷(90÷12+180÷18)=7.2(天)
假设全长为单位“1”,1÷(112+118)=7.2(天)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4、89题,第44~45
页练习九第3~9题。
教学< br>1.复习分数除法四类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
知识与技
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
过程与方
目标
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练习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仔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法制渗透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四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
题方法。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四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
题法。
引导法
练习法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指导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师:第⑴题和第⑵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⑶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9题。
3.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4.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5题。
5.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6题。
分析:已知两人的工作效率,设工作总量为“1”,
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来计算。
6.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全班齐练,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教
师强调“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引导学生进行题意理解和分析 ,组内交流解决的
方法,指名汇报。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
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
分析:可根据实际种树的棵树,分别算出一对和二队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树,再算出他们合作所需时间,
并与5天相比较。也可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再
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解决问题(练习课)
板书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设计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1.通过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 br>算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乘除混
知识与
合运算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
教学
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过程与
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方法
情感态度体验掌控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
与价值观 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能正确的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掌控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引导发现法
练习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教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分数除法这个单元,
你们学到哪些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就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
复习。
二、复习回顾
1.复习倒数知识。
⑴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⑵互为倒数有什么特征?
备注


(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1的倒数是多少?
0有没有倒数?
⑶ 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原来分
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
分母为1的分数的形式,然后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
置;如果是小数要把它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 母
的位置)。
2.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
⑴让每个学生写出一道分数除法算式,先 说说每
个算式的意义,然后计算出结果,同桌互相说说是怎
样算的,互相提醒要注意的问题。
⑵提问;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方式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
⑶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①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 br>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都是乘法的逆运算。②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 还是分
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
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倒数。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4.师生共同整理知识框架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2.完成教材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3.完成教材47页练习十第1、2、3、4、5题。
四、课后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和复习
1.复习倒数知识。
板书
2.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
设计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4.师生共同整理知识框架图。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

教学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
关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
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 索比与分数和除法
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
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 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
值。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
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归纳、猜想验证等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贯通

课件、投影仪



第四单元 比的意义
3课时
教材第48~56页
陈祖云
过程与方

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比的意义
第1课时
教材第48~49页“比的意义”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
知 识与技
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 程,初步理
教学
过程与方
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

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 、
情感态度
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
与价值观
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质疑引导,组织探究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某车间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
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
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
备注


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两面旗都是
长15 cm,宽10 c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关
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 的几倍,或求宽是长
的几分之几)
②用比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引入比的概 念: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
以用“比”来表示。长÷宽=15÷10,宽÷长=10÷15,< br>也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b.简介同类量的比:不论是长 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
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所以两面旗的长和宽 的比属于同类量的比。
(2)教学非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
大约运行42252 k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
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
②用比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
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 km与90分钟
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
关系。
(3)归纳、理解比的意义。
①什么是比?结合上面两个例子说一说。(学生试
说, 教师总结:两个数的比就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②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表示的是两个数的比
吗?
a.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比4;
乙数和甲数的比是4比3。(是)
b.张师傅20分钟制作了7个零件,工作总量和工作
时间的比是7比20。(是)
c.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8比1。(不是,


因为足球比赛的比分不表示两个数 相除)
2.教学比的读、写和比的各部分名称。
(1)简介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
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2)简介比的读法。
两种形式的比都读作几比几。15∶10读作:15比
10;表示比时,读作:15比10。
(3)简介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 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板书)

(4)明确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①观察上面的式子,比 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
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②比的后项能 不能是0?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
是0。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
的 后项也不能是0)
(2)比与分数的关系。
①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比与分数有什 么
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
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 值相当于分数值)
②举例说一说,两个数的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吗?怎样写?(两个数的比 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
15∶10,可以写成,读作:15比10)
4.小结。
比的概念实质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任
何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 有


