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评职称工作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
论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
作者:李小鲁博士
来源:《小学德育》2009年第05期
摘 要: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
它包括学生与学
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
为。本文从校园暴力的涵义
、类型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暴力特征入手,分析广东省中小学校园
暴力产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应对策,可以
为我们妥善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可资
借鉴的根据。
关键词:校园暴力 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
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
数的70%。调查还显示,部分学
校有10%左右的中小学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每年非正
常死亡的中小学生达1.6万人。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涵义、类型及特征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它包括
学
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按照
行为方式和实施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校外人员闯进校园,制造暴力事端。如
学生家长与
学校之间的矛盾或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报复行为;校外青年殴打、勒索、抢劫在
校学生,收取保护费,
要求加入帮会,强行收取会费等;精神病患者闯入校园对师生使用暴力
或破坏公共财物等等。二是师生之
间的暴力事件。师生之间经常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处事方式
的不妥等引起各种纠纷。如老师变相体罚甚至
殴打学生;老师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实施
的性侵害;学生因不满老师而实施的报复行为等。三是学
生之间的相互施暴、报复行为。如高
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不同村、镇、团伙甚至不同姓氏之间的斗
殴行为;学生相互之间性
格不合、交往受挫等引发的打架斗殴等。近年来,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
生频率不断增
加,行为结果恶性化趋势加重,呈现出施暴主体低龄化、校园暴力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
、
暴力行为隐蔽化的特点。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