同类量的比,又有非同类量的比,比和除法、分数有着
密切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9页1、2题。
2.教材52页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板书
设计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9--220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比的基本性质
第2课时
课本第50、51页“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与技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
能 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过程与方
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

目标
能力。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
与价值观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发现法
小组研讨法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
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
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
(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
样证明?
备注


(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
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 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
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
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6÷8=(6×2)÷(8×2)=12÷16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6∶8=(6÷2)∶(8÷2)= 3∶ 4
↓↓↓
6÷8=(6÷2)÷(8÷2)=3 ÷ 4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
变。
(4)归纳总结。
①试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三个比的变化规律。(比的
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②讨论:同时乘或除以的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为
什么?(不可以是0,因为除以0没有意义)
③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1)探究整数比的化简方法。
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
15∶10
=(15÷5)∶(10÷5)
=3∶2
180∶120
=(180÷60)∶(120÷60)
=3∶2
小结:化简整数比,可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
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整数比的化简)


(2)探究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0.75∶2
=(0.75×100)∶(2×100)
=75∶200
=(75÷25)∶(200÷25)
=3∶8
3)总结。
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不是
唯一的,要注意的是,化简后仍是比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
不变。( )
(2)4∶0.25化简后的结果是16。( )
(3)从学校走到图书馆,小明用了8分 钟,小红用
了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4∶5。( )
2.填空。
16∶200=( )∶( )=( )∶( )
( )∶( )=( )∶( )=( )∶( )。
(独立尝试后交流,汇报时说明理由,第2题答案
不唯一,只要和16 ∶200的比值相等就是正确的)
3.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
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
不变。


县希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比的应用
第3课时
课本第54页的例2,第55~56页练习十二
知识与技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 构特点以及解题方
教学
过程与方
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觉学
情感态度
习数学的乐趣, 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
与价值观
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
教学重点
法。
将应用题中的比转化成分数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头列式并解答。
(1)200
kg
的是多少千克?[200×=50(
kg
)]
(2)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
数的比是多少?(18∶14=9∶7)
(3)学校体育组买来了三种球,其中篮球5个,足
球4个,排球8个。
①买来的篮球、足球和排球的比是多少?(5∶4∶
8)
②篮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备注


③足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④排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⑤如果不知道买来的球的总数,只知道买来的篮球、足球和排球的个数比,你能求出这三种球的个数各
占球总数的几分之几吗?(引导学生根据份数 思考问
题)
2.引入新课。
比的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在生活
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跳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连比转化
成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散解决问题的难点,激发学生探
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4页例2。
(1)
PPT
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
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 体
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
mL
的稀释液,其中浓
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阅读与理解。
①题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
的稀释液)
②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
1∶4的比进行配制)
③“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
mL
的 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
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
体积的 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
(3)分析与解答。
①讨论: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
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②交流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解法)
思路一 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份)
浓缩液的体积:500×=100(
mL
)


水的体积:500×=400(
mL
)
思路二 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
几份数。
A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份)
B
.浓缩液的体积:500÷5×1=100(
mL
)
C
.水的体积:500÷5×4=400(
mL
)
答:浓缩液有100
mL
,水有400
mL

(4)验证所求问题。
方法一 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
是等于稀释液的体积。
方法二 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
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2.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
比来 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按比例分配)
3.整理解题思路。
(1)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整数的归一问
题,即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数,再用乘法求出几 份数。(板
书:整数的归一问题)
(2)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分数问题,先
把比转化成,再用总数×。
< br>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重点是
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 之几。
通过读题、释疑、讨论等帮助学生弄清按比例分配问题
的常用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55页1、2题。
2.教材56页11题。(注意引导学生先求出一个长、
一个宽、一个高的长度和,再求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思念你-江歌案件


建筑学考研-技术总结


九鲤湖-学雷锋做好事日记


北京吉利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分数线


更换枫叶卡-元旦活动


陕西警官学院-机械设计小结


怦然心动影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广州工商职业学院-百度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